偏關紅門口地下長城景區旅遊攻略 之 地道
5.地道景點照片
地道簡介
地道改造完善適合開放的有1650米。戰備地道分兩期挖掘而成,第一期(1968年—1969年)是水泉民兵和當地老百姓全民動員挖掘土洞,長度約為4400米;第二期(1970年—1980年)由縣人民武裝部指揮,利用原先的部分土洞,完成了後來的磚砌地洞,長約4500米。當時民工由全縣15個公社的民兵一月輪換一批施工,斷斷續續歷時13年,總長約8900米。水泉戰備地道的主體功能是藏運兵員,設有指揮部、供糧處、醫療室、飲水源、瞭望台、會議作哉室、伙房、廣播站等設施,上下三層,出口眾多,四通八達,又因為其主體部分由明長城磚砌成,更增加了歷史文化價值,在全國現存戰備地道中首屈一指,名副其實。紅門口地下長城的景區簡介:
紅門口地下長城景區是現存全國規模最大的戰備地道,1990年拍攝的電影《大決戰》中,片頭多個鏡頭就是在這裡拍攝的。水泉堡始建於明朝成化二年(1466),是長城紅門口的駐軍堡,紅門口是長城要塞,水泉營是鎮守紅門口的游擊將軍署,號稱「三關前哨」,在隆慶四年(1570)「隆慶議和」之前,這裡曾上演過一個多世紀慘烈的歷史紅色大劇。紅門口是古長城要塞,是古代中原國家通往塞外的關口,相當於現今的海關,遺址位於水泉堡東側河道處。1968年,響應毛主席「備戰備荒為人民」、「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號召,水泉堡又成為北京軍區「長城沿線戰鬥村」建設工程之一,明長城之磚石,轉到地下,古今交匯、成就了今天的地下長城。現代的戰備地道,增添了更豐厚的歷史文化價值。紅門口地下長城的門票價格:
免費信息糾錯
紅門口地下長城的開放時間:
09:00-17:00微信訂閱:相約久久,贈送9000景點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