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驢友遊記 >金牛的空間

5A級旅遊景區—龍門石窟

2025-09-17 09:35:49 金牛 閱讀:52 積分:1125
    相關景區的詳細攻略:

    伊水河畔的千年佛韻——龍門石窟遊記




    河南嵩山少林寺 @金牛

    午後告別嵩山少林的鐘聲,車輪碾過中原大地,駛向伊水之濱。當「世界文化遺產」的石碑撞入眼帘,我知道,那座由隋煬帝御筆點化的「龍門」已近在咫尺。


    洛陽龍門石窟景區 @金牛

    兩山對峙如天然門闕,伊水中流似碧玉鋪陳,千年前「魚躍龍門」的傳說彷彿仍在粼粼波光中躍動。


    洛陽龍門石窟景區 @金牛

    跨過龍門橋,禹王池畔奇石如筍靜立,相傳大禹曾以此丈量洪水,池中錦鯉悠遊,為這千年聖境平添一抹靈動的生氣。


    洛陽龍門石窟景區 @金牛


    洛陽龍門石窟景區 @金牛

    洛陽龍門石窟景區 @金牛

    循階而上,潛溪寺的幽涼拂去風塵。
    洛陽龍門石窟景區 @金牛

    窟中阿彌陀佛低眉垂目,迦葉、阿難侍立兩側,觀音與大勢至菩薩衣帶輕揚,盛唐的雍容氣度在石壁間悄然流淌。


    洛陽龍門石窟景區 @金牛

    而賓陽三洞則如一部攤開的石刻史書:

    洛陽龍門石窟景區 @金牛

    北洞那尊「剪刀手」阿彌陀佛,以罕見的古老佛印凝固著隋唐工匠的虔誠;


    洛陽龍門石窟景區 @金牛

    中洞內佛陀清癯,衣袂如雲捲雲舒,北魏「秀骨清像」的美學風骨穿越時空撲面而來;


    洛陽龍門石窟景區 @金牛


    南洞阿彌陀佛雖初唐落成,開鑿的斧痕卻始於北魏的信仰源頭。



    洛陽龍門石窟景區 @金牛

    西山崖壁,儼然一座露天的唐代佛教藝術殿堂。敬善寺前室力士筋肉賁張,后室阿彌陀佛結跏趺坐,李孝倫的銘文在石隙間默誦著唐太宗妃子的功德。



    洛陽龍門石窟景區 @金牛

    萬佛洞中一萬五千尊小佛端坐蓮台,永隆元年的紀年銘刻著皇家工程的嚴謹。


    洛陽龍門石窟景區 @金牛


    洛陽龍門石窟景區 @金牛


    洛陽龍門石窟景區 @金牛


    洛陽龍門石窟景區 @金牛

    最令人玩味的是摩崖三佛龕——未來佛彌勒居中而坐,未竟的鑿痕訴說著武則天借彌勒信仰登臨帝位的政治風雲。


    洛陽龍門石窟景區 @金牛

    洛陽龍門石窟景區 @金牛


    洛陽龍門石窟景區 @金牛



    雙窯洞窟組合與造像題材是當時唐高宗與武則天並稱「二聖」政治史實的反映。


    洛陽龍門石窟景區 @金牛


    洛陽龍門石窟景區 @金牛

    清明寺反映了唐高宗初年關中大移民的史實。

    惠簡洞由唐代西京法海寺僧惠簡法師於咸亨四年(673年)主持開鑿,為唐高宗與武則天修造的功德窟 。其主尊為高3.10米的善跏趺坐彌勒佛造像,因佛像神態與奉先寺盧舍那大佛高度相似,故得名"小奉先寺"或"小盧舍那大像龕" 。洞窟南壁現存造像題記印證了開鑿背景與武則天稱帝前的政治訴求相關聯 ,侍立兩旁的弟子阿難與菩薩像在造型手法上與盧舍那像龕保持一脈相承,反映出盛唐時期皇家石窟造像的典型特徵


    洛陽龍門石窟景區 @金牛


    洛陽龍門石窟景區 @金牛

    行至奉先寺,腳步不由得凝滯。盧舍那大佛倚山而坐,慈悲的目光穿透千年煙雲,嘴角那抹若有似無的笑意,彷彿盛唐的氣象都凝結在這方石壁之上。二弟子溫雅謙和,菩薩寶相莊嚴,天王力士則如雷霆守護著佛國的寧靜。


    洛陽龍門石窟景區 @金牛


    洛陽龍門石窟景區 @金牛


    洛陽龍門石窟景區 @金牛

    當夕陽為整片摩崖群雕鍍上金輝,站在伊水東岸回望,西山宛若一軸徐徐展開的鎏金長卷——從北魏的瘦骨清風到盛唐的豐腴華美,十數個王朝的信仰與野心,八十萬工匠的血汗與虔誠,都在這綿延一公里的石壁上獲得永生。


    洛陽龍門石窟景區 @金牛

    洛陽龍門石窟景區 @金牛



    暮色中乘車離去,伊水倒映著龍門山闕的輪廓漸次模糊。龍門之所以不朽,不僅因它雕鑿了山石,更因它用千年匠心,在時光的巨崖上刻下了人類對永恆之美的執著追尋。


    洛陽龍門石窟景區 @金牛


    景區的其他遊記
    金牛的遊記:
    微信訂閱:相約久久,贈送9000景點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