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坳苗族土家族鄉衛星地圖 載入中,請您稍候...

楊家坳苗族土家族鄉衛星地圖-貴州省銅仁市思南縣關中壩街道、村地圖瀏覽
請點擊下方地名展開
中國 >貴州 >銅仁 >思南 > 楊家坳苗族土家族鄉太陽系
思唐 塘頭 許家壩 大壩場 文家店 鸚鵡溪 合朋溪 張家寨 孫家壩 青尪坡 瓮溪 涼水井 邵家橋 大河壩 思林 東華 胡家灣 寬坪 亭子壩 楓芸 香壩 長壩 板橋 三道水 天橋 興隆楊家坳
楊家坳簡介:一、位置 楊家坳苗族土家族鄉在思南縣城西偏南,鄉政府離縣城80公里。鄉境地跨。其界東接許家壩鎮,南與青杠坡鎮近鄰,西同鳳岡縣永和鎮以河為界,北與亭子壩土家族苗族鄉隔河相望。東西長15.7公里,南北寬9.8公里,76.03平方公里。屬思南縣邊遠鄉之一。 境內山巒疊嶂,溝壑縱橫,東南北三面稍低,西南偏高,最高海拔1190米,最低海拔470米,平均海拔700米左右。 二、建置沿革 1992年10月,全縣進行建並鄉撤區工作,以原楊家坳、大盆水、水口寺三鄉合併建立楊家坳苗族土家族鄉,下設黨、政、群、公、檢、法、司等辦事機構(股、室),原大盆水、楊家坳、水口寺鄉設工委、2001年工委改為辦事處。 全鄉轄關田壩、邵家渡、堰塘、土井、欄杆、幹家山、王大坪、岑頭蓋、帥家溝、觀音山、水口寺、桅杆壩、中城、青年台、小豐溪、大盆水、安家溝、川塘、坪上19個村,149個村民組,鄉政府駐關田壩村。 1978年至1983年楊家坳人民公社屬青杠坡區公所管轄,1984年全縣改人民公社為鄉,包含村民委員會,直至撤區並鄉。 三、氣候條件 楊家坳苗族土家族鄉屬亞熱帶季風濕潤型氣候。冬夏日較長、春秋偏短。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熱同季。年平均溫度15.70C,個年積溫在63000C左右,年內最高溫度可達38.50C,最低溫度-6.50C,無霜期272天左右。 年降雨量在1266毫米左右,集中在4至10月,佔全年的84%,大於0.1毫米的雨日一般為162天,小於10毫米的雨日34天左右。全年光照1302.9小時,太陽總輻射為3534.3兆焦耳/平方米,集中在4至9月。 四、物產資源 楊家坳民族鄉物產資源豐富,主要是農業、畜牧業、林業、水利資源、礦產資源等。 農業主要以糧食種植為主,主要產品有水稻、玉米、小麥、紅苕、洋芋、黃豆、蕎子、高粱等。經濟作物有烤煙、辣椒、油菜、花生、中藥材等。 畜牧家禽種類有豬、牛、羊、雞、鴨、鵝等,以養生豬、牛、雞、鴨為主。 全鄉宜林地為46312畝。現有林地24653畝,其中用材林10568畝,防護林9076畝,薪炭林1300畝,疏林地361畝,灌木林4736畝,森林覆蓋率為26.3%。年木材蓄積量300立方米。新營造經濟林木1709畝,多為1992年以來營造,新營造的經濟林木約佔總數的95%以上,其中有杜仲150畝,雪梨150畝,油桐2306畝,板粟1500畝,美國黑李子500畝。其它經濟林還有柑桔、桃、橙、棗等。 全鄉現擁有山塘6口,澆灌300餘畝;水庫3座(岑頭蓋),總容量84萬立方米,灌溉4個村20個組1427畝農田;灌溉溝渠43條106公里,可灌溉約12300畝。另外,在鄉境內還有水力發電站一座(邵家渡電站),裝機400千瓦。 該鄉還擁有煤、冰洲石、鐵等礦產資源,但貯存量不大,也尚未正規開採過。 全鄉114045畝,耕地34187畝,人均耕地1.69畝;全鄉公路里程146公里,其中幹線公路59公里。 五、民族風情 楊家坳民工族鄉主要為漢、苗、土家等民族英雄雜居之地。截至2005年底,全鄉20189人,其中少數民族為7817人,占的38.7%,少數民族中有苗族4929人,土家族2560人,仡佬族142人,其他少數民族共計186人。漢族12372人,佔總人中的61.3%。 各族群眾共同的節日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月半節、重陽節等。每逢這些節日,各族群眾都會以幾乎相同的方式進行慶賀。另外,婚喪嫁娶、修房建屋、生兒生女等紅白喜事,人們都會擺酒設宴來紀念或慶祝。 六、戶籍 楊家坳民族鄉20189人,其中農業19928人4429戶,非農業261人87戶,外地籍(指本鄉以外)暫住地10-50人之間不等。 七、市鎮建設 1978年至1992年楊家坳人民公社及街道幾乎是木房或磚木結構的瓦房。1992年10月撤區並鄉后,新建了楊家坳人民政府大樓,相繼修建了楊家坳財政所、煙草站、信用社、供電所、教辦、農業服務中心、國土所、中小學教學樓和宿舍、計生服務站、林業站等。同時,街道居民的小洋房也隨之增多,截止2005年底,楊家坳政府駐地和街道共有鋼筋混凝土洋房98棟,占政府駐地和街道房屋總數的86.7%。 2002年硬化楊家坳街道,總長830米。 2005年修建楊家坳鄉人民政府新辦公樓近400平方米,並硬化政府大院近500平方米。 八、人民生活 截止2005年底,全鄉家庭用電率為100%;家庭彩電擁有率為59.7%2648戶;家庭冰箱擁有率為9.7%433戶;音像設備擁有率為45.5%2016戶;家庭車輛(含摩托車)擁有率為11.9%529戶557輛;家庭固定電話擁有率為4.2%184戶,行動電話擁有率為10.7%2162人;同時擁有上述幾種或全部的家庭率為4.6%205戶。 2005年全鄉人均收入增加至1965元,人均純收入增加至1270元。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全鄉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文化生活水平也隨之提高,正逐步向小康社會邁進,逐步改變過去交通信息閉塞、生活生產水平低下、人民生存環境惡劣的歷史。 行政區域設置及變化1992年「撤區、並鄉、建鎮」工作。原青杠坡區被撤分為青杠坡鎮和楊家坳鄉,將原來楊家坳鄉、水口寺村、大盆水鄉合併為楊家坳苗族土家族鄉。下設三個農村工作委員會(后稱辦事處),19個村150個村民組。
  楊家坳辦事處轄:邵家渡、關田壩、堰塘、土井、楠桿、王大坪、帥家溝、幹家山、城頭蓋9個村。 水口寺辦事處轄:桅杆壩、中城、觀音山、水口寺、青年台、小豐溪6個村。 大盆水辦事處轄:安家溝、大盆水、川塘、坪上4個村。 2007年1月,撤併村工作結束。由原來的19個村合併為5個村,大盆水村(川塘、坪上、大盆水、安家溝),城頭蓋村(土井、堰塘、邵家渡、關田壩、城頭蓋),王大坪村(王大坪、帥家溝、楠桿、幹家山),水口寺村(小豐溪、青年台、小豐溪),觀音山村(觀音山、中城、桅杆壩)。

楊家坳周邊景點排行榜(圖文攻略)

微信訂閱:相約久久,贈送9000景點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