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庄鎮衛星地圖 載入中,請您稍候...

大庄鎮衛星地圖-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雙柏縣法鎮、村地圖瀏覽
請點擊下方地名展開
中國 >雲南 >楚雄 >雙柏 > 大庄鎮太陽系
妥甸大庄鄂嘉 法裱 大麥地 安龍堡 愛尼山 獨田
大庄簡介:鎮情大庄鎮在雙柏縣城東北部,處於。東與祿豐、易門交接,南與法月表 鎮相接,西與妥甸鎮山水相連,北與楚雄市、祿豐縣相鄰。557平方公里。鎮政府駐大庄村,離縣城公路里程32公里。 大庄鎮在雙柏縣東北部,區域557平方公里。大庄鎮區域內現設有大庄、尹楚雄州雙柏縣大庄鎮 代箐、各三郎、灑利黑、木章郎、普媽、普岩、柏子村、代么古、干海資、麻栗樹、桃園、杞木塘13個村民委員會,235個村民小組,181個自然村。全鎮國土557平方公里。鎮政府駐大庄村,離縣城公路里程32公里是一個發展中的小集鎮,歷史悠久,素有「魚米之鎮、仙鶴之鄉」的美譽是全鎮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2007年全鎮總戶數7 262戶,26 919人,其中男性3927人,女性12 992人,少數民族14 866人,佔55%,其中,彝族13 687人,哈尼族148人,白族、苗族、回族、拉祜族、傣族、僳僳族等31人。共有22個黨支部,81個黨小組,1157名黨員,其中,少數民族黨員583人,女黨員160人,發展新黨員46人,發展女黨員10人。2007年全鎮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5 667萬元,農村經濟純收入3 288萬元,人均純收入2 184元,全年財政總收入571.3萬元,其中自收收入314萬元,年末全鎮實有耕地28 338畝,全年完成農作物播種54 023畝,全年糧食總產量119.7萬千克,烤煙8 400畝,完成指令性煙葉收購量125.1萬千克,總產值391.61萬元,均價達12.78元。年末大牲畜存欄14 655頭,出欄4 034頭,生豬存欄28 267頭,出欄25 723頭,山羊存欄19 930隻,出欄9 351隻,家禽出欄57 703隻,全年肉類總產量2 989噸,畜牧業總產值2 966萬元,比上年增加106萬元,增長3.7%。全鎮完成鄉鎮企業總收入7694.62萬元,實現利潤1037.52萬元,上繳國家稅金95.98萬元。2 基層組織大庄鎮黨委下設黨支部21個,其中:農村黨支部 13 個,站(所)黨支部 8個。共有黨員 1175 名,其中:預備黨員37名,女黨員172名,少數民族黨員602名。35歲以下黨員330名,35歲至59歲黨員310名,60歲以上黨員293名。大專以上文化的黨員68名,中專(高中)文化的黨員204名,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的黨員903名。鎮團委下設16個團總支,其中:農村團總支13個,學校總支1個,站(所)團支部2個。全鎮共有團員1094名。3 自然環境鎮境內最高海拔2269米(大哨山),最低海拔(大河邊) 。 270米,呈東南西三面高,中部和北部地形低。沙甸河由西南向東北流穿全境,后注入綠汁江。中部海拔1400米,多屬河谷氣候,年平均氣溫23℃;全年無霜期274~280天,每年3~4月日照最長,平均每月276小時;年降雨量800~900毫米,具有光熱資源豐富,乾濕季節明顯,雨熱同季等氣候特點。4 沿革2000年把14個村公所改為村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下設立村民小組,2002年8月撤鄉建鎮更名為大庄鎮。全鄉轄13個村民委員會。2004年3月進行第二屆村黨支部和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 2000年11月1日進行第五次全國普查,大庄鄉普查登記的總人數為25949人,其中男性13585人,女性12364人,男女比例為1∶0.9;漢族11621人,少數民族14328人,占的55.22%。1999年11月1日至2000年10月31日出生443人,出生率為17‰;死亡278人,死亡率10.7‰;自然增長率為6.4‰。 大庄鎮2005年末。含大庄、尹代箐、各三郎、灑利黑、木章郎、普媽、普岩、柏子村、代么古、干海資、麻栗樹、桃園、杞木塘13個村民委員會,235個村民小組,181個自然村。全鎮總戶數6033戶,26820人,其中農業25896人,佔96.9%,非農業024人,佔3.4%;女性12942人,占的48.3%;少數民族14663人,占的54.7%。全鎮有漢族、彝族、哈尼族、白族、苗族、回族、傣族、滿族、拉祜族、僳僳族等10個民族,彝漢雜居;漢、彝、哈尼3族為世居主體民族,漢族多分佈於大庄、木章郎、普岩、干海子等村委會;彝族多分佈於各三郎、灑利黑、麻栗樹、桃園、杞木塘等村委會;哈尼族漢族多分佈於大庄、柏子村、桃園、杞木塘4個村委會。在少數民族中,彝族13519人,哈尼族1120人,其它少數民族34人。5 經濟建設大庄是個典型的山區半山區農業鎮,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農村經濟收入主要來源於糧食、烤煙、畜牧養殖,產業經濟結構比較單一。近幾年來,結合大庄「歷史古、文化悠、熱氣足、生態差、產業弱、基礎薄」的實際,精心培植和扶持重點產業,不斷增加了農民收入,切實加強了民主法制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確保了社會安定和政治穩定。進一步轉變了政府職能和機關作風,與時俱進,務實創新,真抓實幹,促進了該鎮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不斷提高了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加快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步伐,推進了富民強鎮的進程。 2005年全鎮實現糧食總產量1058萬公斤,農民人均產糧410 公斤,農民人均有糧325公斤;圓滿完成縣下達給該鎮的烤煙收購任務119萬公斤,其中:指令性烤煙收購任務95萬公斤,出口備貨煙24萬公斤,實現均價12.55元,支付煙農收購資金1327.6萬元;大牲畜存欄14812頭,出欄3732頭,出欄率25.1%;生豬存欄27424頭,出欄23268頭,出欄率84.8%;山羊存欄20897隻,出欄9045隻,出欄率43.2%;家禽出欄48644隻,全年肉類總產量2750噸,畜牧業總產值2790萬元;完成早青蠶豆種植10650畝,銷售青豆米340噸,實現產值220萬元;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4517.5萬元,農村經濟純收入2675.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37元;財政總收入555.5萬元

大莊周邊景點排行榜(圖文攻略)

微信訂閱:相約久久,贈送9000景點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