垵口鄉衛星地圖 載入中,請您稍候...

垵口鄉衛星地圖-浙江省麗水市遂昌縣口鄉、村地圖瀏覽
請點擊下方地名展開
中國 >浙江 >麗水 >遂昌 > 垵口鄉太陽系
妙高 雲峰 北界 大柘 石練 金竹 黃沙腰 新路灣 王村口 焦灘 應村 湖山 濂竹 高坪 蔡源 龍洋 西畈垵口柘岱口 三仁
垵口簡介:安口鄉在縣城西南,東接松陽縣玉岩,西與王村口鎮關川、對正及石練鎮對接,西北與大柘鎮相靠,北與三仁畲族鄉、妙高鎮相連,鄉人民政府駐地根竹口村,海拔540米,全鄉163平方公里。含13個村,67個自然村,112個生產隊,至2004年底統計,全鄉7270人。
  
  明宣武十四年(1381)建遂昌4鄉24都,安口鄉為南鄉十四都,宣統三年(1911年5月),實行地方自治全縣設10個自治區,安口鄉屬建德區,駐地根竹口,民國時期,設10區,安口鄉屬一區建德鄉。含10個聯合村,民國28年5月調整鄉鎮區域,建德鄉分為淤竹鄉和桂洋鄉屬城區,1949年解放初期沿用桂洋淤竹鄉名,屬城關區,1950年桂洋鄉屬王村口區,淤竹鄉屬大柘區,1954年淤竹鄉分成安口、岩下兩鄉,1956年安口鄉的駱村劃歸成屏鄉;岩下鄉的車床、前山、東坑劃歸大柘鄉;桂洋、安口、岩下三鄉合併稱安口鄉,縣直屬。1958年稱東風公社轄安口桂洋兩管理區,1960年安口桂洋2管理區劃歸玉岩公社,1961年2管區合併稱安口公社,屬玉岩區。1982年1月,遂昌、松陽分縣,安口公社遂昌直屬。1984年1月政社分開,稱安口鄉。1992年6月,浙江省境內實行「撤區、擴鎮、並鄉」,遂昌縣設20個鄉鎮,保留安口鄉。
  安口人民的生活已今非昔比,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社會事業取得長足進步。 1986年農民的人均收入523元,1995年上升至1523元,至2004年人均收入已達3653元。教育、衛生、廣播、電視、通訊、交通等事業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1995年全鄉13個村均開通程式控制電話,現總裝機1308部,電話入戶率62.2%,有線廣播入戶率88%,電視(有線)村4村,-村9村,電視入戶率98%,2003年開始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農民參保率達80.56%,2004參保率達85%。 行政代碼:331123210 行政級別:鄉 長途區號:0578 車牌號碼:浙K :約7300人 密度:45人/km :163km 郵政編碼:323000 身份證前六位:331123 屬政區: 遂昌縣 2 經濟發展2012年,全鄉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1625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6605萬元,同比增長11.4%,工業總產值502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9305元,同比增長16.5%,自然增長率為零,計劃生育率為95%。 一、生態環境保護再上新台階 (一)生態林業保護工作得到鞏固和加強。全鄉上下更加重視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良好的生態環境使我們發展優勢的觀念更加深入人心,占林地51%的112292畝生態公益林,在全鄉幹部群眾和公益林管護隊伍的監管保護下,得到了有效保護。 (二)飲用水源保護工作繼續深入開展。積極探索河道衛生管理方法,逐步完善河道保潔機制;進一步推進了生態河道建設,加強了飲用水源頭保護;繼續深入實施「潔凈鄉村」行動計劃,潔凈鄉村考核管理機制更加完善,鄉村環境衛生面貌得到穩步提升,群眾環保意識得到進一步加強。 (三)「彩色垵口」建設取得重大進展。致力於改善豐富垵口林木外觀資源和生態公路建設,進一步加強了227省道沿線公路基礎設施建設和潔化美化,國家級水利風景區獲得水利部批准創建成功。完整的生態林帶、純凈的飲用水源、獨具特色的生態公路建設,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建設的穩步推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 、生態產業培育發展迅速 (一)重點培育和提升旅遊產業發展。進一步加大旅遊產業發展規劃和軟環境建設力度,一批村莊建設規劃得以修編和完善;農家樂經營管理進一步規範,微笑志願者服務深入人心,旅遊軟環境建設取得新進展;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進一步完善了神龍谷景區、神龍谷漂流景區和仙霞徐村景區的銜接和融合,穩步推進大山和桂洋外蓬兩個特色農家樂示範點建設,深入挖掘「十八里翠」生態河道綠色長廊建設潛力,努力推進自駕營地和自駕綠道建設;2012年赴垵口旅遊遊客總量超過8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800餘萬元;農家樂旅遊得到進一步發展,全鄉農家樂床位數增加到200個,全年接待遊客超過5.5萬人次,實現收入300萬元。我鄉旅遊知名度和美譽度得到進一步提升。 (二)加快培育和提升竹產業的發展。積極改善竹產業發展基礎環境,大力修建竹山道路,全年完成11.7公里的竹山道路建設任務,投資總額超過110萬元;竹山道路的陸續建成大大降低了農戶竹產業發展成本,為加快我鄉竹產業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以優質竹產業基地為基礎,以專業合作社為紐帶,積極開發原生態精品竹筍加工產品,推動竹產業深度發展,石倉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已探索開發十餘種筍加工產品,市場前景良好。石倉村核心區域1000畝,影響輻射10000畝的毛竹精品園建設初見雛形。 (三)加快培育和發展山地生態種養殖產業。山地生態蔬菜產業發展迅速,以四季豆為主種植超過1200畝,畝產值平均可達20000元左右,已經成為我鄉除竹產業外的第二大農林主導產業。山地生態養殖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小岩村黃金雞的養殖業在甌江源黃金雞養殖專業合作社的帶領下全年養殖規模超過8000隻,入社農戶年均增加收入超過4000元。粽葉加工產業繼續穩步發展。 (四)積極培育服務創業隊伍。努力培育壯大創業隊伍,來料加工業帶動能力不斷增強,全鄉從業人員已經超過400人,發放加工費超過400萬元;積極為外出創業隊伍牽線搭橋和提供信息服務,外出經營賓館服務業和小商品貿易成為我鄉群眾創業增收的重要渠道。上海、杭州、溫州及麗水各縣垵口籍人經營的賓館超過兩百家。

垵口周邊景點排行榜(圖文攻略)

微信訂閱:相約久久,贈送9000景點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