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驢友遊記 >碧波流煙的空間

丹麥城

2022-09-25 23:39:37 碧波流煙 閱讀:887 積分:2000

        【原攝插圖照片在新辟的「美國丹麥村」里可以找到】從美國洛杉磯向北,我們驅車走101號高速公路,再經246號公路向右不遠,就來到位於聖塔那滋谷地的小鎮 solvang,這就是聞名遐邇的丹麥城。這是一個奇怪的小城,它充滿著北歐風情,像富於想像力的丹麥人建造的城市,在這裡漫遊,你彷彿已經進入了安徒生的童話世界里,像是穿越了時空隧道,讓你一下子回到了童年,我走著走著,已是老淚縱橫,不好意思,在兒孫們面前極力掩飾著,偷偷擦去眼淚,搖搖頭,眨眨眼,讓自己回到現實世界中來,這就是我最初來到這座小城的感覺。不過它的確是1911年,5位來自丹麥的移民買下這塊寶地后,在此興建的一座小城。他們在這裡建起了一座鄉村學校,白天他們在田園勞作,夜晚或星期天在這裡讀書。通過勞動,培養了感情,他們在這塊四季如春,風景秀麗的土地上繁衍生息,漸漸建立了他們幸福的家園。一提建丹麥,我們腦海里就會呈現一間小屋,小屋的頂端會豎立起一架風車。這5位丹麥人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將這裡建設打扮成一個美麗富饒的樂園。他們帶來了丹麥的文化傳統,包括飲食文化,建築文化,利用自然風能的文化等,從而就帶來了丹麥的美味佳肴,帶來了經商的頭腦,興建眾多漂亮的小屋,還有迷人的風車,還有激情的舞蹈、醉人的歌曲和熱情而又深沉的微笑。這裡的風土人情,體現了與美國本土文化的差異,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這裡或許也能夠體現美國這個國家,加州這個地方,對外來宗教傳統的包容,對外來人口的尊重,對外來文化的吸納。但我總不能理解,為什麼美國歷史上還曾有過排華的鬧劇。作為一個中國人,我來到這裡,也是想體驗一下,這個美利堅合眾國,是徒有其表,還是名符其實。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思考,我還是認為,排斥是次要的,包容是現今的主流。整整大半天,我們在這小城流連忘返,拍攝了如下一些照片,供我的讀者朋友們欣賞。

          有篇網路文章叫「加州丹麥城 Solvang 非常值得去的一個地方」。文章說:該城鎮反映移民遠離家鄉、出外打拚的歷史。最初5名丹麥移民看中並買下這塊靜謐的土地,他們胼手胝足、篳路藍縷,建立起極具丹麥風味的鄉村、學校及住宅等。經過近百年發展,丹麥城已成為觀光城,擁有兩百多家商號及各式手工藝品店、糕餅店等。

          在這裡,最初的移民和他們的子女能夠一邊從事耕作或其它行業,一邊接受丹麥傳統教育。於是,圍繞著這所學校,慢慢形成了這個遠離丹麥的丹麥城。所夫昂(solvang)在丹麥語中就是「陽光下的田野」的意思。

          路邊的小屋不是稜角,就是尖頂,充滿著濃郁的北歐風情和童話色彩。丹麥人對房屋的外形比較講究,他們充分地考慮外觀的基礎上,對實用也進行過認真的研究。走廊留足了雨天行走的空間,體現了這個民族對他人的關心。這些便民的替他人著想的精神,也許成了這個民族認識美的元素之一。因此,他們不怕麻煩,為房屋修建了許多看起來繁瑣,但實質是為自己和他人都留下便利的外觀漂亮的附屬設施。

