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鄉衛星地圖 載入中,請您稍候...

七里鄉衛星地圖-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仙都街道、村地圖瀏覽
請點擊下方地名展開
中國 >浙江 >麗水 >縉雲 > 七里鄉太陽系
五雲 新建 新碧 舒洪 大洋 大源 東渡 東方 溶江七里胡源 南溪 木栗 雁嶺 城北 白竹 三溪 前路 新川 雙川 方溪 石筧 雙溪口
七里簡介:位置在縉雲縣西北部,東南與縣城五雲鎮相接,東北與城北鄉近鄰,西南與東渡鎮、麗水市相連,西北與新建鎮鄰界。330國道貫穿,位置優越。2 行政區劃1992年5月由原城西鄉、黃店鄉、小筠鄉三鄉「撤擴並」建制。區域61.4平方公里,有37個村:六百田、七里、黃明、杜塘、下余、金弄、腰畈、上前、楊嶺、梅下、河宅、梅店、黃店、戶九、紅色、周弄、邢弄、古石、小坑、柘弄、萬松、杜村、項弄、大園、下陳、紅門、黃塘頭、朱村、小古、柳塘、周坎頭、竹余、型坑、下麻車、馬宅、黃山腳、上陳,18809人。3 工農業情況鄉屬大茅山林場,佔地800畝,主產杉木,現在蓄積3000立方。2008年工農業生產總值10849萬元。其中:農業生產總值3951萬元;財政收入235萬元,其中:地稅69·79萬元,國稅199·81萬元。 大棚蔬菜被譽為「放心菜」。杜村生產楊梅已有幾百年歷史,年產量5萬公斤,以個大味甜聞名四方。在330國道兩旁的金弄汽配市場1993年始建,長達一公里,有店面百餘間。 天壽寺山莊·七里農莊·金塘青魚館等一批農家樂經濟效益明顯,天壽寺山莊被評為四星級農家樂。 全鄉有287個畲族人,型坑村是畲族聚居地,有畲族209人,佔全村的70%。小古村散居70來人。4 經濟社會2010年實現經濟總收入1.39億元,比2006年增長43.6%,工業產值6100萬元,比2006年增長34.7%,農業產值4391萬元,比2006年增長26.7%,農民人均收入6145元(百戶調查數據),比2006年增長66%,財政總收入733萬元,比2006年增長132.7%。過去的五年是七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較大成效的五年。通過五年的努力,七里已經站上了一個新的發展起點。 效益農業取得新成效。通過農業結構調整,全鄉逐步形成了以蔬菜、蠶桑、茶葉、水果等為主導產業的效益農業發展格局。到2010年底,已發展蔬菜大棚338個,收入669萬元;飼養蠶桑17793張,產繭712噸,收入2847萬元;河宅村被評為蔬菜產業強村、杜塘村被評為蠶桑產業強村;全鄉種植茶葉1651畝,收入534餘萬元;水果1954畝,收入977萬元;肉鴨養殖專業戶12戶,年出售肉鴨21.5萬羽;發展豬場10家,年養豬4200頭以上,收入1260餘萬元。 工業經濟穩步提升。發揮鄰近縣城、330國道貫穿而過的區位優勢,排除規劃用地控制帶來的不利,充分挖掘閑置房,積極招商引資並努力壯大本地企業。加強對企業的分類指導,發揮企業自主創新積極性,提高產品質量和企業效益。初步形成了以金屬合頁製造為主,儀錶、燈管等為輔的工業格局。 第三產業不斷壯大。五年來,七里的餐飲服務、鄉村休閑等第三產業逐漸壯大,天壽寺山莊、七里農莊、金塘青魚館等一批農家樂經濟效益明顯,天壽寺山莊被評為四星級農家樂。來料加工發展形勢喜人,從原來的基本空白髮展到現在的串珠、服裝、鉚釘、五金合頁、電腦繡花、聖誕用品等6大類近30個產品的產業。至2010年底,全年來料加工費發放達1031萬元,加工者2501人。 要素保障不斷增強。以土地整理、開發、復墾等手段緩解土地要素制約。完成了周弄村的土地整理和大園、型坑等6個村的土地復墾,共計新增耕地4.5243公頃。大茅山林場、型坑土地開發項目通過驗收,新增耕地36公頃。積極實施「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投資110多萬元,先後解決型坑、紅門、黃明、梅下等村生活飲水難和農田水利灌溉難問題。加強對小二型水庫和重點山塘的管理,投資96萬元,修復河宅堰壩渠道工程和紅色、梅下、黃明三個村的防洪堤工程;投資100萬元對橫花乢水庫除險加固。 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夯實。村莊整治深入推進。金弄、七里、大園等16個村相繼完成以「六化」為主要內容的村莊整治工作。康莊工程紮實推進。完成了總長為45公里的康莊路建設。完成8條計16.2公里的農用機耕路建設,實現了全鄉村村通康莊路。公共服務進一步完善。架設有線電視光纜,有線電視網路已覆蓋全鄉,新裝調頻廣播30隻。全鄉共有23個村續建了自來水工程,至2010年底全鄉原38個村已全部用上清潔的自來水,群眾的生活條件不斷改善。

七里周邊景點排行榜(圖文攻略)

微信訂閱:相約久久,贈送9000景點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