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11.11購物節,至高11111元等你領
最新驢友遊記 >碧波流煙的空間

納沃納廣場的聯想

2022-10-09 19:42:36 碧波流煙 閱讀:1154 積分:2000


          緊接著上卷,我的「納沃納廣場的四河噴泉」是站在地理的角度和自己心情的角度去描寫的。為了讓思路集中,我儘可能少涉及其他內容。對納沃納廣場來說,還有很多精華部分沒有涉及。其一是納沃納廣場的建築經過修建,已經瀰漫著巴洛克風格。其二是廣場的來歷有新的說法,即傳說在公元一世紀的時候,納沃納廣場這塊地方還是杜米先皇帝小憩的小湖,他的皇親國戚、高官顯貴、*太太們經常到這裡猜拳行令、打情罵俏、划船消遣。其三是廣場名稱來歷上文可能沒有交待清楚,義大利文的「船隻」是Nave,經過若干年,因口頭的傳頌或以訛傳訛,逐漸將Nave變成Navona了,這是廣場名字來源的另一種說法。

          歷史的年輪轉到了十七世紀,這是一個巴洛克風格盛行的世紀,這個廣場逐漸成為社會賢達,英雄美女、名人貴族雲集群聚之地。當時的教宗依諾謙十世的豪宅就在廣場旁。這位教宗是一位希望拋棄單純、和諧、穩重的古典風範的裝飾和建築,熱心追求一種富麗堂皇、繁複誇飾、氣派宏大、生動活潑並富於動感的藝術境界的人。而這正是當時流行的巴洛克建築和裝飾藝術的風格。因此,他聘請了貝爾尼尼和波洛米尼兩位大師來整體設計廣場的宮殿、教堂、噴泉。由於他的指導思想,即形成了我們現在見到的納沃納廣場的風貌。

         我前面的遊記里也涉及過一點解釋巴洛克風格的內容。因為這一辭彙經常會出現在義大利的名勝古迹的解說詞中,我懷著好奇心,專門尋找我喜歡的藝術家貝爾尼尼許多作品中的巴洛克風格。包括我在聖彼得教堂參觀時看到的青銅華蓋和聖彼得的寶座均為這一風格。經過考查,我大體了解,巴洛克風格是一種盛行於義大利、西班牙、弗蘭德爾、荷蘭、法國等國家的17世紀初至18世紀上半葉的歐洲的主要藝術風格。按照葡萄牙語說,巴洛克是barroco,意思是一種不規則的珍珠。義大利語的巴洛克是Barocco,其中含有不整齊、奇特、扭曲、變形、怪誕等釋義。巴洛克風格其實是背離了文藝復興藝術精神的一種藝術形式。巴洛克風格在繪畫方面的最大代表是比利時的法蘭德斯畫家魯本斯,在建築與雕刻方面的主要代表就是貝爾尼尼。如果我們將文藝復興大體歸結為「古典主義」,那「巴洛克」就可以粗略歸結為「浪漫主義」。人們一般認為巴洛克藝術對各種流派的藝術風格具有綜合能力,即吸人之長,補己之短的能力;在表現手法上因為封建貴族資金雄厚而顯得有些炫富,一味講究雍容華貴,先聲奪人,氣勢浩大,甚至不惜成本,追求完美;題材上既講究引經據典,又喜歡無巧不成書。所以有人總結巴洛克藝術具有綜合性、豪華性、裝飾性和戲劇性等特點。它所涉及的領域,除了建築、雕塑外,還有繪畫、音樂、文學和服裝等方面。巴洛克作為一種風格,一直是美術史家有爭論的問題。人類的歷史本來就是起伏跌宕、變化莫測和豐富多彩的,巴洛克風格是在封建天主教復辟后,隨著貴族統治地位的鞏固,奢靡之風的盛行而發展起來的。我們真還不能簡單地將「巴洛克」藝術稱為倒退的藝術,更不能將它的代表人物稱為反叛人物。巴洛克風格遺留下來的精神財富,在世界藝術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就像我前文沒有涉及到的「四河噴泉」群雕裡面還配套有中間的假山和一個埃及方形尖塔,象徵著天主教在全世界的勝利,這層含義在美洲拉普拉塔河巨人的姿勢里再次得到強調。雕塑的下方環繞著巨大的水池,水池中央用石灰岩堆砌成的假山上,四個老人朝向四個方向坐成不同的姿態。巴洛克藝術的綜合性和裝飾性在四河噴泉里表現得非常充分,比喻說象徵非洲尼羅河的裸體老人用手扯著一塊頭巾,像是在證明尼羅河經常處在炎熱太陽的照射下,尼羅河老人的旁邊安排的棕櫚樹是非洲典型的樹種。藝術家在象徵歐洲多瑙河的老人身上雕刻有體現歐洲人種特色的翻卷的鬚髮,巴洛克藝術流行於當時的歐洲,在表現多瑙河這條歐洲河流時,自然要渲染一番。因此藝術家在多瑙河老人腳邊配套雕刻有一隻口吐噴泉的雄獅,因為獅為獸中之王,這裡安排雄獅就有歐洲人為世界各國人之統領的寓意。特別是將多瑙河老人伸出他的雙臂迎向一面盾牌,而這盾牌上又刻有聖彼得的鑰匙和三重王冠,更增加了天主教在這個群雕中的份量。巴洛克藝術的豪華性和繁複誇飾還表現在藝術家將象徵著英諾森十世的徽章,三朵百合花和一隻代表聖靈的鴿子都安插在代表多瑙河的巨人雕像旁邊;這還不夠,他還讓老人雙手的造型像一個舞蹈姿勢,讓人們想到歐洲人有良好的教養,真可謂不厭其煩啦! 表現恆河的是個身材魁梧的老人,其旁邊有一匹白馬,會讓人想起西遊記里的白龍馬和「白馬馱經」的佛教故事,這也與巴洛克藝術風格中強調戲劇性不無關係。象徵美洲拉普拉塔河的老人坐的岩石上散落的金幣,用以表示美洲那塊富饒的當時尚未被開墾的處女地礦產資源豐富。貝爾尼尼自己是一名虔誠的天主教徒,他一心想早些讓天主教席轉全世界,因此他設計的代表美洲河流的老人的眼睛是注視著方塔塔尖上的鴿子的,因為鴿子與聖經故事裡的挪亞方舟中的鴿子都象徵著天主教的靈魂。巴洛克藝術的裝飾性還表現在噴泉出水口附近雕刻有一些動物,如馬、獅子、蛇、還有一隻隱匿在泉眼裡的犰狳等,也分別象徵著多瑙河、尼羅河、恆河和拉普拉塔河等四條河流的地形、地貌特徵以及物產和生存環境等特點。