          這是丹麥城內小型的專門購買兒童服裝的商店。

          這不能肯定這孩子就是丹麥少年,但他熱情友善的表情,靦腆害羞的神態,讓人們猜想他可能就是那5個丹麥人的後代。

          比起馬車來,遊客,特別是年輕的遊客們更願意騎這種可以供6人同時腳踏的綠色環保自行車。他們可以自己作主,一般情況下,願在哪兒停就在哪兒停。一群日本遊客在留影。一些人見到我背的是尼康「D3s型」相機,以為我就是日本人,用日語跟我打招呼。他們不知道,今天強大了的中國,早已不能與當年同日而語了。我驕傲地回答那些人:「I am chinese」 。

          環遊全城的中世紀馬車,正在馬路上駛過。不過我們那天去的時候,乘座馬車的人很少,大概人們更加願意邊走邊欣賞景物,或者是逛逛商店,購一兩樣紀念品什麼的。

          這小小的報亭,也有如此精妙的設計,這既是看報紙的地方,也是人們臨時小憩的休閑之地。處處體現了城市的建築物,是為大眾服務的理念。

          美國大小城市的十字路口的紅綠燈,都是智能型設計的,不會是機械地按時變換,而是根據哪個方向的瞬時車輛多少,來決定變換。如果一個方向的車輛多了,那麼紅燈很快就會變成綠燈。行人橫道時,有一個小小的白色摁鈕,你如果將它摁亮,那麼,你會很快地得到優先的「路權」,即你可以很快得到讓你穿越馬路的綠燈。

          安徒生先生的「海的女兒」童話中美人魚的形像,在這裡塑造成了持水罐的姑娘,她身邊躍起的魚兒,能夠讓我們很容易想起小美人魚兒那婀娜多姿的身段和她憂鬱的神情。

          小小的丹麥城忘不了設立閣樓式的小書店。這裡能夠見證丹麥文化如何在這塊土地上傳承的。自然,這裡面,賣得最火的書,還是安徒生的童話書籍。

          這是聳立在丹麥城一處公園的19世紀偉大的丹麥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的銅像。1805年4月2日安徒生出生於丹麥菲英島歐登塞的貧民區,是世界文學童話的創始人,主要的代表性作品有:《醜小鴨》、《海的女兒》、《賣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裝》、《野天鵝》、《拇指姑娘》和《小錫兵》等。在此我駐足良久,仔細地瞻仰了這位貧民出生的把自己的天才和生命獻給了「未來的一代」的丹麥大文豪。

          路口的商店,精緻的雜屋,伸出的商店走廊,能夠吸引顧客,又遮陽擋雨,體現了人性關懷。讓顧客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一些餐飲或服裝商店的室內空間,懸挂金屬絲做成的花籃,美化環境,氣味芳香。

          利用釀酒用過的舊木桶作花盆用,新穎別緻,既廢物利用,綠化環境,又整潔美觀,賞心悅目。

          這大概是以一個丹麥皇帝名字命名的餐館。有三株修剪得很規整的爬壁樹似乎在護衛著一面牆的基腳。圖片的左側邊緣可見一面丹麥國旗。

          時針已經指向當地時間下午2點,丹麥城街口這一銅質的矮柱型四面可觀看的時針,體現該小城的人文關懷。推小孩車的行人在悠閑地等待著穿越十字路口。

          漂亮的小屋,體現綠色環保理念的人力旅遊車。這裡展現的是丹麥城一個普通街口的景像。

          丹麥人的屋頂陡坡很大,這棟房屋也為路人提供避雨的空間。我在國內雨天街頭忘記帶傘時,特別希望路邊街道的店鋪或建築物有的避雨空間,丹麥人想到了這點。好像他們建造房屋不光是為自己家遮風避雨,也是在為路人提供遮陽避雨的空間一樣。

