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鄉衛星地圖 載入中,請您稍候...
請點擊下方地名展開
中國 >四川 >巴中 >南江 > 和平鄉太陽系
南江 沙河 樂壩 長赤 正直 大河 桃園 東榆 下兩 趕場 楊壩 赤溪 燕山 八廟 高塔 團結 紅光 傅家 紅四 天池 侯家 雙桂 鳳儀 朱公 黑潭和平雙流 元潭 高橋 平崗 仁和 石灘 關門 興馬 北極 關路 關由 紅岩 橋亭 貴民 沙壩 柳灣 匯灘 上兩 關壩 寨坡 坪河 流壩
南江 沙河 樂壩 長赤 正直 大河 桃園 東榆 下兩 趕場 楊壩 赤溪 燕山 八廟 高塔 團結 紅光 傅家 紅四 天池 侯家 雙桂 鳳儀 朱公 黑潭和平雙流 元潭 高橋 平崗 仁和 石灘 關門 興馬 北極 關路 關由 紅岩 橋亭 貴民 沙壩 柳灣 匯灘 上兩 關壩 寨坡 坪河 流壩
和平簡介:基本情況和平鄉在南江縣西南邊緣,離縣城89公里,東與候家鄉相接,南和正直鎮為鄰,西同旺蒼縣九龍鄉相連,北與旺蒼縣木門鎮相接。幅員48.7平方公里。全鄉4072戶,15314人(其中:農業戶3822戶,13770人)。含和平、南山、墳梁子、張公廟、油榨坪、宋朝寨、鐵爐、魯班、鳴埡、孟山、石龍11個村,49個村民小組,1個居民委員會。 和平中間低、四周高,周圍的山頭(尾)象五馬奔槽似的向和平場鎮靠攏,木門河從和平場頭繞孟家山成U字形奔向正直。海拔450-850米,屬丘陵區中低山地貌,溝壑縱橫,山體起伏連綿,形態不一,山脊一般海拔650米,溝谷以兩坡較緩的「V」字形為主。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大陸性季風氣候明顯,具有春遲、秋早而短,夏季無明顯高溫時段,光熱條件較好,空氣質量優。年平均日照數在2800小時以上,年平均氣溫16.2℃,年總降雨量1200毫米。風向以東北風為主,間有西北、東南、西南風。水質較好,無色無味、透明,硬化度在2—8毫克當量升,PH值在6—7之間。土壤類型以黃泥為主,有部分紅、沙壤,還有少量白壤,適宜種植水稻、玉米、小麥、洋芋、紅苕、蘿蔔、油菜、金銀花等糧經作物以及核桃、板栗、橙、桃、梨、李、桔柑等經濟林果。森林覆蓋率達38.2%,植被以松柏樹為主,雜樹為輔。2 歷史沿革2005年鄉鎮機構改革前後領導班子及內設機構設置情況:改革前鄉黨委、政府領導班子:黨委書記何仲明(和平鄉人),鄉人大主席蔣太政(和平鄉人),鄉長吳登豪(鳳儀鄉人),副書記、紀委書記張斌(赤溪鄉人),副鄉長劉漢盧(正直鎮人)、何傑(朱公鄉人)。一班人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為和平的建設與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改革后鄉黨委、政府領導班子:黨委書記黃斌(鄰水縣人),人大主席何仲明(和平鄉人),鄉長肖興安(雙流鄉人),副書記、紀委書記張之武(正直鎮人),副鄉長何養章(天池鄉人)、吳淵(鳳儀鄉人)。內設機構:監察室,黨政、經濟發展、社會事務、安全穩定辦公室。3 民俗文化雞鳴埡的由來。相傳,大禹治水時開錯了木門河口,九十度大轉彎使河道增長十幾里,水運利用很不方便。有個能工巧匠魯班見此找來徒弟趙巧商議,堵住舊河口,開鑿直流河道。可趙巧投機取巧,便與師傅下賭:「一夜之間,你搬石鑿河,我去廣元塑一千尊佛像,方顯出師傅神威。」說定后,魯班把旺蒼壩一帶的大小石頭,拴成擔子,一次次往和平挑,累得精疲力竭。而趙巧在廣元嘉陵江邊的百丈陡岩上,抓起稀泥,一巴掌一個,很快完成了一千「老爺」(今稱千佛岩)。他快步趕到離和平5里的地方,見師傅的石頭也快運夠了,怕師傅搶了頭功,便站在埡口(今雞鳴埡)上學雞叫,魯班以為天真的亮了,輸給了徒弟,一氣之下把扁擔扔到木門河裡(今橫石樑),轉身走到工在,一膝跪在麻爪石上(至今仍有一對膝蓋印)對天發誓:一定修好這條河道。魯班的話雖遺恨千古,但當地卻忘不了他留下的古迹。4 社會事業和平鄉現有九年義務教育學校1所,學校佔地15472平方米,建築5285平方米,建有標準的微機室、實驗室、圖書室,教職工綜合樓和學生宿舍樓。有教職工39人,在校學生1326人,設教學班23個(其中:幼兒園、學前班各1個,小學9個班,初中12個班),全鄉設村校10所,有教師37人,學生1100餘人。全鄉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九年義務生結業率達100%。同時以學校為陣地,農村文化網路完善,群眾業餘文化生活豐富,社會風尚誠信、健康、文明。 鄉衛生院有醫生及防保人員4人,床位10張,B超機一台,X光機一台。有鄉村醫療點12個,鄉村醫生和衛生員24人,鄉村衛生所覆蓋率達100%。該鄉有3091戶,10953人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始建於2002年秉承「真誠求實」「開拓創新」的企業理念,經過十多年不懈努力,已成集經營、維修於一體的電機綜合企業,佔地約50平米。工作人員技術人員1名,該廠本科佔100%,為大學生回鄉創業提供了優越的條件,極大地緩解了本鄉的就業壓力,提高本鄉的人均國民收入,逐漸成為當地的龍頭企業。5 綜合經濟和平鄉屬農業大鄉,經濟來源以農業為主,全鄉有耕地10536畝(其中:田6983畝,地3553畝),勞動力6824個,2004年糧食總產量7481噸,人均佔有糧食550公斤。全鄉有中、小型水庫3座(團結、東風、戰鬥),山坪塘154口,微水池1800口,渠堰181條15000米,全鄉60%的人用上了自來水和地下水。全鄉普遍推廣品種改良、良種良法等農業實用新技術,2005年種植優質水稻6000畝,玉米春播化3600畝,改制旱作農業3600畝。全鄉有淡水8000畝,宜漁3200畝,目前池塘養魚120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