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壁古堡
張壁古堡 (國家AAAA級景區)是中國現有較為完好的一座融軍事、居住、生產、星象、宗教活動為一體,罕見的古代袖珍 「城堡」,它集中了夏商古文化遺址、北朝地道、金代墓葬、元代戲台 、明清民居等許多文物古迹,特別是北朝古地道、可汗廟、琉璃碑等為全國罕見。張壁古堡整個村子遵循中國傳統古代星象和堪輿理念建造,地面布局與天上的二十八星宿相對應,因此,張壁古堡還被稱為「中國星象第一村」。
張壁古堡又是世界上頗為罕見的袖珍小城,其面積僅為0.12平方千米,卻具有完備的城市形態,具有很好的軍事防禦功能。古堡海拔1020米,三面溝壑,一面靠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其地下建有長約萬米、上下三層、攻防兼備的古地道.,堪稱「地上地下雙城子」。張壁古堡融古堡地道、宮殿廟宇、軍事宗教、民俗歷史、星象文化為一體,因「古廟神佛異,明堡暗道奇」而聞名海內外。
張壁古堡與古代城市選址有所不同,為子坐午向,南高北低,有悖
「子午」坐城須北高南低的原則,為了彌補這一缺陷,張壁村對北堡門和周邊祠廟進行了多次改造,在北堡牆上修建了「二郎廟」和「真武廟」,廟頂高於南堡門,以順應北高南低的原則。由於綿山的地勢高陡,「沖」氣足,又在南堡門外建造了關帝廟,以遮擋來自綿山的「煞氣」。 南北兩座堡門是相互看不見的,它們並不在一條貫穿的直線上,因為連接兩座堡門的主街道在兩端被有意加上了弧度,略呈「S」型,而這正是處於「風水不外流」之考慮。
塢壁組織是一個時代的產物,它是在特殊歷史大背景下出現的一種地方豪強和民眾防禦體系。這種體系集中出現在十六國時期,在當時的河南、河北、山西分佈尤多,多數專家推定張壁古堡就是那時建立的塢壁之一,是功能單一的軍事堡壘。張壁古堡是中國現存比較完好的一座融軍事、居住、生產、宗教活動於一體的罕見的古代袖珍城堡。
張壁古堡順塬勢建造,南高北低。北面,有三條深溝向下延伸;南面,有三條向外的通道;西面為窯灣溝,峭壁陡坡,深達數十丈;東面則有溝塹阻隔,可謂「易守難攻,退進有路」。古堡建有南北兩座堡門,北堡門為磚砌,南堡門為石砌,古樸的民居,幾座琉璃覆頂、金碧輝煌的廟宇點綴其中。抱柳的古槐和罕見的琉璃碑也為古堡增色不少。古堡的與眾不同,還在於這裡的所有路口都是丁字,沒有十字。其主次街道分明,主街與東邊三巷、西面四巷構成了「丁」字型的結構。東三巷民居多為農家小院,西四巷建築錯落有致,街巷格局嚴整,過去多為富戶居住,門楣考究,磚、木、石雕精美。
此外,張壁古堡還保留著隋唐時期盛行的傳統里坊格局,沿村中的紅順街兩側,依地形走勢,在主街與幾條小巷的丁字巷口,遊人仍可看到保存至今的巷門,他們是各個「里坊」唯一的出口。關閉巷門后,各個裡坊就成為相對封閉的堡中之堡,里坊之間既可各自為戰,又可相互呼應,是一套完好的內部防禦體系。
古堡南門
南門關帝廟
南門關帝廟
地道
地道
古堡西溝
里坊巷門
北門真武廟
巷道
西四巷住宅
修復中的院落
古樹槐抱柳
東巷農家院
東巷農家院
東巷農家院
堡內人家
點擊「山西張壁古堡」攻略山西張壁古堡 @大宇
堡內人家
- 平遙自由行二日旅遊攻略
- 張壁古堡
大宇的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