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塘鄉衛星地圖 載入中,請您稍候...
![三塘鄉衛星地圖-湖南省郴州市永興縣便江街道、村地圖瀏覽](https://i.meet99.cn/image/map/m/2315c6a5fad29b843ddcb1ff38eb965c.jpg)
請點擊下方地名展開
中國 >湖南 >郴州 >永興 > 三塘鄉太陽系
城關 馬田 湘陰渡 塘門口 金龜 柏林 鯉魚塘 油市 城郊 碧塘 高亭 洋塘 復和 油麻三塘悅來 黃泥 香梅 樟樹 太和 洞口 千沖 大布江 龍形市 七甲
城關 馬田 湘陰渡 塘門口 金龜 柏林 鯉魚塘 油市 城郊 碧塘 高亭 洋塘 復和 油麻三塘悅來 黃泥 香梅 樟樹 太和 洞口 千沖 大布江 龍形市 七甲
三塘簡介:政區名稱來歷:清行政圖 嘉慶年間稱三團,解放后改名為永興縣第四區三團鄉,1952年改為三塘。 位置:在。在永興縣西北部,鄉政府駐地離永興縣城60公里,東接本縣悅來鄉,南連本縣油麻鄉,西毗桂陽縣青蘭鄉,北接耒陽市長坪鄉,與郴州市雷坪有色金屬礦接趾。人民政府駐地六合圩,郵政編碼423304,電話區號0735。 政區沿革:今三塘政區,清代處金陵鄉西部,主居三都、雜居右二都。民國為悅油鄉西部。1958年為五星公社西部,1961年調整為三塘公社,1964年併入油麻公社,1980年恢復三塘公社,1984年改製為三塘鄉。 政區劃分:2011年末轄竹溪、北岸、玉蘭、大路、下青、小尾、浪石、徐家、長湖、溪尾11個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184個。 :2011年末,區域24549人。中,男性 13285人,占 54.%;女性11264人,佔45.9 %;14歲以下5625人,佔22.9%;15~64歲16325人,佔66.4%;65歲以上2599人,佔10.5 %;中,全部為漢族。 2011年出生率 8.8 ‰,死亡率6.4 ‰,自然增長率2.4‰。 區域東西最大離8.9公里,南北最大離5.5公里,49平方公里。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43人,居縣前8名。2 自然條件地形地貌:西位置 部低山為主,東部丘崗平相間。最高點北岸林場鳥崽岩海拔665.7米,最低點長湖龍鳳坳腳河灣,海拔242.5米。地層以石炭系測水組煤層為主,北部插有泥盆系陸海過度沉積。土壤以灰岩風化物為主體,細分西部灰岩黃紅壤,東部灰岩紅壤和紅色石灰土,植被以油茶、松樹為優勢,森林覆蓋率50.7%,水土流失面50%,屬強度侵蝕。 氣 候:區域屬縣內西部溫和少雨多旱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5.5℃,年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 水 文:境內河道屬縣內便江水系三級支流,下何家河自西向東穿中境。 礦藏及其他資源:區域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銅、錫、鉛、鋅、鐵等,其中儲量銅79259噸,錫31819噸,鋅15776噸,鐵2800萬噸,已經成立湖南省高金礦業開發有限公司,開發上青村新興多金屬銅礦,在上青村,礦區3.7平方公里,年開採量30萬噸。3 經濟農 業:耕永興縣三塘鄉 地12884畝,人均0.52畝;林地 31995畝。農業總產值從1978年的1215萬元增加到2011年的10848萬元,2011年比上年增加30 %,佔GDP的比重68.6 %。農 民 人 均 純收入6285元。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有烤煙、雜交制種、紅薯、花生、生薑等,2011年烤煙種植2200畝。雜交制種1600畝。畜牧業已生豬養殖為主,2011年發展規模生豬養殖場20個,生豬飼養量10萬頭,年末存欄量6萬頭,出欄5萬頭。截止2011年末,累計造林2萬畝,其中防護林0.5萬畝,經濟林1.5萬畝。2011年水果種植2000畝,主要品種有板栗、桃子、沙梨、奈李等。 工 業:工業總產值從1978年的214萬元增加到2011年的5824萬元,2011年比上年增長7.6 %,佔GDP的比重 30%。是永興縣重要的有色金屬生產基地,區域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銅、錫、鉛、鋅、鐵等是永興縣唯一含有有色金屬的鄉鎮。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家,總投資3.5億元。 商業外貿:2011年末共有商業網點10個。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 535萬元,比上年增加20%。 財政金融:2011年鄉財政總收入138.2萬元,比上年增長30 %,比 9 7 8 年 增長 30倍;2011年金融產業實現增加值5824萬元,比 上 年 增加7.6%是1978年30倍。4 社會發展 竹溪村(15張) 文化藝術:2011年末有綜合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11個。 教 育:2011年末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325人,專任教師10人。小學8所,在校生1625人,專任教師149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 %。初中 1所,在校生829人,專任教師68人,初中適齡入學率 100%,小升初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 2011年教育經費達13萬元,預算內教育經費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10%,比上年提高 0.2個百分點。 科 技:2011年末,全鄉各類科技人才65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32人,經營管理人才10人,技能人才5人,農村實用人才18人。 醫療衛生:2011年末全鄉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2個,其中縣屬醫院1所,村衛生室14所。專業衛生人員24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 1人。 2011年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 70 %,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 60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 2.2萬人,參合率95%;居民平均期望壽命70歲。 體 育:2011年末全鄉3個村實施了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經常參加體育鍛練的人數占的10%。 廣播電視:有線電視用戶5203萬戶,其中數字電視用戶1230 萬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0.5 %。 社會保障:2011年農村最低生活保障524戶638人,支出38萬元,比上年增長10 %;農 村 五 保 戶 供 養184人,支出22萬元,比上年增長 10%;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 824人次,共支出41萬元,比 上 年 增長 5%;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25人,支出45萬元,比上年增長8 %。5 基礎設施交通運輸:馬三公路穿境而過,連接桂陽縣和耒陽市的交通要到,2011年客運總量2萬人次。至2011年實現了實現了村村通水泥公路,80%以上實現了通組水泥公路。 郵政電信:2011年末有郵政網點1個,鄉村通郵率100%。電信服務網點1個;行動電話用戶 3500戶,用戶 普 及 率為70%,比上年提高10個百分點。 能 源:發電企業1家,2011年發電20萬度。6 名勝旅遊重點名勝古迹:區域內有徐家村南石頭東漢墓群,長湖村歐式明代墓,下青村黃克誠故居(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地方特產:境內土特產品有浪石村板栗,小尾村紅薯王酒,竹溪村生薑等。 著名人物:境內名人有下青村籍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原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書記黃克誠,上青村籍原郴州地區行政公署專員黃平,玉蘭村籍大革命時期縣農民協會委員長黃庭芳烈士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