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11.11購物節,至高11111元等你領

四方山農場衛星地圖 載入中,請您稍候...

四方山農場衛星地圖-黑龍江省綏化市肇東市四方山農場地圖瀏覽
請點擊下方地名展開
中國 >黑龍江 >綏化 >肇東 > 四方山農場太陽系
肇東 昌五 宋站 五站 尚家 姜家 里木店 四站 澇洲 五里明 黎明 朝陽區辦事處 東升區辦事處 西園區辦事處 正陽區辦事處 太平 海城 向陽 洪河 躍進 西八里 德昌 宣化 安民 明久 澇洲魚種場四方山農場
四方山農場簡介:四方山農場,在黑龍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腹地。在黑龍江省肇東市和蘭西縣之間,行政區劃歸肇東市。場 部在肇東市區西北30公里,濱洲線鐵路宋站以東15公里處。南、北、西分別與肇東市尚家鎮、宣化鄉相接,東與蘭西縣近鄰。在為。 四方山農場擁有土地18.2萬畝,其中,耕地7.13萬畝,林地2.31萬畝,草原7.8萬畝,村屯及其它0.96萬畝。 四方山農場草原資源豐富,植被類型多樣,草種繁多,尤以羊草為主,草質優良,營養豐富,牲畜適口性強。20世紀80年代,軍馬生產逐步縮減並退出歷史舞台後,四方山軍馬場充分利用廣闊的草原資源,大力發展牧草產業。1986年至1992年7年間累計收穫牧草56000噸,其中,出口日本18000噸,創匯162萬美元,內銷38000噸,實現銷售利潤197.8萬元。 四方山農場屬黑龍江省松嫩平原地帶,地勢平坦,海拔高程在139米—148米之間,地勢東高西低,北高南低,東西高差最大為9.5米,地形坡度在2/1000以下,地貌類型為松嫩衝擊平原。建場53年來,四方山農場曾多次遭受水患,農田水利建設已成為該場的主要任務。經近10年來的努力,全場的水利建設初具規模,2005年水利投資634萬元,農田水利配套工程基本完成,但仍不能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目前,徹底根治水患,變水患為水利,仍是四方山農場亟待解決的主要課題。 四方山農場的土壤類型主要有:碳酸鹽草甸土、碳酸鹽黑鈣土和草甸鹼土。其中,碳酸鹽草甸土佔99.2%,碳酸鹽黑鈣土佔0.6%,草甸鹼土佔0.2%。區域內土壤中黑土類比重較大,黑土層厚度一般為20—30厘米之間,PH值在7.5—8.2之間,有機質含量在3%左右,略呈鹼性,適合農作物生長和鹼草生長。 四方山農場自然氣候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多風,易乾旱;夏季炎熱,多雨多澇;秋季冷涼,偶遇早霜;冬季多西北風,寒冷漫長。年均氣溫2.4°C,最高氣溫39°C,最低氣溫﹣37.5°C,全年有效積溫在2500°C—2700°C之間,無霜期125—140天,年日照2738小時。常年平均降雨量為396mm,且多集中在7—8月份,占年降雨量的60%以上,年蒸發量為1662mm是正常年份降雨的4倍。風向多為西南、西北,年風速≧4m/s的天數有145天,由於春季風大少雨,因此本地區素有「十年九春旱」之稱。 四方山農場於1952年春,由中國人民解放軍肇東軍用種馬場(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司令部馬政局改隸總後勤部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第二軍馬場)負責籌建,1952年11月5日正式成立,場名為「東北軍區肇東農場」,1954年2月又命名為肇東軍用種馬場農事分場,屬肇東軍用種馬場領導。1955年3月,東北軍區馬政局撤銷,1955年7月1日,農事分場從肇東軍用種馬場獨立出來,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四方山軍馬場」,屬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馬政局領導。 1957年3月1日,原總後勤部軍馬場管理局改編為農墾部國營牧場管理局,四方山軍馬場劃歸農墾部國營牧場管理局領導(1958年1月改為農墾部種畜場管理局,同年10月撤銷),場名改為「國營四方山牧場」。