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橋鎮衛星地圖 載入中,請您稍候...
請點擊下方地名展開
馬橋簡介:鎮情在淄博市桓台縣縣境西北部。在縣境西北齊河至廣饒深大斷裂帶。泰山山前洪沖積層和黃泛沖積及湖相交互沉積,主要岩性有亞沙土、沙質粘土層等組成,沉積厚度在200米左右。地質構造由西向東構造體系與新華夏構造體系組成主要結構骨架。北越小清河與高青縣相接,南接陳庄鎮,南北縱離5.5公里,西隔勝利河同鄒平縣相接,東接荊家鎮,東西橫離12.5公里。44.96平方公里,佔全縣的8.88%。1991年撤鄉建鎮。含馬橋、前金、后金、五庄、姜家、北紅廟、北嶺、羅道、祁家、北岔、東岔、西岔、碼頭、張庄、康楊、小庄、東圈、西圈、南營、西孫、北一、北二、北三、西辛庄、胡馬、馮馬、齊馬27個村民委員會。2002年全鎮29396人,8840戶,有漢、彝、白、回、壯、佤、朝鮮等7個民族、密度656人/平方公里。 地貌特徵南高北低、由西南向東北逐漸傾斜,略呈微波狀,海拔高度在13.86—7.83米之間,地面坡降比1/1500,67443.2畝,最高處在北營二村東南,海拔13.86米,最低點在杏花河入小清河入口的黑水灣,海拔7.38米。域內微地貌分高坡、平坡和窪地,南部為微斜平地,中部屬高坡、拔高在13—11米,坡比1/1000,北部是低洼湖區,拔高6.8—7米。農業植被占可利用植被的99.32%。主要樹種屬喬木類的楊、柳、榆、桐、槐和松柏等10多種,屬灌木類的桑、柘、紫穗槐等5種,屬果木類的蘋果、桃、李、杏、棗等10餘種。自然植被以草本植物為主,如蘆葦、蒲及各種雜草等。在植被種類中屬高等植物的有40多種。自然河、人工河相互交織成網,水源豐富。小清河、杏花河為東西流向,勝利河、人字河,由南向北流入小清河。引黃濟淄河由北向南貫穿域內中部。境內水、陸交通方便,小清河橫貫東西。省道張店至田鎮路及紅廟至辛庄路、荊家至紅廟路形成三縣一市的交通要道。 2010年馬橋鎮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立足「鎮村統籌,著力構建生態、和諧、宜居、宜業小城市」目標,真抓實幹,創先爭優,全鎮以本地民營經濟為主體,實現銷售收入430億元,地方財政收入實現3.56億元,並對全鎮15個邊緣村實施了整體遷建工程,被評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 2012年9月26日馬橋鎮入選淄博市14個示範鎮之一,每年享受政府6600萬元資金扶持。淄博市每年拿出6600萬元小城鎮建設專項資金,專項用於補助省級和市級示範鎮城鄉規劃、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產業園區、公共服務平台等項目建設。直接單列下達。 。 2 歷史沿革清代屬正德鄉。1928年為四區。1947年為岔河區。1950年為四區,1956年11月撤區,分為北營、馬橋、北嶺鄉,1958年9月改為衛星第十一公社。1984年改為馬橋鄉。1991年10月改為馬橋鎮。3 地名由來馬橋,原名「馬車橋」,在馬橋村。馬橋村「橋連橋,橋通橋、橋依橋,橋上橋、單孔橋、三孔橋、橋橋別緻」。在馬橋村8平方公里的村中,分佈著21座橋涵,實屬罕見。公元前517年孔子去齊,適狄水,返魯途中至此,陷於阜水,以馬駕車而過,後人建橋,名曰:「馬車橋」。橋旁立碑記載:「至聖先師孔老夫子,一車兩馬經過此地,而馬車橋亦名。」從此馬車橋世代聞名。隨歷史變遷,今多數橋涵被毀。馬車橋村也改名為馬橋村。4 行政區域馬橋鎮辛庄村 馬橋鎮齊馬村 馬橋鎮胡馬村馬橋鎮馮馬村 馬橋鎮北一村 馬橋鎮北二村馬橋鎮北三村馬橋鎮南營村 馬橋鎮東圈村馬橋鎮西圈村 馬橋鎮小庄村馬橋鎮康楊村 馬橋鎮西孫村 馬橋鎮馬橋村 馬橋鎮前金村馬橋鎮后金村 馬橋鎮姜家村馬橋鎮紅廟村馬橋鎮五庄村馬橋鎮北嶺村 馬橋鎮羅道村馬橋鎮祁家村 馬橋鎮東岔村馬橋鎮西岔村 馬橋鎮北岔村馬橋鎮張庄村 馬橋鎮碼頭村 5 狀況數據:(第五次普查數據) 29396 男 14605 女 1479 家庭戶戶數 8840 家庭戶(總) 29103 家庭戶男 14406 家庭戶女 14697 0-14歲(總) 5884 0-14歲男 3068 0-14歲女 2816 15-64歲(總) 20590 15-64歲男 1030 15-64歲女 10289 65歲及以上(總) 2922 65歲及以上男 1236 65歲及以上女 1686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28216 6 自然資源域內總土地67443.2畝,其中耕地糧田17800畝,佔馬橋鎮 的26%,速生林28065畝,占的44%。地表水年總量:平均年降水量600—700毫米,地表徑流量341.2萬立方米,客水年入境量5.39億立方米,欄蓄量195萬立方米。野生植物中澱粉、糖類植物有山藥、槐子、蓮仔等;油類植物有蒼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