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鎮衛星地圖 載入中,請您稍候...

白沙鎮衛星地圖-貴州省銅仁市石阡縣泉都街道、村地圖瀏覽
請點擊下方地名展開
中國 >貴州 >銅仁 >石阡 > 白沙鎮太陽系
湯山 本庄白沙龍塘 花橋 五德 中壩 河壩場 國榮 聚鳳 龍井侗族 大沙壩 楓香侗族 青陽 石固 坪地場 甘溪 坪山
白沙簡介:基本信息白沙鎮在石阡縣西南部,離縣城38公里,129.81平方公里。 1993年1月,白沙鎮由撤區並鄉建鎮前的白沙區白沙鄉、均田鄉、琵琶鄉合併建制而成,除黨委、政府班子健全外,人大、政協、紀委、人民武裝部機構已建立,內設黨委辦公室、政府辦公室,工會、共青團、婦聯、社會事務辦、和計劃生育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等群眾團組織,1994年黨委辦公室、政府辦公室合併為黨政辦公室,區域內共有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35個。設三個管理區並建立了黨的工作委員會,白沙管理區轄8個村1個居委會,均田管理區轄6個村,琵琶管理區轄9個村。2003年全鎮撤管理區並大村,將23個村、1個居委會,157個村民組合併為5個村、1個居委會,157個村民組。2005年全鎮6883戶,26288人,其中農業25600人,勞動力16811人,其中少數民族12679人,佔48%。較多的少數民族有侗族、苗族、彝族、土家族和仡佬族,土地129.8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9110畝(田14115畝,土4995畝)。 鎮內糧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馬鈴薯、紅薯、小麥,主要經濟作物有烤煙、油茶、辣椒,主要經濟林木有茶葉、水果、五倍子、山茶、漆等。主要礦藏資源有重金石、馬蹄花大理石、鐵、鈾、汞、銅等,尤以重金石品位較高,礦藏集中豐富已探明儲量500萬噸。儲量豐富的馬蹄花大理石,加工成各種藝術品和建材后,深受世人青睞。自然條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平均氣溫15℃,年降雨量1100—1250毫米,無霜期286天,地形以丘陵及河谷地帶分佈,海拔高度在600—1365米之間,森林覆蓋率為34%。 1986年—1992年先後由李子江、梁興貴、楊純、史勛良、候守堯任區委書記,唐德勝、楊純、謝常飛任區長,唐福州任人大聯絡員,周來勝任政協聯絡員。1993年—2005年先後由謝常飛、扶文元、廖益奎、陳長均、申尚文任鎮黨委書記,扶文元、趙江、魯朝明、申尚文、甘德清任鎮長。2 主要產業糧食:全鎮以農業為主,有耕地1274公頃(田94公頃、土333公頃)。種植業以水稻、玉米為主,小麥、馬鈴薯、紅薯為輔,1980年以來,先後引進雜交水稻、雜交玉米和脫毒馬鈴薯等良種,推廣兩段育秧、旱育淺植和玉米肥球育苗等先進技術,耕地雖有減少,但糧食年產穩步增長,1986年全鎮糧食產量為10530噸,2002年受氣候影響,水稻較大絕收,2005年全鎮糧食產量11228噸,人均糧食為425公斤。 烤煙:烤煙是鎮內主要經濟作物,全鎮85%的耕地適宜種煙,1985年前,烤煙由供銷社發展、收購,當時生產水平低下,品種雜劣,所佔經濟比例地位不高。1986年以後,隨著產業結構調整,煙草行業成立專門的生產、收購機構,生產水平不斷提高,種植逐年增大,品種不斷優化。到1990年烤煙已成為全鎮農民增收,財政收入的主要財源。1996年全鎮種植達6600畝,在當年遭受特大洪災的情況下,仍然實現產量137萬斤,產值604.5 萬元,完成特產稅89.3萬元,有著與糧食生產等同地位。但由於收購政策不穩定,烤煙種植出現起伏現象;2005年烤煙生產已從過去的零星種植向集中連片轉移,小戶種植向大戶、專業戶轉移,生產水平進一步提高,烤煙生產步入良性循環,烤煙已達到煙興財政興,煙衰財政衰的地位,烤煙成為鎮內不可取代的經濟支柱產業。 茶葉:1965年為了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由當時的大隊分成小組開荒,建大岩、新山、岩上茶場,500畝,當時用茶種直播,茶苗長出后管理技術跟不上,產量很低,1970年大岩村120畝茶葉產量1000公斤,畝產只有8.3公斤。1980年土地承包到戶,其三個茶場基礎承包到私人,由於管理不善,岩上茶山逐年減少至今全無,大岩、新山茶場也逐年減少。2005年縣大力發展茶葉產業,全鎮茶園1650畝。 林業:1997年10月,國家長江防護林工程在白沙全面實施,2000年8月,國家「天保」工程全面實施,實現專人管護,2002年1月,全面實施退耕還林工程,到2004年全鎮達6541.5畝, 2004年8月,退耕還林林權證發到農戶手中。2005年全鎮森林4315公頃。 畜牧業:80年代前,畜牧業發展相對落後,牛主要以勞役為主,由於缺乏養殖技術、飼料,豬的品種老化

白沙周邊景點排行榜(圖文攻略)

微信訂閱:相約久久,贈送9000景點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