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橋街道衛星地圖 載入中,請您稍候...

請點擊下方地名展開
中國 >貴州 >畢節 >畢節 > 觀音橋街道太陽系
市西 市東 三板橋 流倉橋 大新橋觀音橋鴨池 梨樹 岔河 朱昌 田壩 長春堡 撒拉溪 楊家灣 放珠 青場 水箐 何官屯 對坡 大銀 林口 生機 清水鋪 亮岩 燕子口 八寨 田壩橋 海子街 小壩 層台 小吉場 普宜 龍場營 千溪 陰底 野角 大河 團結 阿市 大屯 田坎
市西 市東 三板橋 流倉橋 大新橋觀音橋鴨池 梨樹 岔河 朱昌 田壩 長春堡 撒拉溪 楊家灣 放珠 青場 水箐 何官屯 對坡 大銀 林口 生機 清水鋪 亮岩 燕子口 八寨 田壩橋 海子街 小壩 層台 小吉場 普宜 龍場營 千溪 陰底 野角 大河 團結 阿市 大屯 田坎
觀音橋簡介:位置貴州省畢節市觀音橋街道 觀音橋街道在畢節市東北面,離市中心約3公里, 703縣道貫穿全境,水、電、路、視、訊五通,四面環山。
2 全鎮數據有數千畝良田沃土,7.25平方公里。全辦轄2個村、29個村民組,有住戶2282戶,8504人。區域內有十六小、十七小、十三中、職中等學校,有在校生2500多人。改革開放以來,非公經濟和公有經濟同時發展。全辦有市水泥廠、地區佳盛包裝公司、市觀音緣礦泉水廠、市素瓊醬油廠等24家工業企業,另有124個二、三產業個體經營戶,發展形勢大好。在農業生產上,根據地理優勢,主要發展多品種反季節蔬菜、奶牛養殖等特色產業。建有420畝的蔬菜基地,養殖有54頭奶件。2006年全辦工農業總產值達11780萬元,人均純收入達3062元。 截止到2009年底,全辦工農業總產值達14024萬元,較1994年翻了近6倍,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882元,較1994年增加了2倍多。 自1994年建辦以來,觀音橋辦事處歷屆黨委、行政領導時刻銘記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同志於1986、1988、1996年先後三次到我辦看望農民企業家熊廷順和苗族農戶楊德才時囑託:「放開膽子干,黨的政策不會變!」「要多辦開發型的企業,讓這裡的娃娃有就業機會,扶貧先扶智!」 「再困難也要送孩子念書……。20多年過去了,胡總書記當年的諄諄教誨和殷切希望,觀音橋辦事處的歷屆黨政領導始終牢記,轉化為實踐行動,帶領全辦群眾緊緊圍繞試驗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控制」三大主題,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發展為主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非公經濟為支撐,以農民增收為重點,以經濟強辦為目標,整體推進各項工作,實現全辦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一是注重發展非公企業。現全辦有非公有制企業32家,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帶動了全辦運輸、餐飲等行業的發展,有農家樂10餘家,日接待客人600餘人次,年收入上百萬元。轉移了農村勞動力上千人,僅熊廷順創辦的市水泥廠,就吸納了300多人就業,職工的月工資平均在2000元以上,高的達3000多元,實現了一人務工,全家寬裕。 二是加大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力度。觀音橋辦事處依靠在城郊的優勢,充分發揮農村遠程教育信息網、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平台,及時了解城區需求,指導群眾盯住城裡人的奶瓶子、肉案子、菜籃子和錢袋子,依託高寒山區現代設施農業集成示範項目帶動,在奶牛飼養、生豬養殖、蔬菜種植等方面取得了實質性的突破,年產值達800餘萬元。因工作突出,2008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單位」稱號,多次得到地委、行署,市委、市政府表彰。
2 全鎮數據有數千畝良田沃土,7.25平方公里。全辦轄2個村、29個村民組,有住戶2282戶,8504人。區域內有十六小、十七小、十三中、職中等學校,有在校生2500多人。改革開放以來,非公經濟和公有經濟同時發展。全辦有市水泥廠、地區佳盛包裝公司、市觀音緣礦泉水廠、市素瓊醬油廠等24家工業企業,另有124個二、三產業個體經營戶,發展形勢大好。在農業生產上,根據地理優勢,主要發展多品種反季節蔬菜、奶牛養殖等特色產業。建有420畝的蔬菜基地,養殖有54頭奶件。2006年全辦工農業總產值達11780萬元,人均純收入達3062元。 截止到2009年底,全辦工農業總產值達14024萬元,較1994年翻了近6倍,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882元,較1994年增加了2倍多。 自1994年建辦以來,觀音橋辦事處歷屆黨委、行政領導時刻銘記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同志於1986、1988、1996年先後三次到我辦看望農民企業家熊廷順和苗族農戶楊德才時囑託:「放開膽子干,黨的政策不會變!」「要多辦開發型的企業,讓這裡的娃娃有就業機會,扶貧先扶智!」 「再困難也要送孩子念書……。20多年過去了,胡總書記當年的諄諄教誨和殷切希望,觀音橋辦事處的歷屆黨政領導始終牢記,轉化為實踐行動,帶領全辦群眾緊緊圍繞試驗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控制」三大主題,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發展為主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非公經濟為支撐,以農民增收為重點,以經濟強辦為目標,整體推進各項工作,實現全辦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一是注重發展非公企業。現全辦有非公有制企業32家,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帶動了全辦運輸、餐飲等行業的發展,有農家樂10餘家,日接待客人600餘人次,年收入上百萬元。轉移了農村勞動力上千人,僅熊廷順創辦的市水泥廠,就吸納了300多人就業,職工的月工資平均在2000元以上,高的達3000多元,實現了一人務工,全家寬裕。 二是加大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力度。觀音橋辦事處依靠在城郊的優勢,充分發揮農村遠程教育信息網、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平台,及時了解城區需求,指導群眾盯住城裡人的奶瓶子、肉案子、菜籃子和錢袋子,依託高寒山區現代設施農業集成示範項目帶動,在奶牛飼養、生豬養殖、蔬菜種植等方面取得了實質性的突破,年產值達800餘萬元。因工作突出,2008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單位」稱號,多次得到地委、行署,市委、市政府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