         從聖彼得大教堂參觀出來到這裡品味「四河噴泉」的藝術風格,我自以為自己對巴洛克藝術不再那麼陌生了。好像自己有一個新的視角,來觀看眼前的納沃納廣場里的其它兩個噴泉,以及四周的宮殿、教堂等建築物。我回過頭去,往北邊走,看看我們從東北角進來時忽略了的海神噴泉。

          無論是西方世界還是我親愛的有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祖國,都有豐富的神話故事資源。想象原始人類對其生存的環境,對其經歷的風雨雷電,冰霜雪雹,山火地震,洪水海嘯有多麼困惑和恐懼,當他們處於孤立無援痛苦無告情境的時候,自然會想到一種能夠幫助他們解脫困境的神靈,這也許就是神和神話故事產生的最原始的因素和根基。立在我前面的這尊海神大戰章魚的雕塑,讓我聯想到海神的出生來歷。希臘神話中,最早出現的神是該亞,她是大地之母,相當於我國神話里的女禍。就像我國神話故事中描寫最早期的世界是因開天闢地而來一樣,當時世界混沌一片,該亞就是由混沌所生。該亞是地神,她製造了天空,就像我國的女禍補天。她與混沌之神卡俄斯生了第一個兒子,即天神烏拉諾斯。該亞與烏拉諾斯結合生了六男六女,十二個泰坦巨神及三個獨眼巨神和三個百臂巨神,這就是西方世界的開始。當然,有關世界的起源,至今仍是一個迷,各種不同的信仰和不同的宗教都有不同的說法,基督教聖經故事說是上帝創造了世界,他按照自己的模樣製造了一個男人叫亞當,從亞當的身上取下一根肋骨,變成了一個女人叫夏娃,他倆就是人類的祖先。在我國有七千萬*員,包括影響的人群在內,說明我國至少有一億人是無神論者。大家一般相信包括地球在內的宇宙是五十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后形成的,人類是隨機概率的產物,是進化的結果。即相信人類和地球上的萬物是通過億萬年的緩慢的進化過程或優勝劣汰規律所逐漸形成的。

