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豐鄉衛星地圖 載入中,請您稍候...
請點擊下方地名展開
永豐簡介:自然環境氣候宜人,風景秀麗,物產豐饒。永豐鄉屬丘陵山區,亞熱帶季溫濕潤氣候,雨量充沛,山清水秀,四季分明。全鄉耕地7360畝,竹林7599畝,其中園竹5493畝,毛竹2106畝,森林覆蓋率80%以上,環境優美。境內洙溪河自北向南穿過,匯入太平湖,水力資源較為豐富,共擁有小水電站4座,裝機1075KW,年最高發電量為近300萬Kwh。境內盛產野生小竹筍以及小乾魚、板栗、野生葛粉、小磨麻油等名特優綠色食品。2 鄉鎮永豐鄉在黃山區西北部,南倚太平湖,離城區52公里,在「黃山—太平湖—九華山」黃金旅遊線腹地,與青陽、涇縣相鄰。全鄉土地84平方公里,6880人,村級規模調整后。含4個村、56個村民小組。3 經濟發展強化工業支撐作用,工業經濟穩步發展。以區委、區政府工業發展年活動為契機,牢固樹立「工業強鄉」理念,積極鼓勵本鄉龍頭企業在經濟效益好的基礎上,加大資金投入,把企業做大、做強。擁有永豐機電、九龍木業、永豐水電、祥符鑄造等多家工業企業,其中永豐機電公司是列入市考核的十七家規模企業之一。2004年永豐機電公司投入投入100多萬元,研發的新型產品—液壓推動器,已通過省級高新企業和高新技術產品認證。九龍木業有限公司投入150多萬元,引進嬰兒童床生產項目,實現了擴大再生產,年產嬰兒童床6000多張。永豐水電投入部分資金對機組進行技術改造升級,工業企業得到長足發展。 農業經濟基礎良好,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投入200多萬元的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已完成,農業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大力實施「竹業和蠶桑」致富兩大工程,全鄉雷竹、小竹筍已增至4400畝,生產加工小竹筍(野生竹筍)450噸,湧現出竹筍加工戶65戶,農民經紀人28人,「小規模,大群體,小竹筍,大產業」的發展態勢已初步形成。制定鼓勵發展種植業、養殖業獎勵辦法,湧現出造林大戶、養豬大戶、庫灣立體養殖等一大批產業結構調整先進典型,蠶桑業、竹業、畜牧業、養殖業等多頭並進,進一步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4 旅遊資源人文旅遊資源豐富,位置優越。永豐鄉歷史悠久,除了小橋、流水、人家的獨特景觀之外,更多的是歷史與文化的沉澱。現今境內保留了完整的清代希范堂(抗法英雄杜冠英故居)、蘇氏宗祠(宋朝蘇轍後人寶善堂宗祠)、海寧學舍(文壇巨匠蘇雪林故居)、元代石屋—五福廟(全國僅有的一座),還有明代青山塔、希賢橋、朱熹真跡「秀蔭」、三畏堂、五仙橋、和會橋等古建築。2004年境內的蘇氏宗祠與海寧學舍、希范堂被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永豐鄉不僅人文旅遊資源豐富,而且位置非常優越,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的黃山在其東南方,西北臨佛教名山九華山,東北臨涇縣王稼祥故居和新四軍軍部舊址,南倚太平湖,並且隨著澳大利亞SPG集團太平湖旅遊度假區F區項目的開發建設,永豐鄉可成為這些景區和娛樂場所的中心和聯絡點。5 安徽省歷史文化名村永豐村也是黃山區唯一的安徽省歷史文化名村,現轄20個村民組,2580人。是中國「五四」新文學元老派作家、文壇大師蘇雪林的故鄉,也是徽商巨擘蘇錫眉的生長地,境內保留了完整的清代希范堂(抗法英雄杜冠英故居)、蘇氏宗祠、海寧學舍(文壇巨匠蘇雪林故居)、獨特全石結構且保存依舊的元代建築元代石屋—五福廟(全國僅有的一座),還有明代青山塔、希賢橋等眾多古建築,醇厚的民俗民風,傳承千年的五福神會,使這裡成為遠近聞名的百佳攝影點。6 行政轄村永豐村文祥村嶺上村洪田村7 數據(第五次普查數據) 11337 男5886 女545家庭戶戶數3579 家庭戶(總)11302 家庭戶男5855 家庭戶女5447 0-14歲(總)2696 0-14歲男 1423 0-14歲女 1273 15-64歲(總)7705 15-64歲男 4024 15-64歲女 368 65歲及以上(總)936 65歲及以上男 439 65歲及以上女497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