          丹麥人的屋頂經常見到類似風向標樣的建築附加物。這似乎讓人們覺得他們能夠審時度勢,能夠在激烈的商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這是目前已經很少見到的茅草屋頂,這種屋頂,還是我在上個世紀當知青時住過的。不過丹麥人讓這種原始的屋頂增添了藝術特色,屋頂上的眾多交叉的木樁,可能起到了固定茅草的作用,防止茅草被風颳走。它讓我想起,在一個狂風大作的夜晚,我們的知青茅草屋頂被風掀起一個大口子,是農民張大爺冒雨為我們修復的,他老人家當時被淋得一身透濕,聽說後來還感冒了。心想這種屋頂可能會抗拒大風。

          這一帶的小街上有許多美味佳肴的餐館,你可以在這裡享受北歐風味的美食。

          麵包店和出售各種簡易食品的商店,有巨大的廚窗,各色食品和門口飄出的香味,可讓你的唾液腺分泌到垂涎欲滴的程度。這可能是丹麥人吸引顧客的有效方法。

          在丹麥小城四處可以見到美國和丹麥的國旗,即使是各色食品店前也是如此。

          這是一個專門賣紀念品、洋娃娃的精品屋。走廊外有像教堂特色的拱門,從屋外停的小汽車看,這些店裡的生意應該不會很差。

         這棟小屋很有特色,除了注意廚窗新穎吸引人外,房屋的主人注意使用綠色植物來裝飾他的小屋。這裡可能體現了一種綠色環保精神。

         這裡也有專門出售見證這個小城建設發展歷史舊照片的專店,相當這座小城發展的紀念館。

         如果你不是看到了那位提了提褲腰帶的先生,你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這麼漂亮的房屋,竟然是一棟整潔的公共衛生間。對於年齡大一點的遊客來說,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有一間衛生條件好的廁所是旅遊生活中最愜意的事情,丹麥人做到了這一點。不是說這個式樣,是說旅遊點的衛生間的衛生條件,對遊客的旅遊情緒影響是很大了。

          這座處於拐角處的餐館,因為處於交通要道,車輛都停泊在遠處,外表似乎冷清,實際上他們的生意並不見得就不興隆。

          小城的街道,沿街房屋的建造形式,讓你很容易想到安徒生的童話世界。小城的每一條街上,幾乎看不到同一式樣的房屋,這可能體現了丹麥人對美和個性的追求。在叢林中凸顯的正在轉動著的風車,它的作用看來並不單純是為了顯示丹麥風格,因為我拍攝它時,已經到達了丹麥城的邊緣。隨處可見的丹麥特色的風車,現在已經不用它來發電了,只是作為裝飾,讓人們想像他到這裡好像是來到了丹麥一樣。

         這最後一張照片,是我在即將離開丹麥城時,在行進的汽車上拍攝的。遊覽了大半天,確實也比較累,我在兒子開的小汽車上舒服地睡著了。但做的夢卻是很傷感。我夢見安徒生童話里賣火柴的小女孩,她跟我說,她在擦亮火柴時,見到她已經過世的奶奶了,她看見「她的奶奶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高大,這樣美麗。」小女孩說,「奶奶把她抱起來,摟在了懷裡。」噢,她們祖孫倆真像小說里說的那樣:「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車輛顛簸時,我醒來,依稀還記得這個夢,這白日夢彷彿在提示,最開始的5個丹麥人,是不是也是帶著他們的夢想來到這裡,但他們不是奶奶帶來的,是他們自己遠涉重洋,長途跋涉來到這裡的。他們真的現實了他們的夢想,他們的確把這裡變成了一個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這裡的餐館里有烤得很香的烤鵝,不過這些鵝不會從盤子里跳下來,也不會背上插著的刀和叉,搖搖擺擺地在地板上走著。因為這裡的季節,如今這裡的富庶,已經不可能還會發生「賣火柴的小女孩」凍死在雪地里的故事了。但世界上還有被凍死的人,在非洲,還有許多被餓死的小女孩、小男孩;在中東,還有眾多飽受戰爭創傷,在痛苦與絕望中掙扎的孩子們,應該想法去救救他們!

    微信訂閱:相約久久,贈送9000景點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