          我們還是從這十二個泰坦繼續講吧,這十二個巨神彼此互相結合,就生出最早的赫利俄斯(Helios;日)、塞勒涅(Selene;月)、厄俄斯(Eos;黎明)、阿斯特賴俄斯(Astraea;星辰)等許多神。他們的父親天神烏拉諾斯是第一個統治宇宙的天神,但他後來被他和該亞所生的最小的兒子克洛諾斯推翻了。而克洛諾斯就成了第二個統治世界的天神。克洛諾斯與泰坦巨神瑞亞結合,生下三男三女,其中最小的就是宙斯。這泰坦女神瑞亞有何來歷,原來她是地神該亞與天神烏拉諾斯所生泰坦巨神之一,那麼她就是克洛諾斯的同胞姐姐。早期的天上沒有那麼多規矩,你不要認真,世界之迷自有世界之迷的解法,要不然怎麼解釋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呢?其實,在氏族社會之前,可能就是這樣的,有群居亂婚現象。到了氏族社會的早期,就出現了母系氏族社會。這瑞亞就是宙斯、波塞冬、哈得斯、赫拉、得墨忒耳和赫斯提亞的母親。話說我國神話中的神是有死期的,他們老死之前,會以和平的方式通過禪位或者讓賢實現權力的交接。並且將前輩的價值體系,倫理道德觀念傳遞下去,這樣做的好處是體現了民主,避免了獨裁專制;但也有其負面影響,即可能導致了我國傳統文化有類似凝固性的特徵。中國封建王朝的皇帝叫天子,是弱化了的「神」,但他們是靠世襲繼位的,他們不願改變祖宗傳下來的老規矩。因此,固步自封,因循守舊,閉關鎖國等弊端隨之而來,這是自清朝乾隆皇帝以後,我國國力逐漸衰弱的根本原因。而古希臘神的統治權的易手,則是通過反叛的途徑完成的,這種殘酷的暴力反叛是他們神系延續、進化和發展的基礎,當然這裡面隱含著一種類似進化論的思想特徵。這個最小的兒子宙斯與哥哥姐姐一起,同他們的父親開戰,這就是典型的反叛。經過十年戰爭,殺得個昏天黑地,人仰馬翻也分不出個勝負來,後來還是在祖母大地女神該亞的幫助下,這群孩子們才終於戰勝了他們的父親,並將其殘酷地送押到大地的最底層。這祖母怎麼能幫助自己的孫子戰勝自己的兒子呢?我幼稚地想,這可能是母系氏族社會裡,祖母為大,她看著兒子不順眼,看著孫子們順眼,於是就幫了孫子唄。這樣宙斯就成為第三代天神,也就是宇宙的統治者。

           其實克洛諾斯與瑞亞結合生下的三個兒子中有宙斯、波塞冬和哈得斯,他們戰勝父親后,三兄弟通過抓鬮來確定並劃分勢力範圍。宙斯獲得了天空,哈得斯屈尊地下,波塞冬就成了大海和湖泊的君主。雖然海陸空三界看起來是由三兄弟分別掌控,但是內部勢力劃分不可能那麼均衡。還好,在地下掌握冥界的哈得斯一般不參與宙斯與波塞冬的爭鬥。宙斯與眾神都住在奧林珀斯山上,他具有最大權威,可以讓他一貫使用的可怕的雷電懲罰神與人,他未卜先知,通曉神和人的一切事情,包括過去、現在和將來。我印象裡面,國人崇拜的神靈,不論男女,像如來佛、唐僧、大慈大悲觀世音和海神瑪祖等都是正人君子,道德典範;決不會眉來眼去,移情別戀;個別的像豬八戒,有點色迷迷,也是作為反面角色出現的。但希臘神話故事中的諸神,不論男女,多數不甘寂寞,他們鬥雞走狗,拈花惹草,越軌偷情早已是家常便飯。宙斯也是風流倜儻,到處留情,有很多緋聞軼事。我們看到的海神噴泉中的海神波塞冬,是宙斯的哥哥,他也是多情種子,追求美女到厚顏無恥的程度。奇怪的是宙斯風流后得到的後代大多是英俊少年或絕代美女;而波塞冬一夜情結的愛情果實,往往不是脾氣暴躁,就是面容醜陋,或者為人處世不討人喜歡。他的地位僅次於宙斯,他以三叉戟掌管世界上所有的水域。在水上海底擁有無上權威。他能呼風喚雨,能讓任何大陸地動山搖,能夠平息海面上的狂風暴雨,也能讓任何船隻粉身碎骨,立即從水面消失。傳說他坐在銅蹄金髦馬駕的車裡輕輕掠過海浪,怒吼翻滾,驚濤駭浪的海面會馬上變得風平浪靜。儘管他在奧林珀斯山上有一席之地,但他還是願意住在海洋深處他的宮殿里。波塞冬好戰又好色,權力欲膨脹,企圖將宙斯趕下台。但他的陰謀被揭穿,被眨到人間。阿波羅幫助了他,讓他替拉俄塞冬國王修建了著名的特洛伊城牆。波塞冬的妻子給他生下個半人半魚的子女。他去追求他的同胞姐妹德墨忒爾,這位掌握農業穀物的女神討厭他那雙色迷迷的眼睛,將自己變成一匹馬,誰知恬不知恥的海神也變成一匹馬繼續糾緾她,他們結合生下了一匹叫阿瑞翁的駿馬,據說這匹馬通人性,會說話,在希臘所有馬拉車比賽中,必定穩操勝券,可以將對手遠遠地拋在身後。他的風流韻事不斷,他強行擄走了美麗的少女忒爾菲,將她帶到一座孤島上,將她變成一隻綿羊,他自己變成一隻公羊,這樣人們就見到了有金色羊毛的公羊。後世人往往還喜歡將公羊,看成是雄性生殖器的象徵。電影《尼羅河的慘案》里就有這方面的台詞。

