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東鄉衛星地圖 載入中,請您稍候...

請點擊下方地名展開
河東簡介:河東鄉在青海省貴德縣境中西部,離縣府駐地2公里。1.2萬,以漢族為主,還有回、藏、土等少數民族,回族占的23.7%。251平方公里。含保寧、太青海河東鄉 平、馬家 西、周家、楊家、貢巴、王屯、哇里、邊都、仁若阿什貢、查達、麻巴、下羅家13個村委會。2 歷史沿革民國時為東山鄉,后併入河陰鎮; 1949年改設第一區河東鄉; 1956年併入貢巴鄉; 1958年併入貴德公社; 1959年改為河陰公社; 1961年從河陰公社分設河東公社; 1984年改為河東鄉。3 基礎建設河東鄉加大力度解決農牧區群眾人畜飲水困難、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的問題,實行縣級領導包鄉、主管部門包村的辦法,依託水利建設項目,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完成了為河東鄉哇里村的人畜飲水工程。河東鄉對馬家西村53座舊棚進行改造重整修建,為造草莓種植基地打下基礎。通過招商引資,在太平村興建「貴德黃河清無公害果蔬標準化科技示範基地」,新建50棟日光節能溫棚,在周家村修建佔地10畝的生豬養殖場。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河東鄉 。 4 經濟發展河東鄉以發展農村經濟,實現農民增收致富為目標,在打造「一村一品」的現代農業的基礎上,大力培育花卉、蔬菜、果品等特色產業,著力發展特色農業。5 草莓種植為促進特色農業持續發展,河東鄉政府通過政策引導、技術培訓、典型帶動等措施,因地制宜發展提子、油桃、草莓、生薑、辣椒、牛羊、川豬等種養業,激發廣大農民發展特色農業的積極 性。其中提子、油桃和辣椒等,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河東鄉部分特色農業產業已初步形成區域化種植、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良好格局,建成馬加西村草莓種植等溫棚60座、郭拉村高效生態溫室200座、油桃溫室達到69座,玫瑰花溫棚60座;賀爾加村400畝鬱金香種球繁育基地建設項目實驗區種植已成功,大田推廣全面展開。2008年河東鄉馬加西村引入的6個溫棚草莓上市僅一個月時間,草莓棚平均收入1000元左右,最高可達2500元,每棚凈收入達1萬餘元。河西江倉麻村草莓試點種植也成功上市,經濟效益顯著。河陰鎮張家溝村的60座玫瑰溫棚日銷玫瑰最多達萬餘朵。特色農業的特色產品讓農民嘗到了甜頭,種植戶對種植結構向觀光農業、設施農業、生態農業、經濟農業進一步發展。河東鄉周家村川豬養殖成功帶動起周邊保寧村進行生豬產業建設,建成了7個小型養豬溫室,45座豬舍。特色農業已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河東鄉馬家西村作為貴德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村,結合本村人多地少的實際,不斷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確立以蔬菜種植為主導產業。2007年由鄉政府牽頭村委會多方聯繫,河東鄉馬家西村與西寧市楊家寨蔬菜批發市場採購商簽訂了收購合同。2007年該村種植的60畝大白菜和萵筍喜獲豐收,大白菜以每公斤0.36元的價格收購,畝產達2500元左右。6 醫療衛生河東鄉衛生院人員核定總量22名,較原編製增加10名。據衛生院院長介紹,該院結合基層綜改紮實推進人事制度改革,院長按照「公開招考、公平競爭、擇優聘用」的原則選拔產生,實行任期目標責任制管理。根據人員總量核定和崗位設置,全員進行競爭上崗,按崗聘用,合同管理,同工同酬。目前, 22個崗位全部聘任到位。其中:副高1人,佔4.5%;中級職稱7人,佔31.8%;初級職稱12人,佔54.5%;無職稱2人。本科學歷3人,佔13%;大專16人,佔72%;中專及以下3人,佔15%。衛生院設有綜合診斷室、婦產科、兒科、中醫、藏醫、衛生監督、計劃生育、公共衛生等業務科室。擁有200mAX光機、B超、心電圖機、數字化彩色B超、數字化整體化驗室、顯微鏡、呼叫器等常規醫療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