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影像

載入中,請稍候...
返回地球提示:單指移動、雙指放縮圖像,詳細介紹↓
太陽系 >月球
月面地形第谷坑 哥白尼坑 雨海 虹灣 豐富海
嫦娥工程嫦娥一號 嫦娥二號 嫦娥三號 嫦娥四號 嫦娥五號
阿波羅計劃阿波羅11號 阿波羅12號 阿波羅13號 阿波羅14號 阿波羅15號 阿波羅16號 阿波羅17號
我們的太陽系月球火星 地球 地球之夜 太陽 水星 金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冥王星 鬩神星
宇宙奇觀銀河星系 風車星系 船底座星雲 雙天線狀星體 哈勃展示 超星團 星系邊緣 五星額定重力透鏡 小麥哲倫中的疏散星團 小麥哲倫中的星團 壯麗的星暴星系 附近的塵雲 風車形星系 大獵戶星雲 蟹狀星雲 恆星爆炸的餘暉 超深空 回飛棒星雲 眾多星系 超新星遺迹星欄 天鷹座星雲中的恆星尖塔 渦狀星系 宇宙星際塵埃 年輕恆星的強大外流
月球介紹:
月球-月球高清圖片月球
  月球,地球唯一的一顆天然衛星,是太陽系中第五大的衛星。月球的年齡約46億年,直徑大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質量大約是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並以橢圓軌道繞地球進行公轉,同時也進行自轉。月球的誕生,也為地球增加了諸多潮汐等很多新事物。作為第一個人類曾經登陸過的地外天體,從1959年前蘇聯和美國分別成功發射了「月球號」和「先驅者號」月球探測器,到1969年美國的阿波羅-11號實現了人類首次載人登月,人類從未停止對月球的探索,在月球上開展的科學考察、採集的月球樣品和埋設長期探測月球的科學儀器,以及帶回地球的381.7千克月球樣品,大大增長了人類對月球起源、演化的認識。由於月球的正面永遠都是向著地球,而背面絕大部分不能從地球看到的,因此更加吸引了人類對其背面的探索,2018年12月8日中國發射的嫦娥四號便是對月球背面的探測工程。
  月球距離地球平均距離384400千米,有殼、幔、核等分層結構,表面被巨大的玄武岩(火山熔岩)層所覆蓋,布滿了由小天體撞擊形成的撞擊坑。表面有陰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區域,亮區是高地,暗區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帶,分別被稱為月陸和月海,比較著名的有風暴洋、雲海、濕海、靜海等。月球上也存在著一些與地球上相似的山脈,如亞平寧山脈、阿爾卑斯山脈,高加索山脈等等。月面上還有一個主要特徵是一些較「年輕」的環形山常帶有美麗的「輻射紋」,最引人注目的是第谷環形山的輻射紋,最長的一條長1800千米,滿月時尤為壯觀。同樣,月面上也有裂谷,稱之為月谷,最著名的月谷是在柏拉圖環形山的東南連結雨海和冷海的阿爾卑斯大月谷,它把月球上的阿爾卑斯山攔腰截斷,很是壯觀。月球本身並不發光,只反射太陽光,亮度隨日月間角距離和地月間距離的改變而變化,產生滿月、月食等天文現象。
月海
月海  在地球上用肉眼所見月面上的陰暗部分實際上是月面上的廣闊平原,被稱為月海。公認的22個絕大多數分佈在月球正面,背面有3個,4個在邊緣地區。大多數月海大致呈圓形,橢圓形,且四周多為一些山脈封閉住,但也有一些海是連成一片的。除了「海」以外,還有五個地形與之類似的「湖」——夢湖、死湖、夏湖、秋湖、春湖,但有的湖比海還大,比如夢湖面積7萬平方千米,比汽海等還大得多。月海伸向陸地的部分稱為「灣」和「沼」,都分佈在正面。
撞擊坑
撞擊坑  撞擊坑是伽利略命名的,是月面的顯著特徵,幾乎布滿了整個月面。最大的撞擊坑是南極附近的貝利環形山,直徑295千米,比海南島還大一點。小的環形山甚至可能是一個幾十厘米的坑洞。關於撞擊坑的形成,現有兩種說法:「撞擊說」與「火山說」。「撞擊說」是指月球因被其他小行星撞擊而有現今人類所看到的撞擊坑。「火山說」是指月球上本有許多火山,最後火山爆發而形成了火山噴發口。
環形山
環形山  月球表面布滿大大小小圓形凹坑,稱為「月坑」,大多數月坑的周圍環繞著高出月面的環形山。環形山的中間有一個陷落的深坑,四周圍有高聳直立的岩石,環形山的高度一般在7~8公里之間。環形山大小不一,直徑相差懸殊,小的環形山直徑不足10公里,有的僅一個足球場大小;大的環形山直徑超過100公里。最大的環形山是月球南極附近的貝利環形山,直徑達295公里。環形山大多數以著名天文學家或其他學者的名字命名,月球背面的環形山中,有六座分別以我國古代天文學家名字命名。
月谷
月谷  地球上有著許多著名的裂谷,如東非大裂谷。月面上也有這種構造,那些看來彎彎曲曲的黑色大裂縫即是月谷,它們有的綿延幾百到上千千米,寬度從幾千米到幾十千米不等。那些較寬的月谷大多在月陸上較平坦的地區,而那些較窄、較小的月谷(有時又稱為月溪)則到處都有。最著名的月谷是在柏拉圖環形山的東南連結雨海和冷海的阿爾卑斯大月谷,它把月球上的阿爾卑斯山攔腰截斷,很是壯觀。從太空拍得的照片估計,它長達130千米,寬10-12千米。2014年10月5日,科學家在月球上發現一個隱藏於地下的巨形的方形結構。這一結構寬2500公里,科學家們認為這是一條古老的裂谷系統,後來其中充填了岩漿。
探月工程
探月工程  月球是第一個人類曾經登陸過的地外天體。1958年美國和前蘇聯發射的月球探測器都宣告失敗。1959年前蘇聯和美國分別成功發射了「月球號」和「先驅者號」月球探測器。1969年美國的阿波羅-11號實現了人類首次載人登月,相繼阿波羅-12、14、15、16和17號實現載人登月,一共有12名美國宇航員登上月球開展科學考察、採集月球樣品和埋設長期探測月球的科學儀器,共帶回地球381.7千克月球樣品,大大增長了人類對月球起源、演化的認識。中國的探月工程稱之為嫦娥,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嫦娥一號」成功發射升空,在圓滿完成各項使命后,於2009年按預定計劃受控撞月。2010年10月1日18時57分59秒「嫦娥二號」順利發射,也已圓滿並超額完成各項既定任務。2012年9月19日,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表示,探月工程已經完成嫦娥三號衛星和玉兔號月球車的月面勘測任務。嫦娥四號是嫦娥三號的備份星。嫦娥五號主要科學目標包括對著陸區的現場調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樣品返回地球以後的分析與研究。
天文現象
天文現象  月食是一種特殊的天文現象。指當月球行至地球的陰影后時,太陽光被地球遮住。也就是說,此時的太陽、地球、月球恰好(或幾乎)在同一條直線,因此從太陽照射到月球的光線,會被地球所掩蓋。月食可分為月偏食、月全食兩種,每年發生月食數一般為2次,最多發生3次,有時一次也不發生。
微信訂閱:相約久久,贈送9000景點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