          我們從海神噴泉這個群雕里,主要還是欣賞海神波塞冬,這裡我們看到的是他在大戰章魚,他的三叉戟正發揮最大的效能。這把三叉戟有人也諷刺說就是一把大魚叉,但不論它是三叉戟還是魚叉,海神波塞冬還是用它做過一些為民造福的好事的,比喻說在雅典旱災時,他用它戳開岩石,引來泉水,灌溉農田。希臘神話里有關波塞冬大戰章魚的故事記載,還遠不如現代人用這個話題製作的工藝品的廣告多。為什麼博爾塔在1574年設計和建造這個噴泉時採用波塞冬大戰章魚這個主題呢?經查證,海神噴泉和廣場另一邊的摩爾人噴泉均由博爾塔設計,由當時的教宗依諾謙十世出資,當時並沒有海神大戰章魚和摩爾人與海豚摔跤的主題雕塑。摩爾人噴泉當時僅有海豚和四個特里同,特里同泛指海中信使,他們都由海王波塞冬和海后安菲特里忒所生。他們的上半身是人型,但帶著一條魚的尾巴。80年後的1653年,由貝爾尼尼加上了摩爾人與海豚摔跤的雕塑后,增加了這幅群雕的魅力。而海神噴泉也僅有丘比特和海神為世界奉獻的馬以及前輩海神的後代,人身魚尾的女兒們嘻戲的雕像。直到1878年,義大利統一后,根據當時海怪嚇人的傳說,才加上海神大戰章魚的主題雕塑的。當時說有一隻遊離於挪威和冰島近海的海怪,這海怪叫克拉肯,挪威語是Kraken,在現代德語中叫Krake(複數:Kraken),即表示章魚。現在世界上還有一些「怪」沒有搞清楚,如尼斯湖怪和喀納斯湖水怪等。挪威海怪以其龐大的身軀和令人毛骨悚然的外表,讓它常常被作家引用而出現在小說中。這個傳說可能是人們對真實世界的大烏賊(大約13米或者43英尺長,包括觸手)印象太過深刻的原因。有了恐懼,就會有誇張和想象,有人說這海怪像章魚,僅其觸手就比大型帆船的桅杆還長,甚至還說它整個身軀超過1000米;還有的說由於這章魚太大了,因此,它浮在海面上時像個小島,許多漁船被它吞沒。有了海怪章魚的傳說,人們出於崇拜神靈,求助神靈的心理,很自然地會想到波塞冬是統管水域的神,當然不會容忍這隻禍害人類的章魚興風作浪。這樣,一場海神與海怪之間的大戰自然不可避免,我猜想這可能就是希臘神話故事裡沒怎麼涉及,而後人加上去的波塞冬大戰章魚的故事來由。

