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鄉衛星地圖 載入中,請您稍候...
請點擊下方地名展開
芭蕉簡介:基本信息芭蕉鄉在桐梓縣東北端,北與重慶市南川縣合溪鄉近鄰,東北、東南與正安縣廟塘鎮、桴鄉連界,西南、西北與本縣水壩塘鎮、獅溪鎮相接。1992年芭蕉鄉、三穗鄉(部分)合併建立。 貴州芭蕉鄉位置 。 鄉人民政府駐地芭蕉壩,離縣城約149公里,海拔880米。共轄19村委會,116村民小組。105多平方公里,耕地2.38萬畝,總戶數2550餘戶,1.22萬人。2 自然條件鄉境地形複雜,溝壑縱橫,氣候溫和,地廣人稀,交通閉塞。林牧業生產條件較好,山場資源豐富,森林覆蓋有13000餘畝,圈圈河水庫蓄水40萬立方,灌田2000餘畝。東北三界山主峰頂箐1778米,為桐梓、正安及重慶市南川縣兩省3縣的界山。東部下麻壩有成片松林,3000餘畝。糧食主產玉米、水稻、大豆;經濟作物有油菜、烤煙、辣椒等;林副特產有木材、茶葉、生漆、油桐、棕片等。有6個村通公路,里程約14公里。3 芭蕉名人康華林原名(康健松) 芭蕉四溝人1983年出生,曾就讀於芭蕉小學,芭蕉中學和桐梓第二十三高中。在高中讀書時酷愛文學,曾在當時的語文老師劉后永的指導下完成第一篇文章《一個中考失敗者的自白》在縣文匯報上發表,先後在在校報和希望報上發表,從而在全校宣起一股小文學創作高潮。然後自創文學集《華林集》集仿古體詩、現代詩、散文和日記。一時未發表,2003年畢業在重慶日報社做打字員,2004年遊歷浙江全省在溫州醫院做小雜誌主編,2004年冬報名參軍,由於考試過於腐敗沒有爭取。2005年元旦南下廣東,在東莞做自由雜工並一邊文學創作,作品先後在晶報、南都報、香港商報發表。2008年創建深圳神龍物流有限公司。現為自由評論員,作家。4 團豆產業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業豐產,桐梓縣芭蕉鄉突出「四早措施」切實抓好2012年團豆產業發展。 一是「早」宣傳。由芭蕉鄉農業服務中心牽頭,部門密切配合,利用宣傳車、標語等多種方式積極向群眾宣傳種植團豆的優惠政策,進一步提高農民種植積極性,全鄉累計發放各類宣傳資料1500餘份。同時,分村、分組召開群眾會,把團豆產業作為全鄉農民增收的首位來抓,並層層落實責任,將團豆產業發展落到實處。 二是「早」培訓。將農村適用技術培訓和團豆種植技術結合起來,圍繞群眾關心的重點、難點技術問題,通過現場講解、重點向群眾培訓了團豆種植適用技術、測土配方等農業實用技術,全鄉現場指導10場次,發放農村實用技術手冊500份,總共培訓群眾1500人次,提前為今年種植團豆奠定了良好的技術基礎。 三是「早」準備。開展農資市場專項治理,邀請工商等部門對全鄉的種子、化肥、農藥等農用物資進行了專項檢查,依法嚴厲查處各種銷售假冒偽劣種子、農藥、肥料的違法違規行為,堅決杜絕不合格農資產品流入市場,確保我鄉農業生產安全。截止目前,我鄉已備齊團豆2000畝的種子、複合肥、農膜。 四是「早」完善。為團豆生產用水和雨季排澇,鄉黨委、政府提前謀划,按照組織領導到位、任務明確到位、措施落實到位「三到位」原則,切實完善團豆種植配套設施的維護修理。全鄉累計清淤水渠5公里,起壟上廂2000畝,施肥蓋膜500畝。5 經濟發展芭蕉的鄉村旅遊沒有獨特的區位優勢,沒有得天獨厚的位置,更沒有享譽省內外的名山大川,有的只是芭蕉鄉 芭蕉良好的生態環境,宜人的涼爽氣候,淳樸的民風。而這些,已提升了芭蕉的人氣,積澱起了芭蕉豐厚的人脈資源,形成了一艘船。一艘堅實的船,淳樸的民風是他厚重的水,四方的人氣是她遠航的帆。 芭蕉全鄉15325人,現有60周歲以上老年人2409人,占的16.8%,遠遠超過我省9.8%的比例。現在70—79歲的老人有812人;80—89歲的621人;90—99歲的92人,100歲高齡老人3人,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宜人的氣候造就了該鄉人均壽命比相鄰地域的壽命高6—10歲是適合人類生存的理想之地。8月30日,雲南客商到芭蕉參觀考察,當他們了解相關情況后,隨行的唐總產生了在該鄉建養老療養中心的想法。 芭蕉鄉村旅遊開局之年完美收關,讓芭蕉群眾嘗到了甜頭。鄉黨委書記王思信、鄉長趙林告訴我們:目前,全鄉正在黨委政府的統籌規劃之下,改擴建鄉村旅館,改善住居條件;鄉黨委政府為了進一步吸引遊客,促進群眾增收致富,正全力改善全鄉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並通過打造旅遊景觀和景點來提升該鄉「詩畫芭蕉、壽仙勝境」品牌。 芭蕉鄉,這個昔日以農耕為主的偏遠鄉鎮,因為鄉村旅遊業,也儼然成了一個車水馬龍的繁華集鎮,這一驚艷「嬗變」必然是芭蕉發展的起點,她將會在黨的「十八大」精神、縣委政府「三化一游」主戰略的指引下,在芭蕉鄉黨委政府的統籌下,在全鄉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她的明天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