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大全 >浙江 >嘉興 >平湖民俗館攻略 > 稻作

平湖民俗風情館旅遊攻略 之 稻作

上一頁(5/共44頁)下一頁
平湖民俗風情館-稻作照片

  稻作簡介

  歷史上,平湖人在水稻種植過程中,除了傳統的農具和農作環節外,還有一些地方習俗。其中對稻種穀的淘洗,用石灰水浸種消毒,催芽(俗稱孵谷),要由有經驗的老農民操作,旁人不能干擾多嘴,這樣才能提高催芽率。插秧的第一天,俗稱「開秧門」,象徵種稻農事的開端。拔秧時,雙手所拔的秧合攏紮成秧把要留缺口,俗稱「秧門」。秧把有門,兆興旺,也便於分把插秧。如秧把無門,俗稱「一把頭」,則被認為不吉利。這一天,農家備魚肉酒菜,菜中「鯗魚」必不可少,寓意「想頭」之說。又備統盤,放豬頭、魚、酒等,先齋「田公田婆」,期望秋後豐收。拔第一隻秧和插第一隻秧時,忌開口,否則要手傷筋痛(俗稱「發秧瘋」)和疰手(俗稱「土吃」)。插秧時,兩人之間不可傳遞秧把,否則兩人易結冤。插秧人要自知,插得慢的人排在插得快的人後面,否則造成四周都插到了田頭,只有自己落後在中間,落得個無趣的結局,這種現象稱「穿長衫」,也稱「吊空埭」。有的人謙虛或自知不會插秧,尤其像新媳婦,就要客氣地說:「不會做人看大媽,不會種田看上埭」。插秧結束那天,俗稱「關秧門」,要安排充足勞力儘早完工,如天黑還未插完,俗稱田裡「開天窗」,認為不吉利。「關秧門」的下一天,當家男人要上茶館,稱「吃汰腳茶」,媳婦要整洗家中衣物,拿著魚肉菜肴回娘家望父母,俗稱「插落黃秧,望望爺娘」。
從您位置到平湖民俗館 景區的衛星地圖

平湖民俗館的景區簡介:

  平湖民俗風情館是一所收藏、研究、展示民族民俗民間文化的專題博物館,座落於平湖市環城北路東首,東湖風景區西側。該館於2002年開館,是嘉興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在這裡,遊客不僅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觀賞到「金平湖」傳統的生產工具、生活用品和民間文藝作品;領略「金平湖」的歷史發展、科技進步、文化演變的軌跡;瀏覽「金平湖」的風俗、風光、風情,而且還能參與到一些原汁原味的民俗活動,可謂別有風味,情趣無窮。作為一家新生的具有深厚和獨特文化底蘊的專題博物館,平湖民俗風情館已成為人們旅遊觀光、休閑度假與傳統文化熏陶的好去處。

平湖民俗館的門票價格:

  票價5元。
信息糾錯

平湖民俗館的開放時間:

  上午8:00-11:00
  下午2:00-5:00
微信訂閱:相約久久,贈送9000景點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