           這也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海神噴泉有兩個主題。原先的主題與海神多少有些關係。至少,海神波塞冬多次強擄美女,讓丘比特很不爽,他讓波塞冬與各處的情人留下的後代不是巨人,就是莽漢。這個海神噴泉里兩個人形魚尾的美人,不是他的女兒,她們是他之前的古代地方海神涅柔斯(Nereus)和他的妻子山林女神多麗斯(Doris)所生的女兒。他們共有五十個女兒,統稱涅瑞伊得斯(Nereid)。藝術家將她們塑造得體態優美。上半身盡顯女性的嫵媚妖嬈,腰身渾圓豐腴。這一對海神女兒的雕像很容易讓人想起一首印度尼西亞民歌《紅裙的姑娘是誰的》,歌詞的最後一句是「多麼可惜呀!」。她們這十分火辣的身材,很自然會引來一群痴情少年的想入非非。神話傳說里講,雖然海神的女兒們平時深居海洋底下的宮殿,但特別喜歡到海面上玩耍。她們盡情嬉戲的愉悅心情,她們心地的純潔,以及面容的嬌媚即便是通過冰涼的花崗岩,即便是相隔了數百年,人們還是能夠真實地感覺到,這就是雕塑這種瞬間凝固的藝術的魅力所在。希臘神話中說世界上的第一馬是由海神通過追逐情人而得到的,因此這群雕噴泉里與愛神丘比特嬉戲的馬,算是波塞冬的功勞。

         說到丘比特,他是戰神阿瑞斯和愛神維納斯所生的兒子。據希臘神話故事,在威嚴的奧林匹斯山上,在眾神中間,有一個頑皮的小孩子,最令人頭痛,心煩。他就是小愛神丘比特。一般人只知道,被丘比特的箭射中,就會有愛情發生。殊不知這可愛的有著一頭金髮,有著嬌嫩臉蛋,還有一對可以隨意在天地之間飛翔的翅膀的丘比特有兩支箭,一枝是金箭,另一枝是鉛箭。被他的金箭射中,便會產生愛情,是冤家也會成佳偶,愛情還始終甜蜜、快樂;但是,如果被他的鉛箭射中,人們就會抵制愛情,佳偶會變冤家,愛戀變成失戀、幸福變成痛苦,由於愛恨情仇的摻雜,由愛生恨,由恨生仇等惡性報復事件會滾滾而來。就象家裡有個寶貝小男孩,手中拿著玩具槍射出的塑料小彈丸一樣,大人一般是不會躲閃的。小愛神的箭無論神和人都抵擋不住。他曾經用金箭射向阿波羅,用鉛箭射向一位水澤仙女,結果讓阿波羅飽嘗失戀的痛苦。他每天背著他的箭袋上下左右翻飛,把金色的箭和鉛色的箭射向四方。中了金箭的人心花怒放,喜不自勝;中了鉛箭的人神魂顛倒,苦不堪言。弄得被擬人化的道貌岸然的奧林匹斯山上的眾神暈暈乎乎,精神恍惚。如果是我國神話故事中人們崇拜的神仙就不要緊,因為他們已經脫離了塵世的煩惱,沒有凡間的風花雪月般的夢想。但希臘的眾神多是情種,因此,一出出愛情的悲喜劇就不斷地出現。當然丘比特他自己從來都是觀眾。不過有一次他自己也墜入情網難以自拔,限於篇幅,我就不介紹了。

        前面提到摩爾人噴泉,當初玫瑰色的噴泉內只有海豚和四個被稱為海中信使的特里同,也有人稱摩爾人噴泉為特里同噴泉。貝爾尼尼在海豚身旁雕塑了一個摩爾人,其姿勢似與海豚摔跤。據說現在我們看到的摩爾人雕塑只是個複製品,貝爾尼尼名氣太大,他雕塑的摩爾人已經被移至博蓋塞別墅保存。資料上大多說這個群雕中央立著的是摩爾人,也有少數打一個括弧,說明可能就是泛指的非洲人。當時的貝爾尼尼已經五十多歲,他為什麼要立一個摩爾人在海豚旁邊並與之摔跤呢?這可能說明摩爾人比起一般歐洲人來說,比較粗魯,比較彪悍,用摩爾人的原形來襯托這個群雕,體現了巴洛克藝術風格的裝飾性和戲劇性原則。加上摩爾人,使這群雕平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

