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二號影像

載入中,請稍候...
返回地球提示:單指移動、雙指放縮圖像,詳細介紹↓
太陽系 >月球 >嫦娥二號
月面地形第谷坑 哥白尼坑 雨海 虹灣 豐富海
嫦娥工程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 嫦娥四號 嫦娥五號
阿波羅計劃阿波羅11號 阿波羅12號 阿波羅13號 阿波羅14號 阿波羅15號 阿波羅16號 阿波羅17號
我們的太陽系月球火星 地球 地球之夜 太陽 水星 金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冥王星 鬩神星
宇宙奇觀銀河星系 風車星系 船底座星雲 雙天線狀星體 哈勃展示 超星團 星系邊緣 五星額定重力透鏡 小麥哲倫中的疏散星團 小麥哲倫中的星團 壯麗的星暴星系 附近的塵雲 風車形星系 大獵戶星雲 蟹狀星雲 恆星爆炸的餘暉 超深空 回飛棒星雲 眾多星系 超新星遺迹星欄 天鷹座星雲中的恆星尖塔 渦狀星系 宇宙星際塵埃 年輕恆星的強大外流
嫦娥二號介紹:
嫦娥二號-月球高清圖片嫦娥二號
  嫦娥二號是中國第二顆探月衛星、第二顆人造太陽系小行星,也是中國探月工程二期的技術先導星。嫦娥二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2010年10月1日18時59分57秒嫦娥二號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順利進入地月轉移軌道。2011年8月25日,嫦娥二號經過77天飛行,受控準確進入距離地球約150萬公里遠的日地L2點的環繞軌道。這是中國第一次開展拉格朗日點轉移軌道和使命軌道的設計和控制,並實現150萬公里遠距離測控通信。此舉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造訪日地L2點的國家和組織,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實現從月球軌道出發抵達該點的國家和組織。目前,嫦娥二號已經成為太陽系的小行星,圍繞太陽做橢圓軌道運行,預計會在2020年前後回到地球附近。
  嫦娥二號衛星系統有總體、綜合測試分系統和結構、熱控、制導/導航與控制(GNC)、推進、供配電、數據管理、測控數傳、定向天線、技術試驗(工程載荷)、有效載荷等13 個分系統。衛星發射質量2480kg,乾重1169kg,攜帶166kg 載荷(含136kg 有效載荷和30kg 工程載荷)。衛星的4台APS小相機做為技術試驗分系統的主要設備包括APS 在軌成像技術,高度系統集成技術、自動曝光技術、高倍率壓縮技術、空間環境適應性成像設計等幾項關鍵技術。其既定任務的飛行軌道包括直接地月轉移軌道,近月捕獲軌道,100km和100km×15 km使命軌道。擴展任務段包括月球逃逸軌道(調相軌道)、轉移軌道、日-地L2 點環繞軌道和小行星交會軌道等。
嫦娥二號模型
嫦娥二號模型  嫦娥二號衛星發射重量相比嫦娥一號增加了130kg,燃料能夠提供約2.3km/s 的總速度增量;在測控數傳能力方面,使用了LDPC編碼功能,相比卷積編碼提高增益約2.5dB;新增了工程載荷數據傳輸通道,設計了最低為23.4375kbps的多檔碼速率,可支持距地2000萬千米以遠的數據傳輸。在機動飛行能力方面,在基於高精度加速度計的軌道控制技術基礎上,在加速度計的測量區間、姿態控制補償、燃料量預估等方面進行設計改進,提升軌道控制精度;採用實時和延時強制卸載手段,實現姿態與軌道的耦合控制;使用自主慣性對準功能,提高了軌道控制自主性;設計新增大推力軌道維持功能,在保證可靠的前提下,提高了控制精度和自主性。此外,將推進系統工作壽命從3個月提升到6個月以上。
軌道
軌道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成功發射,經過在軌探測10個月後,於2011年8月25日飛赴日地拉格朗日L2點,並進行環繞探測;環繞探測近半年後,飛離L2點,於2012年12月13日,與圖塔蒂斯小行星近距離交會並獲得清晰圖像;之後飛向更遠的深空,成為我國首顆繞太陽飛行的人造小行星,創造了中國航天器最遠飛行紀錄。
月球影像
月球影像  嫦娥二號為嫦娥三號驗證了部分關鍵技術,詳勘了落月區域;在月球軌道有效探測10個月,利用改進的CCD立體相機對月球進行了環繞探測,獲取了世界上首幅7米解析度的全月圖和1.5米解析度的局部圖;利用γ射線譜儀、高能粒子探測器、太陽風離子探測器發現了月表鉻元素和微磁層、太陽風加減速等現象;獲取了圖塔蒂斯小行星的清晰圖像;創造了中國航天器最遠的飛行紀錄。
微信訂閱:相約久久,贈送9000景點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