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龍鎮衛星地圖 載入中,請您稍候...
請點擊下方地名展開
化龍簡介:化龍鎮在壽光市西部,75平方公里,包含53個村,5.3萬。化龍鎮歷史悠久,文脈源遠流長是龍山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鎮內223、226等省道橫穿而過,交通便利,區位優越。鎮村環境優美,綠草如茵,烏洋河、龍泉河、王欽河等五條河流從南至北緩緩注入渤海,被國家環保部評為「國家級環境優美鄉鎮」。近年來,在壽光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立足自身優勢,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新型工業以及民聲社會事業,經濟社會呈現出快速健康的發展態勢,2013年全鎮實現財政收入3600萬元。化龍鎮是「中國胡蘿蔔第一鎮」,胡蘿蔔種植達4萬畝,擁有一處大型胡蘿蔔批發市場和胡蘿蔔加工園區,形成了「市場加龍頭連基地帶農戶加出口」的一條龍產業格局。胡蘿蔔產品遠銷日本、韓國、俄羅斯等國,胡蘿蔔種植區和加工園區先後被國家質檢總局和農業部評為「國家級化龍胡蘿蔔標準化生產示範區」和「全國農產品加工創業基地」。2 沿革1984年設南柴鄉,1994年設化龍鎮;1958年建豐城鄉,同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豐城鄉。1997年化龍鎮41.2平方公里,2.3萬。含南柴、務本、魏家、化龍橋、辛家莊、鮑家、張屯、蘇社、北柴東、北柴西、裴家嶺、裴西、前張、馬家莊子、和平、岳家、安樂、西高家、馬庄、慶家莊20個村;豐城鄉43.1平方公里,2.5萬。含豐城一、豐城二、豐城三、豐城西、西莊子、李家屯、信家橋、城南、蘆家營、辛旺庄、王莊前、王莊后、小王莊、崔家莊、李家莊、夏家店子、二十里鋪、辛店、三合姚屯、信老、藺家莊、欽西、板橋、樂業、中李、郝屯、白家橋、埠西一、埠西二、埠西三、南王莊、西賈家莊等33個村。2001年撤銷豐城鄉,併入化龍鎮。3 所轄村代碼370783100(53村):~200馬庄村 ~201南柴村 ~202務本村 ~203魏家村 ~204化龍橋村 ~205辛家村 ~206鮑家村 ~207張屯村 ~208蘇社村 ~209北柴東村 ~210北柴西村 ~211裴嶺村 ~212裴西村 ~213前張村 ~214后馬村 ~215和平村 ~216岳家村 ~217安樂村 ~218高家村 ~219慶家村 ~220豐城一村 ~221豐城二村 ~222豐城三村 ~223西豐村 ~224西莊子村 ~225辛旺村 ~226城南村 ~227西賈家莊村 ~228南王莊村 ~229小王村 ~230前王村莊村 ~231后王村莊村 ~232李家莊子村 ~233崔家村莊村 ~234廿里村 ~235夏店村 ~236信家橋村 ~237李屯村 ~238蘆營村 ~239辛店村 ~240藺家村 ~241三合村 ~242姚屯村 ~243信老村 ~244埠西一村 ~245埠西二村 ~246埠西三村 ~247白家橋村 ~248郝屯村 ~249欽西村 ~250樂業村 ~251板橋村 ~252中李村4 經濟化龍鎮1995年完成國民生產總值0.8億元,比上年增長11%;工農業總產值3.5億元, 比上年增長17%;財政收入90.7萬元,比上年增長21%;農村經濟總收入2.1億元,比上年增長16%;農民人均純收入2352元,比上年增加500元;農村儲蓄餘額3500萬元,人均1520元。 按照「調整糧,穩定果,蔬菜生產做文章」的總體戰略,產業化農業得到迅速發展。 1995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5億元,糧食畝產1212.5公斤,總產2546萬公斤;蔬菜大棚發展到1500個,韭菜達到5500畝,菜籽達到5400畝,年產各類蔬菜0.62億公斤, 實際收入8500萬元;果園達到2600畝,年產果品400萬公斤;1995年全鎮圍村飼養小區達到6個,飼養大戶發展290戶;蛋雞存欄達到12萬隻,肉雞出欄突破200萬隻,生豬出欄1.5萬頭,大家畜存欄3500頭,畜牧業收入達到5000萬元。 