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鄉衛星地圖 載入中,請您稍候...

大石鄉衛星地圖-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大石鄉、村地圖瀏覽
請點擊下方地名展開
中國 >甘肅 >天水 >甘谷 > 大石鄉太陽系
大像山 磐安 新興 安遠 六峰 金山 八里灣 西坪 大庄大石禮辛 謝家灣 武家河 古坡 白家灣
大石簡介:基本情況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大石鄉在甘谷縣西北部,平均海拔1490米,年均降雨量348毫米,年平均氣溫10℃。全年無霜期165天。年末常用拱地4319.67萬畝,鄉鎮行政區城9795萬畝。 大石鄉在渭北乾旱山區,清溪河流域,東靠安遠鎮,南接謝家灣鄉,西接禮辛鄉,北於定西通渭縣相接,行政區域98.051平方公里。鄉政府駐地大石村在。全鄉有25個村民委員會,天水甘谷大石鄉 135個村民小組,125個自然村,6198戶31827人,其中農業30431人。大石自古以來是通往隴西、通渭、蘭州的交通要道,來往商賈多以此為休憩站口,明代在大石就設有驛站,清朝為永下里,民國初年改為永興里,民國25年(1936年)成立自治區時,大石為第五區,民國30年(1941年)設置大石鎮。解放后大石鎮設區,1950年改為永興鄉,1961年成立永興公社,1984年撤銷永興公社建制,設立大石鄉人民政府至今 行政區劃:轄村民委員會25個, 情況:鄉鎮總戶數7535戶,鄉鎮32461人,鄉鎮從業人員16009人。甘谷縣大石鄉位置 六通情況:通電的村25個,通郵的村25個,通電話的村25個,通公路的村16個,通有線電視的村1個。 經濟指標: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12293萬元,糧食播種4800萬畝,糧食總產量14707.80噸,財政總收入48萬元,財政支出4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34.27元。 文教衛生:學校總數29所,在校學生總數6351人,教師總數237人。醫院、衛生院1所,醫生數37人,病床12張。 名優特產:中藥材、水果、草編。2 基礎建設甘谷縣2006年全面啟動大石鄉的小城鎮建設,促進其從一條街、一條路、一處市場起步,按照「拓寬一條街、建設一條路、新開闢一處市場」的要求,該鄉城鎮進行了綠化、亮化和美化,完善城鎮功能設施,為促進經濟發展提供條件。3 自然狀況大石屬黃土梁峁溝壑區,地勢由西向東傾斜,平均海拔1600米,年均氣溫10.2℃攝氏度,年均降雨總量400毫米左右,年日照時數2087小時,全年無霜期188天左右。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分明是典型的暖溫帶半濕潤氣候。有耕地64793畝,果椒園20427畝,退耕還林13494.7畝。豐富的土地資源、勞動力資源和農林牧副產品,具有極為廣闊的開發前景和巨大的市場開發潛力。4 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大石人傑地靈,交通便利,氣候宜人,商貿活躍,土壤肥沃,近年來,鄉黨委、鄉政府立足鄉情,科學籌劃,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工作全局,以項目建設為依託,以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全面實施「產業興鄉、商貿活鄉、和諧立鄉」三大戰略,緊緊圍繞「建果園、興養殖、促勞務、活商貿」的產業發展思路,帶領全鄉幹部群眾,真抓實幹,創新奮進,推動全鄉經濟社會步入了科學發展的良性軌道。2009年工農業生產總值達到24991.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79元。5 鄉鎮發展大石鄉積極響應國家新農村建設的號召,在甘谷縣政府的政策支持下,新農村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以該鄉馬川村為例:大石鄉馬川村在清溪渠河畔,離鄉政府2.5公里,該村共有6個村民小組,364戶1826人,耕地僅3121畝,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啟動之後,2006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1521元。馬川村甘谷縣大石鄉學校教育 立足實際,科學籌劃,以增加農民收入,培養新型農民為重點,以改善農村基礎條件,整治村容村貌為突破口,以加強村級組織建設,提高農村民主化管理水平為保證,以創建「五新一好」為目標,積極探索,大膽實踐,開創了馬川村新農村建設的良好局面。 馬川村採用牆頭標語、辦板報、廣播會、村民大會等形式,廣泛宣傳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意義,讓廣大幹部群眾明確了新農村建設的方向及預期的目標,使新農村建設的目的、意義和方針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戶曉,調動了農民群眾的主體意識,營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圍;馬川村按照「村莊規劃到村,產業規劃到戶,技能培訓到人,具體責任到領導」的要求,制定了實施方案,確立了以蘋果為主的支柱產業,以及大棚蔬菜、養殖等具有區域優勢的產業,同時,完成了馬川村地形測繪,並編製了村莊建設、產業及社會事業發展規劃;馬川村堅持整體開發,加快推進果、種、養、勞等主導產業進程;新建優質果園1200畝;整合項目,建成塑料大棚40座,種植優質馬鈴薯400畝,新建暖棚圈舍210座,引進良種仔豬840頭;新建勞上級領導視察大石鄉馬川村 務基地2個,培訓輸轉勞動力361人次,創收219.2萬元;馬川村整合各種培訓資源,舉辦勞務技工、果樹管理、大棚蔬菜栽植培訓班各一期,培訓人數620多人次。同時,加強了對農村幹部的培養,提高了幹部和群眾的綜合素質;馬川村以村莊道路和梯田水利建設為重點,大力發展能源沼氣,深入開展「三清五改」工作,加快生態家園建設步伐。 大石鄉馬川村新建淤泥土壩1座,襯砌渠道4公里,新修梯田500畝,進一步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硬化村莊道路270米,建成沼氣池100眼。同時,新建了村文衛設施1處,教學樓1棟,新修圍牆460米,切實改善了辦公辦學條件。 大石鄉自古以來就是甘谷重鎮,素有「旱碼頭」之稱,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百貨,運輸業,建築業,農副產品加工業,木材販運業,餐飲業為主的商貿綜合集鎮,尤其是大石小城鎮建設總體規劃的逐步實施,大石城鎮化水平顯著提高,全鄉固定電話覆蓋率100%,農村電網改造全面完成,人畜飲水得到有效解決,鄉村醫療條件明顯改善,農村路網日趨完善,同時以養殖、果品、商貿流通、勞務輸轉等為支柱產業的鎮域經濟初步形成。 大石鄉是書畫之鄉、科技之鄉,全國十大循環農業示範區之一。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李氏宗祠」,獨具特色的明清人居建築更是彰顯著濃郁的文化氣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勤勞樸實大石人民將在鄉黨委、鄉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為實現大石社會經濟的繁榮昌盛而團結一致,努力奮鬥

大石周邊景點排行榜(圖文攻略)

微信訂閱:相約久久,贈送9000景點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