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鎮衛星地圖 載入中,請您稍候...

杏林鎮衛星地圖-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杏林鎮、村地圖瀏覽
請點擊下方地名展開
中國 >陝西 >寶雞 >扶風 > 杏林鎮太陽系
城關 天度 午井 絳帳 段家杏林召公 法門
杏林簡介:陝西省扶風縣杏林鎮 杏林鎮在扶風縣東部。含16個村。鎮政府駐杏林村,離縣城15公里;澇池岸村離縣城10公里。104省道公路東西過境。古迹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東漢班固墓。 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杏林鎮 。 沿革 1956年設杏林鄉,1958年設杏林公社,1984年改杏林鄉,1987年建杏林鎮。1950年設太白鄉,1961年設太白公社,1984年改太白鄉。1996年杏林鎮33.3平方公里,2.7萬人。含杏林、西坡、李家、召宅、菊花、湯房、漳召、馬席、東坡、史度10個村;太白鄉33.5平方公里,2.3萬人。含長命寺、良峪、浪店、二十里鋪、楊家溝、三官廟、澇池岸7個村。2011年撤銷太白鄉併入杏林鎮。 歷史稱呼來源: 一千多年前,有一個叫石泰的人,號杏林,其醫術精湛,天性仁慈,遍游勝境,後來到現在關中扶風杏林這個地方,懸壺濟世,給人看病。經常行醫救人時,也學三國時期的名醫董奉不圖報答,只願病癒栽一杏樹,年月久了,杏樹成林,人們因此稱他為石杏林,這也是現在扶風杏林鎮名字的來歷。 還記得小時門前有一個澇池,緊挨澇池的北面,有一個藥王廟,相傳是石泰看病的地方。廟在崖上高處地面上,上面有一面朝東的偏廈青專房,聽人說是隊上用來作糧庫。印象中廟下面有一個青磚砌的朝南的破敗門洞,可通上面廟裡,廟門經常鎖著,上面的拱頂已塌掉。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造田毀廟,在廟西邊建豬場磚窯,在廟南邊腳下取土,生產隊上取用,周圍家家養豬填圈挖拉,挖土中記得曾挖出過一個墓,在離地面四、五米的土坎上,墓周圍的土有點發黑,棺材板己經腐朽。不到兩年多,整個廟被挖掉。我當時還小,記得上到半中間的土坡坎上面,挖過露在外面的樹根拿回家當柴燒,還從土裡挖到一枚彈殼。後來等我轉到廟上面去時,發現屆上面的房子已拆去,連一塊磚也沒剩,也沒有見到一棵杏樹,只有一小方帶刺的小皂角樹密密麻麻緊擠在一起,再後來住在東邊窯里的兩戶人家怕樹根往下扎引起窯漏水,乾脆把上面的樹也挖掉,到最後那上面什麼也沒有了。 如今,儘管「杏林沒有杏,給誰說去誰不誰」,但石泰醫百病,驅瘟疫,至今讓這裡的人懷念,其倡導的杏林精神依然存在,且處處可以感受到。 在杏林鎮,方圓民風純樸,杏林人為人厚道,「要鞋連襪子也給」。見面首先互相要問答:「吃咧?」「吃咧!」那怕你從茅房剛出來,也會遇到這樣實誠的習慣問候。吃飯時端個大瓷老碗,先要讓人:「吃點?吃點?」推讓過後,方才蹲傍邊「咥起來」。就拿杏林鎮來說,在關中道也算個古鎮,從老一輩那裡聽到的很少有匪事發生,只聽說過「劉九(西巷村)、馬二(馬家村)、顏華程(長命寺村),史度有個姜博軍」幾家富戶,還有一個愛行孝的劉志道(中街村):「劉子道,愛行孝,小車放了一街道。」杏林人至今還這麼說。街前街后,鄰居和睦,誰家街門向那裡開,院里蓋幾間房,地里長几棵樹,閉著眼晴能說過來。從小到大,有幾個事情讓我感到杏林人與別的地方不一樣: 其一,恥於說錢,不說「買」字。譬如:不說買豆腐,而說打豆腐;不說買醋,而說倒醋;不說買調料,而說秤調和;不說買一隻小豬,而說拉一隻小豬……在具體購買中往往以實際動作代替要買的東西。就是如今在集市上交易,也常能看見,兩個人拉著手,用草帽蓋住或藏在衣袖中,相互捏捏手指,還沒等旁邊人明白,就已完成了買賣。 其二,忌諱死亡,不說「死」字。小孩死亡,說是糟蹋了;老人去世,說是歿了、老百年了;中年女人病世,說是丟下孩子走了。就是平時開玩笑,也只是說:「啥時候吃你臊子面呀?」不提「死」字,但聽者明白說的啥,總是哈哈一笑了之。 其三,敬老見面低三分,總愛抬舉人。街房鄰居,晚輩見比自己年長者嘴特甜,不叫爺叫婆,就喊叔喊嬸,時間久了,叫慣了,總是「先叫不改口」,上輩人叫叔,下輩人就得叫爺,以此推開。小時村上有一個叫爺的,老了老了生下個兒子,長到七八歲時,按輩分我得叫爺,我不叫,人家碎娃不依,還理直氣壯的說:「人小骨頭老,不叫不得了。」 其四,做事特認真,愛認死理。答應的事,那怕自已「貼賠棗賣米湯」,說啥也要去做,而且要做好。看到虧人的事,不順眼、不合常情的事,立馬會蹦跳出來,主持公道,大聲論理,性格直直的,不給你面子,與你沒完沒了,好像被騙、受害者是他,鬧的對方常常猝不捉防,下不了台。 其五,遇事容讓,抱團相幫。鄰里之間關係融洽,你家咋晚剛淋下一缸新醋,他家今天剛打一鍋攪團,或剜一籠菜,蒸一鍋包子,新磨下的玉米面等,總要互相端點、送點,讓品嘗一番。如果村裡孩子、女人間出現磨擦糾紛,男人常常先不論理虧理贏,事大事小,而是先把自己的孩子、女人連喊帶訓叫回家。特別是誰家孩子結婚、蓋房、挪屋或遇到家裡困難時,總要去幫幫忙。尤其是遇到白事,不叫自來

杏林周邊景點排行榜(圖文攻略)

微信訂閱:相約久久,贈送9000景點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