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鎮衛星地圖 載入中,請您稍候...
請點擊下方地名展開
大河簡介:鎮情大河鎮在富源縣城南部,東與貴州相連;南交營上鎮;西與墨紅近鄰;北抵中安鎮。鎮政府駐地腦上村,離縣城22公里。境內最高海拔2341米,最低海拔1700米,全鎮屬溫帶季風氣候,主導風為東南風,年平均氣溫13.8℃,無霜期240天,年平均降雨量1186毫米。年降雨量2.87億立方米,年平均日照1819小時,日照率41%。全鎮區域247平方公里,其中山區佔83.7%,有耕地4.65公頃,人均佔有耕地0.67畝。大河鎮轄腦上、庵子沖、黃泥、白馬、磨盤、篆灣、圭山、格宗、黃竹、起堡、長坪、白岩、大河、青龍、銅廠、恩樂、挑擔17個村委會,211個村民小組,313個自然村。全鎮境內自然資源和物產豐富,畜、煙、煤、糧為四大支柱產業,糧食作物主要有稻穀、玉米、麥豆等,經濟作物有烤煙、水果、乾果,礦產資源主要有煤、銻、銅等,在磨盤落田村還有儲量較大的金礦 。2 民族2010年末,全鎮總戶數達21438戶、82055人,其中農業21338戶80305人,有漢、彝、水、回、白、苗、哈尼、壯、布依等9個民族,少數民族4165人,占的5.14%,有鎮直(屬)單位25個,學校21所,醫療機構18個。3 經濟收入2010年社會生產總值達13.5億元,比2009年增長9.8%,其中農林牧漁總產值3.15億元,增長21%;農村經濟總收入6.4億元,增長16.15%;糧食總產26300噸,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51億元,比2009年增長30.9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125萬元,比2009年增長16%;地方財政收入完成2283萬元,比2009年增長28.61%;銀行存貸款餘額為22528萬元、19380萬元,分別增長16.12%和25.03%;農民人均純收入4050元,比2009年增576元,增長16.58%,自然增長率為6‰。4 糧經作物以「發展農業、建設農村、富裕農民」為主題,千方百計帶領群眾圍繞全鎮支柱產業和特色產業建基地、育產業、抓增收,重點抓好路沿、區域和特色三大農業經濟,全力推進以大河烏豬、煤炭、烤煙、魔芋、蔬菜、核桃等為主的特色產業向規模經營化、商品市場化方向發展。特別是在百年一遇旱災小春糧食基本絕收情況下,著力抗災保春耕促增收,推廣實用技術,調整優化種植結構,投資120萬元推廣實用技術,使良種、地膜、良法和中耕管理配套實施,完成糧食播種5621公頃,優質品種及配套綜合技術推廣1800公頃,間套種573.33公頃,高產示範樣板693.33公頃,種植地膜包穀1077.8公頃,引進示範玉米中單808、靖豐8號等新品種32個。種植蔬菜1066.67公頃,總產值1920萬元;魔芋240公頃,產值1946萬元;烤煙505.33公頃,收購總產值1537萬元。深入推進大河烏豬產業發展,大河烏豬肥豬和仔豬基地建設步伐加快,年末飼養能繁優質母豬2.23萬頭,出欄肉豬18.2萬頭,提供優質仔豬39.82萬頭。加強動物疫檢力度,產地檢疫開展面、動物及產品檢疫監督面和免疫防疫密度達100%,實現肉類總產21581噸,畜牧業總產值達1.81億元。強化森林資源管護,栽植核桃300公頃,速生豐產林200公頃,義務植樹33萬株,中低產林改造13.33公頃,建成沼氣池300口,新增銀杏飲料、生豬屠宰、睿智養殖基地、落田魔芋加工廠等4個農業龍頭企業集鎮建設 堅持走「以地生財,以財建鎮,以鎮繁商,以商帶農」的路子,爭取國家開發銀行政府信用貸款資金430萬元,自籌60萬元修建集鎮過境公路(長治大街)長1000米,寬32米,鋪瀝青路面9451.59平方米,安裝路燈60盞,綠化3000平方米,安裝排水管道2400米,鋪設人行道小板7260平方米,栽植行道樹900株,至2004年11月底工程已全部竣工,加強街道管理和城鎮監察,徹底改變了街道「臟、亂、差」的局面,初步實現了鎮黨委、政府提出的高起點「建設小城鎮、樹立新形象」的目標。5 固定資產投資強化投資拉動、項目帶動,圍繞解決群眾行路、吃水、用電、上學、住房等民生困難,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交通建設上,大土(大河至營上土地坡)格宗段、茨白(茨托至白岩)通村公路竣工投入使用,大扒(大河至扒弓)公路3月底投入使用。 水利建設上,完成各類安全人飲工程37件,其中2009年度安全人飲工程12件,2010年第一批安全人飲工程19件、第二批安全人飲工程3件、新農資項目3件,有效解決農村安全飲水困難16850人,完成集鎮供水管網規劃設計。 校舍建設上,投資500餘萬元建成恩樂、水草灣、挑擔小學3個二期學校危改和鎮二中學生食堂建設項目,建築4246平方米,有力解決5129名學生的上學、食宿難問題,投資200餘萬元完成鎮一中、二中學生運動場柏油硬化改造和19所中小學校舍的綠化、亮化和美化。 集鎮建設上,完成第三輪小集鎮規劃修編工作,新農村建設村莊規劃12個,生豬屠宰場竣工投入使用,大河農貿市場和建築建材交易市場建設穩步推進,集鎮綜合功能不斷增強。 新農村建設上,完成15個扶持村和37個「一事一議」村級公益事業項目建設,上扒弓、沖頭村2個易地搬遷項目加快實施,全面推進關雞坪、鄧家魚塘、小山坎、大地頭、龔家灣5個「四新」工程建設,黃泥上堡子新農村建設成效極為顯著,群眾譽稱為「連心工程」,發揮了典型示範和輻射帶動作用。投入344萬元完成農村民居地震安居工程348戶,解決1266人的住房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