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洋鎮衛星地圖 載入中,請您稍候...

下洋鎮衛星地圖-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下洋鎮、村地圖瀏覽
請點擊下方地名展開
中國 >廣東 >湛江 >徐聞 > 下洋鎮太陽系
徐城 和安 曲界 錦和 新寮下洋前山 龍塘 海安 邁陳 西連 下橋 南山 城北 角尾
下洋簡介:位置下洋鎮在縣境東部,東臨南海,西接曲界鎮,南接前山鎮,北接錦和鎮。鎮政府駐地下洋圩。全鎮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3754畝。 。 2 歷史沿革下洋圩形成於清嘉慶年間,初名新市,因傍依下洋村西邊,后改名下洋圩 。 1945年5月,其集市從村西遷到村東(現址),仍沿原名下洋圩。清以前地屬徐聞縣積善鄉。 民國初沿襲清制。民國20年(1931年)設立下洋鄉,屬縣第二區;民國25年稱下洋鎮;民國 30年10月,鄉鎮調整后,復設下洋鎮,為縣轄鎮;民國37年改稱下洋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50年5月,屬縣第二區,為第9村;1953年8月,改為下洋鄉,屬縣第六區;958年屬錦和人民公社(也稱上游公社);1961年4月,從錦和公社析出,成立下洋人民公社; 1983年10月改為下洋區;1987年3月復稱下洋鎮。 下洋圩形成於清嘉慶年間,初名新市,因傍依下洋村西邊,后改名下洋圩 。 1945年5月,其集市從村西遷到村東(現址),仍沿原名下洋圩。清以前地屬徐聞縣積善鄉。 民國初沿襲清制。民國20年(1931年)設立下洋鄉,屬縣第二區;民國25年稱下洋鎮;民國 30年10月,鄉鎮調整后,復設下洋鎮,為縣轄鎮;民國37年改稱下洋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 立后,1950年5月,屬縣第二區,為第9村;1953年8月,改為下洋鄉,屬縣第六區;958年屬錦和人民公社(也稱上游公社);1961年4月,從錦和公社析出,成立下洋人民公社; 1983年10月改為下洋區;1987年3月復稱下洋鎮。 位置 下洋鎮在縣境東部,東臨南海,西接曲界鎮,南接前山鎮,北接外羅、 錦和鎮。鎮政府駐地下洋圩,在東經110°30′。全鎮面 積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5607畝。 下洋鎮在南海之濱,地勢自北向南傾斜,地形為緩坡台地,土類沿海為 沙攘土,內陸為磚紅壤土。年均氣溫23℃,年均降雨量1800毫米。港北溪、姑村溪、尖嶺溪 從境內自西向東流入大海。有12公里長的海灘涂,沙灘地帶蘊藏有豐富的鈦、鋯英礦土。大 陸架擁有20多公里長、10多公里寬的珊瑚石。水產資源豐富,海區盛產馬鮫、白鯧、黃花魚 等。 1995年下洋鎮26345人,其中農業25081人,佔98%; 非農業1264人,佔2%。漢族26340人,苗族1人,壯族4人。 市政建設 該鎮轄下洋、姑村、下港、海星、雙溝、墩尾、尖嶺、龍江塘、小蘇、后 村、地塘、邊坡等12個村民管理區和下洋圩1個居民管理區,共90條自然村。鎮人民政府駐 下洋圩 。圩區與各管區及自然村,都有公路通達。圩區2.9平方公里;街道為井字形,全長.8公里。圩區有自來水廠1座,年供水量4.5萬噸。圩區人均住房9平方米。有1座容量 為800門的自動電話大樓。 下洋鎮東臨南海,海岸線11.27公里。水路交通方便,有南門溝港、北石 港、淹下港、陳公港等港灣可通航,北上可達湛江、香港等港口,南下可到海南和東南亞諸 國。陸路交通線有仙(安)——下(洋)、前(山)——下(洋)、錦(和)——下(洋)、下(洋)—— 外(羅)等公路,四通八達,特別是仙(安)——下(洋)線,可直達縣城與207國道匯合,通往 全國各地。現擁有客貨車輛242輛,每天開往徐城客運車輛20班(次)。 經濟狀況 1995年下洋鎮工農業總產值5241萬元(按1990年不變價,下同),其中工 業總 產值896萬元,占工農業總產值的17%;農業總產值4345萬元,占工農業總 產值的83%。全鎮 有工業企業128家,其中國營3家,集體47家,個體78家。在工業方面,有礦選、農副產品加 工、傢具製作和汽車、摩托車修理等行業。在農業方面,已形成水果、蔬菜、「三鳥」、水 產品等商業生產基地。1992年農產品與鮮活水產品年產值共2540萬元。1995年在農業總 產值中,種植業2411萬元,佔52%;林業39萬元,佔0.9%;畜牧業411萬元,佔9%;副業75萬元,佔17%;漁業733萬元,佔17%,其他佔4.1%。 下洋鎮集貿市場2個,商業戶383戶,其中國營12戶,集體87戶,個體284戶。1992年集貿 市場成交額589.5萬元,社會商品零售總額454.5萬元。 下洋鎮現有初級中學1所,小學12所,在校學生4519人,適齡兒童入學率 達99.2% 。全鎮文化娛樂場所28處,其中影劇院1座,露天歌劇場14座,電影定期放映點4個,錄像室 (場)2個,文化室5間,老人活動室3間。群眾文化生活有文學創作、雷歌演唱、文藝會演、 攝影、跳舞、猜燈謎、舞獅、八音吹彈、弈棋、習書、繪畫等等。醫療保健設施有衛生院所,各管理區分別有保健站。3 自然條件下洋鎮在南海之濱,地勢自北向南傾斜,地形為緩坡台地,土類沿海為沙攘土,內陸為磚紅壤土。年均氣溫23℃,年均降雨量1800毫米。港北溪、姑村溪、尖嶺溪從境內自西向東流入大海。有12公里長的海灘涂,沙灘地帶蘊藏有豐富的鈦、鋯英礦土。大陸架擁有20多公里長、10多公里寬的珊瑚石。水產資源豐富,海區盛產馬鮫、白鯧、黃花魚 等。4 行政規劃該鎮轄下洋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和姑村、下港、海星、雙溝、墩尾、尖嶺、龍江塘、小蘇、后村、地塘、邊坡11個村民委員會。鎮人民政府駐下洋圩 。現除了龍江塘村委會正在建設村通鎮水泥路外,其餘的11個村

下洋周邊景點排行榜(圖文攻略)

微信訂閱:相約久久,贈送9000景點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