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界鎮衛星地圖 載入中,請您稍候...

北界鎮衛星地圖-浙江省麗水市遂昌縣口鄉、村地圖瀏覽
請點擊下方地名展開
中國 >浙江 >麗水 >遂昌 > 北界鎮太陽系
妙高 雲峰北界大柘 石練 金竹 黃沙腰 新路灣 王村口 焦灘 應村 湖山 濂竹 高坪 蔡源 龍洋 西畈 垵口 柘岱口 三仁
北界簡介:北界鎮在遂昌縣城北部是遂昌的北大門,離縣城27公里,東南接新路灣鎮,西南毗應村鄉,北與龍竹炭博物館 游縣交接,東北與金華縣交接,龍麗高速公路和50省道穿境而過,連通四方,在高速公路沿線經濟圈和北部竹製品加工功能區中心。全鎮83平方公里。含村16個,自然村46個,生產隊102個,9354人,2855戶。2008年農民人均收入5106元,其中漢族9146人,農業9095人,非農業423人。解放初稱北界鄉,1950年析置蘇村鄉。1956年蘇村鄉及白水鄉之一部併入。1958年為管理區,1961年改為人民公社。1980年析原蘇村鄉區域置蘇村人民公社。1984年1月復為鄉。1992年5月,浙江省境內實行「撤區、擴鎮、並鄉」,遂昌縣設20個鄉鎮,北界鄉改稱北界鎮。2 村王宅橋村 上坪村 周村村 大谷嶺村 坑裡潘村 大公殿村 王塢村 北界村 岱根村 玄頭背村 白水村 蘇村村 下坪村 登埠村 淤弓村 小官塘村。3 經濟收入北界鎮人均收入逐年攀升,1975年為81元,1985年為401元,1994年為1677元,2004年人均收入達到3045元,跨入麗水市小康鎮。2004年工業總產值5685萬元,農業總產值3892元。農民人均收入3304元4 基本設施1991年北界鎮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2003年通過省級教育強鎮評估驗收,為遂昌縣首批省級教育強鎮之竹炭博物館 一。基礎設施建設是北界鎮的重點工作之一,歷經幾屆黨委、政府的努力,北界的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相繼建設成北界振北路、振北橫街、農貿市場、蘇村香菇市場、北界中心敬老院、萬向中學綜合樓一期,佔地7860平方米的縣級移民小區,以及在北界正在裝機的應村電站大樓,裝機2000kw的蘭頭鋪電站蓄水發電,2004年又啟動對沿街路1000米長,18米寬的路街改造工程;西岸排鋪防洪路堤工程及連接兩岸的北界大橋建設,構築出了「北大門」城鎮框架鄒形。5 經濟發展2012年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2.12億元,農業總產值0.8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090元,分別比2011年同期增長34.3%、13.94%、19.3%。 優化農業,深入開展農業調優 依託文化節慶,擴大特色農產品的影響力。成功舉辦第四屆北界紅提節,以常態化節慶活動不斷提升「北界紅提」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把小提子做成了大產業。全鎮紅提區域種植1840多畝,涉及農戶150餘戶,「北界紅提」畝產值達1.8萬元,紅提產業全年經濟效益達3000多萬元。同時,北界紅提農戶利用不同區域的土地租用差價積極「走出去」發展,在本縣其他鄉鎮、周邊縣市如松陽、龍游等地發展紅提1千多畝,在異地打出一番新天地,收益好的紅提大戶年收入達60萬元以上。 依託院地合作,促使農業特色產業向精品精緻發展。積極與麗水職業技術學院建立「院地合作」工程,重點在提質增效上下功夫。一方面,不斷加強對紅提種植技術培訓,引進數字化管理,採用新型套袋技術,保證紅提「原生態、自然紅」品質。另一方面,大力推廣「豬—沼—果—禽」循環農業,在紅提園套養土雞,為培育原生態農產品產業提供最優質的有機肥,農戶增收一舉多得,生態農業得以持續發展。「北界紅提」品牌通過國家有機食品認證,並獲得浙江省無公害產品、市綠色農產品稱號。 依託產業延伸,促使農業特色產業多點開花。重點對紅提產業鏈延伸的開發,建設冷庫貯藏延長銷售時間跨度,開發紅提酒、建設紅提觀光園,實現鄉村休閑旅遊和紅提產業有機結合。在「北界紅提」的帶動下,北界群眾增強了發展農產品特色產業的信心,各類特色農業產業不斷引進、培育、壯大。目前,已經形成了以紅提產業為核心,獼猴桃、香榧、靈芝、生態溪魚、桃溪野鴨等為輔的「北界八珍」特色農業產業,為全鎮群眾增收致富找到了新門路。 強化工業,傾力實施工業強鎮 齊心協力推動工業經濟發展,深化「與群眾心貼心、與企業面對面」大走訪活動,面對面了解企業生產一線情況,解決企業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全方位做好服務企業工作,著力為企業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強化「以服務促發展」的意識,充分發揮政府的橋樑和紐帶作用,搭建企業發展平台,積極幫助企業解決土地、資金、技術等困難,激活民間資本,激發市場活力,努力營造親商、重商、扶商、富商的良好氛圍,促進全鎮經濟建設向高質量、高效益、高速度發展。招商選商力度進一步加大,2012年遠東鑄造企業投資2000餘萬元,工程已經竣工驗收,設備安裝完畢,於2013年2月正式投產。 技改力度不斷加大,進一步優化企業結構和產品結構,不斷為工業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做深做細竹製品加工產業鏈,全鎮擁有毛竹加工廠5家,2012年全年實現產值1.2億元,竹製品加工業實現了蓬勃發展。 來料加工產業形勢喜人。引導留守老人、賦閑在家的婦女、殘疾人開展來料加工。2012年新增來料加工專業村2個,全年發放來料加工費1915萬元。同時,注重來料加工發展由簡單的在家加工向集聚、企業轉型。 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城鄉居民保險、新農醫的覆蓋面進一步擴大,社會救助體系進一步完善,讓農村群眾老有所養、病有所醫。2012年全鎮報銷新型合作醫療費用610人次,263萬元;發放臨時困難救助216人,4.75萬元;農村養老保險1630人,179萬元;開展城鄉低保對象核查工作,目前全鎮共有低保戶187戶,救助209人,46.48萬元,讓有限的資金真正用在需要的群眾身上。發放家電下鄉補貼444戶,13.4萬元;發放汽車下鄉補貼40輛,2.4萬元。6 人文遺址蘇村系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洵後裔聚居地,北界鎮蘇村流域曾開滿桃花,爛漫妖艷,芳香四溢,因此該流域得名「桃源」。宋代蘇洵後裔遷居於此,因懷念自己祖先,曾將蘇村取名「蘇坡」,蘇村村,目前保存有一幢總佔地3000多平方米的蘇姓大屋和一座蘇氏家廟,蘇姓大屋第一進(第一進連在一起讀)大門額題「眉陽舊家」四個字,眉陽就是四川蘇洵的老家,這四個字說明了蘇村蘇氏跟蘇洵有一種淵源關係。 。 在蘇氏家廟裡,二進匾題的「三賢世裔」更進一步證明了蘇村蘇氏跟蘇洵的關係。蘇氏家廟匾上寫的「三賢世裔」,三賢是指蘇洵、蘇軾和蘇轍,就是歷史上所稱的

北界周邊景點排行榜(圖文攻略)

微信訂閱:相約久久,贈送9000景點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