鎮村企業得到迅速發展。到1995年底,全鎮鎮村企業發展到28家,其中鎮辦企業6家,擁有固定資產4100萬元,職工2560人,其中壽光市興華毛紡有限公司、壽光市齒輪廠已成為骨幹企業,年產值超過千萬元。1995年鎮村企業完成利稅921萬元,比上年增長23%;其中鎮辦企業利稅810萬元,比上年增長26%;完成固定資產投入1600萬元, 新上和完成技改項目17個。全鎮已有3家鎮辦企業獲得自營進出口權,1995年完成外貿出口交貨值3000萬元,實現出口創匯12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達到62.4萬美元,被壽光市委、市政府授予「外經外貿先進單位」稱號。壽光興華毛紡有限公司開創了「大進大出、兩頭在外」的新局面。 全鎮以小城鎮建設為依託,以濰高路為支撐,大力發展路域經濟。1995年全鎮個體工商戶發展到650家,從業人員1100人,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500萬元。裴西村郭廷福自辦的橡膠廠,1995年上繳利稅達到20萬元。 化龍鎮原為南柴鄉,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1994年4月5日撤銷南柴鄉,設立化龍鎮。化龍鎮在壽光市的西部,離壽光城16公里,39平方公里,耕地4.2萬畝。全鎮共轄20個村,23071人,其中非農業511人,居民均為漢族。1995年全鎮完成國民生產總值0.8億元,比1991年增加0.57億元,年平均遞增36.1%;工農業總產值3.5億元,比1991年增加2.7億元,年均遞增44.9%;財政收入90.7萬元,比1991年增加46.7萬元,年均遞增19.8%;農村經濟總收入2.1億元,比1991年增加1.7億元,年均遞增53.8%;農民人均純收入2266元,比1991年增加1473元。經濟和社會發展各項指標達到省定小康標準,成為小康鎮。 農業產業化經濟迅速發展。大力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按照「調整糧,穩定果,蔬菜生產做文章」的總體戰略,在穩定糧田的基礎上,狠抓了內部結構的優化調整和主導產業兩大部分,形成了糧、菜、果、牧四大支柱產業。1995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5億元,比1991年增加0.9億元,年均遞增24.9%;糧食畝產1212.5公斤,總產2546萬公斤;蔬菜達到17120畝,其中蔬菜大棚發展到1500個,韭菜達到5500畝,菜籽達到5400畝,1995年蔬菜總產1.24億公斤,實際收入8500萬元,分別比1991年增長105%和175%;果園達到2600畝,年產果品400萬公斤;林業於1994年完成「八五」綠化達標,1995年林木覆蓋率達到15.7%,比1991年提高2.7個百分點。1995年全鎮建圍村飼養小區8個,飼養大戶發展到290戶,蛋雞存欄達到12萬隻,肉雞存欄200萬隻,生豬出欄1.5萬頭,大家畜存欄3500頭。畜牧業收入達到5000萬元,比1991年增長2倍。 鎮村企業異軍突起,經濟效益不斷提高。到1995年底,全鎮鎮村企業發展到28家,其中鎮辦企業6家,擁有固定資產4100萬元,職工2560人,其中壽光市興華毛紡有限公司、壽光市齒輪廠已成為骨幹企業,年產值均超過千萬元。1995年鎮辦企業完成利稅810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入1600萬元,分別比1991年增長308%和350%;完成外貿出口交貿值3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