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集鎮衛星地圖 載入中,請您稍候...
請點擊下方地名展開
新集簡介:位置經度:117.765473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縣新集鎮位置 緯度:33.055588 五河縣新集鎮在淮河北岸,五河縣城南22公里,離蚌埠市52公里,內有306省道貫穿,南臨淮河與鳳陽相望,北接小圩,東接頭鋪,西與大新、皇廟相接,全境東西寬13.5公里,南北長13.5公里,行政區域102平方公里,耕地7.91萬畝。含14個村(居),現有總有口5.2萬人,駐地中心鎮區劃為5平方公里,建成2.6平方公里,居民1.8萬人,4500餘戶,城鎮化水平為34.6%。2 歷史新集鎮是清末武秀才王新承領頭興建,1942年抗日戰爭期間由於新集處在臨淮關下游,蘇皖官員常有路過,各業商人云集,市場繁榮,因街道順河面建,曾名順河鎮。1954年順河鎮被洪水沖毀,1956年改遷淮河堤北,恢復舊名——新集。解放后,新集一直是區、鄉、鎮政府駐地,集市貿易一直興旺是皖北地區農產品的重要集散之一,也是國家商品糧和生豬、草雞養殖基地。1994年被列為全國500家小城鎮建設試點鎮,2000年被列為省195個重點扶持中心鎮,促進了新集鎮的全面快五河新集鎮 速發展,2004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達7.4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4.4億元,企業總產值3億元,財政總收入500多萬元,人均純收入2840元是鑲嵌在淮河岸邊的一顆燦爛的明珠。3 自然狀況新集鎮在淮北平原東南部,大部分為沖積平原,境內南有淮河,北有懷洪新河,沿兩河可通長江中下游各大城市,鎮域地表、地下淡水資源豐富,水質優,適合工農業生產和人畜飲用。新集鎮屬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日照為3206小時/年日照率52-59%,雨量適中,年平均降雨量為900mm,年平均溫度為14.7℃,年無霜期210天,季節風較為明顯,境內土壤主要有潮土、棕壤、水稻土三個土類、5個土屬。4 經濟資源豐富自然資源和優良的氣候環境,適宜於各類農作物的生長,主要農作物以小麥、大豆、水稻、山芋、玉米為主,經濟作物以棉花、花生、油菜、果蔬為主,全鎮現已形成5萬畝優質小麥、3萬畝優質大豆、2萬畝優質稻、萬畝優質山芋、玉米和沿淮千畝優質蔬菜五大生產基地,全年糧食總產4萬餘噸,畜禽主要品種有豬、牛、雞、鴨、鵝,現已形成。以趙場為中心的沿淮百萬草雞養殖帶,以潘圩為中心的沿澮優質水產品水禽養殖帶,以姚管、許場為中心的生豬養殖示範片和以赤龍為中心的牛、羊養殖中心村等四大規模養殖區域,全鎮年生豬存出欄2.6萬頭,牛3300頭、家禽240萬隻,禽蛋70萬公斤,魚、蝦、蟹等水產品的總量達2400噸,其中趙場的「五河草雞」以其羽色亮麗,肉質鮮美,營養豐富而享譽省內外,遠銷上海、南京、杭州等各大中城市是蚌埠市主要的菜籃子工程基地之一。 2011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42%,2011年達8320萬元是2006年7.9倍。 招商引資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突出抓好工業招商,思致源木業、九鑫服飾、成功家私、富民板材、誠信藤業、海尚服飾、士凱板材、小松水暖製品、周氏米業、蘇果超市等一批工業企業入駐新集。 民營企業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達777家,2011年產值達2.0976億元,新增就業人數680人。 農作物連續8年獲得大豐收,產量再創歷史新高,小麥總產25704噸,油菜總產210噸,水稻總產18322噸,大豆總產4608噸,玉米總產1290噸。 養殖業效益顯著增加,養殖大戶不斷湧現,建成3個養殖基地,6個養殖示範村,疫病防治水平不斷提高。 勞務輸出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全鎮常年在外務工1.1萬人,季節性務工8000人,就地轉移勞動力3000人,全鎮年務工收入在3億元以上。 高度重視林業生產,大力發展經濟林、生態林、經果林,林業覆蓋率達18%以上。 科技人員領辦、創辦及示範作用成效明顯,土地深松、配方施肥、化學除草、新型農機具等被廣泛推廣,農業機械化程度逐步提高,農民的勞動強度大大減少,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越來越大。 積極爭取項目扶持,用「生態水利」構建人水和諧環境,完成了馬橋片1.5萬畝世行三期加灌工程項目,開挖大中小溝41條,加固乾渠3條,修建防滲渠3500米,建大小橋涵46座;完成了蔡北高排溝姚管段2500米清淤、潘圩至馬橋3.2公里斗渠加固及毛灘圩堵口復堤工程。建成許溝橋、許北橋、周姚灌渠橋;完成東王、雙河、后嘴、明潘4個電站維修。安徽省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五河縣田間工程項目在我鎮蔡家湖,總投資1200萬元,涉及6個村,覆蓋達2萬畝,整個工程分成6個標段,現已全面開工建設。洪澤湖抬高蓄水位影響治理工程總投資3800萬元,張家溝清淤11.5公里,許北高排溝清淤9公里,重建許溝泵站和蔡家湖泵站,維修新集泵站,項目已部分開工。中小河流張家溝治理工程總投資2620萬元,已經省水利廳批准,現正在招投標,農業抗災能力顯著增強。 堅持用人文精神提升城鎮品位,編製完成了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及小城鎮建設20年規劃,五年吸納項目資金達2.72億元,重點完成了新集中學綜合樓及學生宿舍建設;2007年投資45萬元,實施了富強路綜合改造治理工程,修建8米寬水泥路面720米,新建排水管道1400米;2008年投資35萬元實施了村村通電視工程;2009年投資180餘萬元實施了鎮區五蚌路段綜合改造及環境治理工程,完成綠化美化、排污管道建設及慢車道鋪設混凝土路面;2010年建成了鎮綜合文化站;2009年按時完成了淮北大堤集中拆遷安置工程,建成李台新區,現已成為我鎮新農村建設的新亮點;2010年投資50餘萬元,新建垃圾處理能力達每天30噸的垃圾焚燒站投入使用; 2010年投資47萬元完成了新建街的水泥路面的鋪設,貫通了富強路、益民街、交通路三條主幹路;2010年派出所辦公大樓、供電大樓、財政所大樓和計生服務所相繼完工,並投入使用,鎮區文明創建初見成效,路域整治得到加強,出店經營得到扼制,取締各類違章建築50多處,省國道沿線鄉鎮文明創建階段性評比全市排名第二。鎮區「小產權」房建設得到有效控制,控違效果明顯。五蚌路上張家溝橋兩側加寬正在實施,鎮區整體框架初步顯現。以鎮區為中心的公路網路結構進一步完善,全鎮新建村村通工程達36.8公里、通鄉公路7.5公里, 100%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