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鎮衛星地圖 載入中,請您稍候...

西河鎮衛星地圖-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上渡街道、村地圖瀏覽
請點擊下方地名展開
中國 >湖南 >婁底 >新化 > 西河鎮太陽系
上梅 石衝口 洋溪 槎溪 水車 文田 奉家 爐觀 游家西河孟公 琅塘 白溪 圳上 吉慶 溫塘 田坪 桑梓 曹家 科頭 維山 天門 榮華 金鳳 油溪 坐石
西河簡介:區域西河鎮在 新華縣西河鎮 。 西北部,離縣城18公里。它東抵游家鎮,西接天門鄉,南接爐觀鎮,北接孟公鎮和琅塘鎮,包含西河、鵝塘、滑石、大石四個管區。含寨前、火車站、廠區3個社區;原種場居委會;橫陽、蘇俄、陳家山、雙蹄、鳥山、新鵝、利興、天馬、西河、東河、鵝塘、柘木嶺、鴨橋、礦山、江水灣、五一、七一、雙佳、小桃、小水、滑石、湖田、鄧家、段家、對家、太坪、雙河、大石、鐵山、鐵石、尖峰、架橋、朱溪、江西、粗石、新田、新開、新民、金沙、新鋪、明庄、五四、正中、青石、大鵬、游家、劉家、沙江、河西、新加、興林51個村委會,616個村民小組,為66405人。年平均氣溫20℃;年平均降雨量1650毫米。境內人文和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河流、林木密布,地理條件優越,交通便利,通訊發達。婁新高速、S225省道、湘黔鐵路、滬昆高鐵過境。自然風光秀麗迷人。全縣有耕地3.4萬畝,林地12萬畝。礦產資源主要有梯礦,陳家山一帶的銅、鎢、鐳、砷礦且富集金、鈮、鉭等元素。其中優質石灰岩儲量居湖南省首位。在奉家已經發現脈金(原生金礦)和沙金,還有游家、青石的煤等。 西河鎮有較好的發展基礎,素有建材之鄉的美譽。境內的湖南省海螺水泥(原雪峰水泥)、天馬水泥等建材行業以及數家木材加工行業。農業方面該鎮以新農村建設為主導,以辦好「實事工程」為載體,以發展現代農業為舉措,以加快農民增收為目標,充分利用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大抓農業,實現農業的穩步發展。著名企業有湖南廣益農業集團有限公司等。 西河投資環境優越。交通、通訊、供水、供電和市政等基礎設施完善。湘黔鐵路,新安公路穿境而過,鎮內通暢工程建設正在加緊實施。霧柒河、東河縱貫其中匯入資江。通訊網路覆蓋全縣,開通了程式控制電話、行動電話、小靈通無線電話。縣城環境優美,治安形勢穩定,民風淳樸,政通人和,堅持恪守誠信,制定了一系列鼓勵外來投資的優惠政策和措施,切實保護外來投資者的合法權益。2 地理人文西河鎮東面是30餘里的石灰岩地貌,怪石嶙立、溶洞交錯,天馬山矗聳500餘米,代表西河人民質樸、勤勞、勇敢好客的象徵,中部有霧柒河,動河穿過,地勢平坦。廠礦企業都分佈集中在此。是全鎮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西部屬於高寒山區,分佈較為稀散。 西河是全省有名的建材之鄉,全國有名的武術之鄉(我國先祖---武神蚩尤的後繼),西河人傑地靈,文化底蘊深厚是梅山文化的發源地(梅山文化:梅山文化淵源於湘中的梅山地區,大致在湖南境內轄新化、冷江、安化一部分、新邵和漵浦、隆回的小部分地區,1萬多平方公里。在源遠流長的湖湘文化大系中,也當屬一個異數。梅山文化是中華文化中獨具特色的湘楚文化重要組成部分,據湖南考古發現,在九千年前,圍繞洞庭湖之湘、資、沅、澧四水流域生活的先民們,已經以原始農業為基礎,形成了農耕文化的雛型。春秋戰國時期,湖南歸入楚國,中原文化融合當地文化,從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湘楚文化。至秦,湘楚文化同各地的文化進一步交流,使湘楚文化發展得更加輝煌燦爛。在漫長歲月中,聚居在這裡的「梅山峒」人,憑藉雪峰山和資水的險阻地勢,自為生理,「舊不與中國通」。直到北宋開發梅山置縣之後,漢文化不斷注入,徭、苗、漢民族逐漸融合,梅山文化滲透外來的中原文化、湘楚文化,不斷形成自己的地方特色,為燦爛的中華文化增添了光彩)。西河民風淳樸,歷以誠信為處世之本。因其誠,故不為人所戒懼而樂與之交;亦不因貧窮而棄義,不為過失輕易責人。每逢客人來訪,主必迎於門外。人室后,要泡茶敬煙,誼重者還要留餐留宿。客出主送,道以「招待不周」、 「好走」、「再見」等詞。每逢喜慶,必設宴以迎親朋。入席時,講究座位,要請長輩或貴客坐「上席」,席間頻頻敬酒敬菜。西河人平時交往亦誠而有禮,路遇親朋,必點頭或握手,相互招呼問候。走路要讓長輩走前,平時不直呼長輩姓名。親朋家遇病痛之事,必登門慰問。逢婚嫁、壽辰必登門祝賀;遭喪事,必親臨弔唁。西河人在外亦寬和大度,互助友愛,樂善好施。在經濟活動中,重名譽,講信用,童叟無欺。梅山人性之美,無處不存。 西河礦產資源豐富,大石的銻 礦,陳家山一帶的銅、鎢、鐳、砷礦且富集金、鈮、鉭等元素。在奉家已經發現脈金(原生金礦)和沙金,還有游家、青石的煤礦。 西河尤以武術著名。七十年代被命名為「全國武術之鄉」,98年獲「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榮譽稱號。2002年天馬村陳志雄參加全省第二界傳統武術比賽獲金獎。

西河周邊景點排行榜(圖文攻略)

微信訂閱:相約久久,贈送9000景點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