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集鎮衛星地圖 載入中,請您稍候...
請點擊下方地名展開
顏集簡介:。 顏集鎮在亳州市譙城區東北部,離亳州市譙城區十五公里。 全鎮轄11個村,173個自然村,87平方公里,耕地69000畝,47638人,區域地勢平緩,自西北向東南微傾,地面高程一般在36.5—38.0之間。 顏集鎮在暖溫帶向亞熱帶過渡地帶,屬暖溫帶半濕潤性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適中,年平均氣溫14.5度,年平均降水量821.3毫米,無霜期210天,年日照數2425.3小時,積溫達4769.6度,由於氣候具有過渡特徵,6—9月份年降水量約佔全年60%左右,季節降水分配不均,降水年際變化大,土壤主要以混合土和淤土為主,有部分鹽鹼土。2 歷史顏集鎮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宋朝末期形勢動蕩,戰亂不斷,山東顏姓家族(傳說是顏回後代)為躲避戰亂,舉家數百人遷徙,原想遷至長江以南,因情況緊急,未能如願,至此地時,見此地民風淳樸,土地肥沃,逐定居於此,於是就形成了今天的顏集。顏集鎮自古就是兵家要地,抗日戰爭時期,著名抗日名將楊靖宇帶領當地群眾狠狠打擊了日本侵略軍,為全國的勝利解放打下了基礎。 上世紀50—60年代,顏集鎮屬顏樓區,后並於五馬區。1992年五馬區調整行政區劃,撤區並鄉,把原來的顏集鄉與李集鄉合併成為顏集鄉,鄉址設在原顏集鄉駐地,全鄉土地87平方公里,約43000多人,耕地69127畝,主要經濟作物以辣椒、棉花、蔬菜為主,煙葉、瓜果為輔。 1995年7月,隨著顏集鄉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為增強區位優勢,經省民政廳批准,撤銷原顏集鄉,設立顏集鎮,鎮址設在顏集鄉原鄉址。含28個村。3 行政區劃2007年元月,顏集鎮重新調整村區劃,把原來27個村並成11個,分別是: 黃營村。含10個自然村,村名為:黃營、侯庄、李庄、孫庄、楊庄、周庄、張閣、大朱庄、任庄、房庄; 郭橋村。含12個自然村,分別是郭橋、杜樓、凡庄、夏李、李老家、吳庄、葛貝張庄、丁方寨、趙莊、張庄、丁里元、史庄; 丁橋村。含14個自然村,分別是阮小廟、顏葛針園、東西顏、前阮庄、丁橋、王廟、孫庄、后阮庄、孫劉庄、孫塘、后曹、單劉、阮庄寨、趙莊; 顏集村。含8個自然村,分別是南顏樓、常庄、顏集、小張園、顏后樓、楊營、鞭庄、崔庄; 李庄村。含30個自然村,分別是朱庄、靳樓、張園、蘆園、魏庄、郭庄、前顏庄、顏劉庄、顏小庄、彭庄、李庄、小顏庄、王崗、小趙莊、小吳庄、顏珍庄、大閆、崔閆、劉屯、東西顏庄、陳樓、劉樓、代庄、黃庄、馬庄、郭庄、任庄、顏古庄、丁庄、趙莊; 李溝村。含17個自然村,分別是凡庄、顏老莊、任樓、康三廟、董庄、肖窯、丁油房、李槽房、田莊、王樓、吳庄、前康、后康莊、顏樓、葛庄、袁庄、王橋; 李集村。含21個自然村,分別是李集、薛園、顏庄、王莊、吳庄、丁雙、高庄、楊樓、付閣、劉庄、丁大樓、朱樓、丁河涯、丁小樓、前吳庄、后吳庄、來庄、徐閣、李樓、段暗樓、張庄; 曹寺村。含18個自然村,分別是曹寺、李樓、東張庄、西張庄、申庄、支樓、彭庄、侯樓、彭小庄、溫集、崔庄、羅樓、羅小庄、羅園、彭小樓、王莊、中東村、趙樓; 曹元村。含15個自然村,牛庄、劉路口、陳樓、曹元、叢庄、卞莊戶、卞小庄、卞樓、曹庄、李教門樓、段前湖、段后湖、段菜園、李開庄、王閣; 段老家村。含12個自然村,分別是段樓、郝樓、段河涯、任小樓、李曹房、段老家、大徐、小李庄、段木元、任竹園、姚庄、段大庄; 趙莊寺村。含16個自然村,分別是趙莊寺、李庄、徐寨、楊庄、王莊、前史窯、后史窯、任大庄、張大庄、靳庄、后顏庄、張劉庄、陳古樓、前徐、史曹房、前劉。4 經濟顏集鎮境內地勢較為平坦,地面坡降約萬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