1958年底至1960年間,國營四方山牧場先後由農墾部下放劃歸黑龍江省畜牧廳,后又劃歸黑龍江省綏化地區畜牧局,后又劃歸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農業局領導。1961年6月8日,國務院以國墾楊字第98號文件批複,將過去已下放各省(區)的軍馬場全部收回,連同農墾部直接領導的5個軍馬場,均交由解放軍總後勤部和農墾部共同經營管理。1961年10月,國營四方山牧場恢復「中國人民解放軍四方山軍馬場」場名,先後屬總後勤部企業部、總後軍馬管理局和總後白城辦事處軍馬管理局管理。1975年10月21日,按總後勤部軍馬場整編方案要求,總後勤部白城辦事處撤銷。1976年2月,四方山軍馬場移交瀋陽軍區後勤部生產管理部、沈后工廠管理局,隨著軍馬場機關的整編,屬關係先後改屬沈后軍需生產部,沈后工廠管理局,沈後生產管理部,瀋陽軍區聯勤部軍需部管理。 根據中央軍委[2000]軍字第50號《關於部分農場移交地方問題的批複》,2001年9月1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四方山軍馬場移交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哈爾濱分局,改稱「黑龍江省四方山農場」。 四方山農場由復轉軍人、支邊青年、移民、城市知識青年、大中專畢業生等構成。建場之初,全場只有30人。隨著生產的不斷發展,到1958年職工人數達988人;到1961年全場達2900人。到1977年總數達3273人,到1988年職工總數達1317人。由於1996年、1998年兩年遭受洪澇災害和歷史原因,銳減。 2000年1月,大批職工與企業解除勞動關係,並遷居異地尋找生活出路。到2001年軍馬場移交農墾哈爾濱分局時,為2203人,職工為536人。移交墾區后,農場有了發展,也隨之有所增長。截止2005年末,現有2344人,其中,少數民族55人,主要有蒙古族、滿族、朝鮮族、壯族、苗族,職工為534人。 四方山農場建場53年來,隨著國防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和需要,經濟體制、經營結構、經營管理不斷改革和調整。 四方山農場1952年建場之初的主要任務是:開荒、種地、打草,保證肇東軍用種馬場的精粗飼料供應,同時供應牡丹江第一軍馬場和扎蘭屯第三軍馬場部分飼草。為發展軍馬滿足部隊裝備需求,1954年春,場首批調進蒙古馬300匹,開始了軍馬的初期養殖生產。1961年10月歸部隊后,按「以軍馬為主,農牧結合,多種經營」的發展方針,軍馬生產迅速發展,1971年全場馬騾存欄達到2120匹,基礎母馬641匹。1976年劃歸瀋陽軍區后,1981年軍馬騾存欄達2234匹。據統計,自1967年到1990年四方山軍馬場為部隊補充軍馬騾2274匹,出場民馬6364匹,為保障部隊裝備和支援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軍馬需要量逐年減少,四方山軍馬場存欄馬騾和基礎母馬也逐年調整壓縮。到1990年存欄馬騾僅為63匹,基礎母馬28匹,不再承擔出場軍馬的任務,結束了30多年的軍馬生產歷史。 四方山農場其它畜牧業主要有養豬、養牛、養羊、養兔、養雞、養鹿、養貉等。1957年3月,四方山軍馬場劃歸中央農墾部后,遵照農墾部姜副部長:四方山場要以養豬為主的指示,養豬業迅速發展起來。1959年養豬2698頭,出欄1780頭,存欄918頭,仔豬成活率達91.5%。在此期間,除養馬、養豬外,1960年發展奶牛330頭,黃牛296頭,羊354隻,兔2597隻,雞7447隻,鴨615隻,蜂57箱。1961年10月被部隊收回后,從1962年起,為給軍馬養殖讓路,其它畜牧養殖有的被砍掉,有的減少了飼養數量。1973年在三隊建立養鹿場,1992年鹿存欄達439隻,到1992年19年累計產茸1502.9公斤,累計出口創匯7700美元。1982年在一隊發展養貉,1984年繁殖成活214隻,當年出售141隻,存欄種貉93隻。由於市場和管理等因素,鹿、貉這兩個養殖項目於20世紀90年代中期下馬。1983年隨著軍馬生產的逐年減少,養牛、養羊開始發展,1984年牛存欄366頭,1985年羊存欄529隻,到1990年

四方山農場周邊景點排行榜(圖文攻略)

微信訂閱:相約久久,贈送9000景點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