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鎮衛星地圖 載入中,請您稍候...
請點擊下方地名展開
中國 >四川 >樂山 >犍為 > 清溪鎮太陽系
玉津 孝姑 石溪清溪新民 羅城 芭溝 龍孔 定文 敖家 金石井 泉水 雙溪 九井 同興 榨鼓 鐵爐 大興 南陽 紀家 新盛 壽保 舞雩 下渡 玉屏 岷東 塘壩 馬廟 公平 伏龍
玉津 孝姑 石溪清溪新民 羅城 芭溝 龍孔 定文 敖家 金石井 泉水 雙溪 九井 同興 榨鼓 鐵爐 大興 南陽 紀家 新盛 壽保 舞雩 下渡 玉屏 岷東 塘壩 馬廟 公平 伏龍
清溪簡介:區位清溪鎮在四川省犍為縣縣城西南10公里處之馬邊河畔。該鎮2006年底有15528戶,47476人,其中集鎮常住戶口6554人,其餘為農業。為81.5平方公里。國道「213」線南北縱貫全境,馬邊河西東橫流而過,水陸交通便捷。全鎮轄2個社區、15個居民小組和26個村、194個村民小組,共有15528戶,47476人,其中城市居民6554人,農業40922人,全鎮有勞動力25269個,耕地27722畝,森林覆蓋率為43%。截止2006年底,全鎮國民生產總值達3.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412元。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豐富多彩,社會治安穩定,秩序良好。 鎮境夏商時屬梁州(古九州之一。含今陝西、四川、雲南三省的部分地區)之域,秦時屬蜀郡武陽縣(今彭山縣),漢屬犍為郡南安縣(今樂山),北周屬戌州(今宜賓),沉犀郡武陽縣,隨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屬戌州犍為縣,唐上元元年(公元674年)屬嘉州犍為縣至今。2 地勢該鎮境地勢平緩,平均海拔413米。山系由大梁山南、位置 北兩系來脈分佈在鎮邊周圍。馬邊河由西入鎮境,蜿蜒繞過集鎮,在康家村匯入岷江,流程17.7公里。截止2006年丘陵、平壩占的50%。 全鎮在馬邊河流域的沖積平壩上,北面背靠阡陌縱橫、美麗富饒的洛江三壩,南面面向清澈碧透的馬邊河水和綿延起伏的五龍山脈。數千畝平壩的四周皆有群山為屏。東為板栗坪、南岸山、老君山、玉皇山;南為五龍山、金鰲山;西為三台山、沉犀山、龍門山;北為龍馬山、大山坡、仙人山。這使洛江三壩形成了一個小盆地,清溪古鎮便在盆地南邊沿。古鎮緊靠馬邊河。河對岸為五龍山的大龍山、二龍山、三龍山, 此三山均為觀覽全鎮風貌的最佳制高點。站在主峰二龍山峰頂上,上可眺「沉犀秋月」,下可覽玉觀寺風貌,整個洛江壩、筒車壩、三台山、龍馬山和全鎮街景盡收眼底。碧透的馬邊河從犀牛沱緩緩南來,繞過清溪古鎮又緩緩東去。壯麗的清溪大橋橫卧在鎮西端馬邊河上,成為古鎮又一道靚麗風景。這四周的山形地貌,特別是五龍山、金鰲山、三台山、玉皇山等構成了一條十分優美的天際線;洛江三壩的四季景色成為古鎮流動的背景;馬邊河水體則為古鎮注入了青春活力,使其靈動飄逸,為其帶來了無限生機。這種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使清溪古鎮形成了「背靠平疇沃野,面向綠水青山」的「面山、沿河、落壩」的環境特色,同時還形成了「東有老君坐鎮、西有金鰲守門、南北群龍護衛」的文化特色,為清溪古鎮增添了無窮魅力。3 行政區劃清溪鎮包含村: 筒車村 胭脂村 百籮村 三山村 洛陽村 洛江村 踏水村 灌引村 沉犀村 渠成村 龍門村 天山村 丁家村 南岸村 永星村 鹽坪村 新樂村 龍興村 康加村 祗園村 永安村 保安村 七一村 上游村 五龍村 和平村 4 自然氣候清溪鎮屬四川盆地濕潤性亞熱帶氣候區,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7.7℃,年平均降雨量為1187毫米,年平均日照1040.4小時,適宜各類農作物生長,特別適宜茉莉花的生長,截止2006年該鎮共種植茉莉花2萬餘畝是全省最大的茉莉花生產基地,並被四川省特產協會命名為「四川省茉莉之鄉」。5 歷史文化沿革該鎮歷史悠久,鍾靈毓秀,人文薈萃,物產豐富。自古以來,清水溪固有水碼頭之稱,由於在馬邊河下游,系雷波、馬邊、屏山、沐川四縣物資進出口的總口子,又是水路交通運輸的樞紐,因此,清溪集鎮經濟文化活躍,市場繁榮。清溪鎮是歷史文化古鎮,自唐代開始置鎮,從北宋公元1011年起,清溪作縣城360年。至今留存下來的文物古迹眾多,併流傳著許多動人的傳說,著名的有始建於北周的真覺寺、明代半邊寺摩崖佛像、明代玉皇觀、清代沉犀節孝坊、清代南華宮和犍為八景之「沉犀秋月」和「清溪漁唱」等,以及至今仍保存完好的為數眾多的四合院民居。清溪古鎮的保護已被列入縣委、縣政府的議事日程,其具有非常大的旅遊開發價值。清溪古鎮人傑地靈,文人騷客常聚該鎮吟詩作對,留下不少佳作。改革開放以來,清溪詩書畫協會成績斐然,被樂山市政府授予「書畫之鄉」稱號。6 產業發展農業: 清溪鎮屬傳統農業大鎮,在產業結構調整中,形成以林竹、清溪景點 畜牧、種植、勞務輸出四大經濟板塊:截止2006年底依託20萬噸紙漿生產基地,大力發展雜交竹,現全鎮實施退耕還林10075畝, 漸出效益;大力發展優質畜牧業,堅持「改善結構、規模經營、優化品種、提高質量」的畜牧發展思路,發展規模化養殖,推進無公害畜禽產品生產,年出欄生豬5.8萬頭,羊4000餘只,小家禽79.8萬隻;大力發展種植業,以水稻為主,其次有玉米、大豆、紅苕、小麥、油菜、甘蔗、花生、葉菸、白姜、茉莉花等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著重推廣優良品種、新的栽培技術及新型農機具的應用。近年來,該鎮注重特色農業的發展,引進業主在沉犀村種植優質大棚西瓜,取得了顯著效益,成立了西瓜協會,並創立了「口口脆」品牌,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將勞務輸出作為農民致富的主要產業來抓,努力通過多種有效途徑推動農村富餘勞動力的有序轉移。每年外出務工人員達1萬餘人,並建立了農民工維權救助網路。 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