         為什麼中央添上摩爾人,會讓這群雕更具有戲劇性呢?這可要從摩爾人的來歷說起。十六世紀的歐洲人把以哈薩尼亞語(這是一種摩洛哥的官方語言)為母語的人叫做摩爾人。但歷史學家認為,摩爾人是一個階級和文化的統稱。他們實際上是柏柏爾人,阿拉伯人和黑人混合的後裔。摩爾人至今仍保留部落組織,實行集團內通婚。摩爾人一般可分為不同的群體,主要是白摩爾人和黑摩爾人。白摩爾人被稱為畢丹,尚有少數白摩爾人至今仍然在奴役少量黑摩爾人。黑摩爾人有時又被叫做哈拉丁。這裡的「黑」和「白」與膚色沒有多大關係,而是指父系歷史沿革及其血統的延續。直到640年阿拉伯人入侵北非之後,摩爾人才真正和阿拉伯拉上關係,絕大多數摩爾人與阿拉伯人一樣,信奉伊斯蘭教。摩爾人並不把自己認同為白人或黑人。 他們是游牧民族,經常跟動物打交道,因此被貝爾尼尼選中與噴泉中的海豚摔跤也非常合乎情理。

            可悲的是,世界文明發展到今天,還有相當一部分摩爾人是奴隸。在非洲西北部的茅利塔尼亞,是世界上最後一個廢除奴隸制的國家。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國內仍然有10%到20%的黑摩爾人至今仍在白摩爾人家中當奴隸。他們一天到晚工作不停,包括下地幹活,照管主人的牲口,女人為主人做家務,包括洗衣、做飯、當傭人。奇怪的是,黑摩爾人還不願離開白摩爾人的家而成為非洲的自由民。這些黑摩爾人大概是被洗腦了。雖然他們的女兒到青春期,可能會被主人強姦(我不知道這裡面是不是還有十九世紀前存在於歐洲一些國家的貴族對於平民子女的所謂「初夜權」這一荒誕不經的陋習的成分沒有?),他們自己也經常遭到主人的打罵,受委屈后也會憤憤不平一陣子。但是這種氣憤心理持續不了多久,就很快被所謂世世代代都這樣的傳統觀念所安撫。在白摩爾人主人的「馴化」下,他們不但安於現狀,甚至還對非洲黑人懷有一種特殊的深刻的蔑視。這種心理被白摩爾人利用,他們讓黑摩爾人去對付非洲黑人。1989年就發生過黑摩爾人的突擊部隊攻打南部的非洲黑人事件,這些奴隸身份的黑摩爾人還搶劫了塞內加爾河谷的一些村莊。貝爾尼尼這位大藝術家怎麼也不會想到,他創作時選用的這摩爾人成為他永恆藝術的模特,但這位勇猛健壯的摩爾人的一些後代即便是在360年後,仍然擺脫不了做奴隸的厄運。

          我們從近處看摩爾人雕塑群,作為海洋中信使的特里同,他們的表情顯然是誇張的,因用力吹喇叭而鼓起的面頰和腮幫,因可能是情況緊急或用力吹氣而過分瞪大的眼睛,都很能奪人眼球,讓人印象深刻。他們的腰身以下,雕刻有魚鱗,說明他們是半人半魚的海洋使者。從這張圖上可以看見三個特里同,藝術家都賦於他們人世間標準健美男子漢的身材。圖的右側雖然看不到摩爾人的頭和臉,但他右腳立在巨大的海螺上,他粗壯有力的左手捉住海豚的背鰭,還有海豚掙扎扭動著身子的動感畫面全都能讓我們看清楚。仔細觀察,摩爾人因終年勞累,他稍向左側彎曲用力時略顯有點駝背,這可以從他背部的背闊肌和斜方肌線條微向左前方傾斜看得出來。不過摩爾人與海豚摔跤時所站立的重心是放在他身子右側的腰臀部的,並且以他堅強的臀大肌,健壯的大腿股四頭肌群和他小腿上輪廓分明的腓腸肌和比目魚肌為強有力的支撐點,這些肌群因緊張用力收縮而隆起,貝爾尼尼讓它們達到了力學與美學的和諧統一,讓雕像形象凝固中間顯現生動,冰冷裡面透出逼真,充分體現了巴洛克藝術風格中細膩的進行性的動感特徵。看到這裡,我佩服,由衷地佩服! 我本來就喜歡貝爾尼尼的作品,要讓藝術達到這種程度真不容易,不說別的,就說他的人體解剖學知識根底,足以和醫學院校的解剖學教授比肩。巴洛克藝術風格中繁複、華麗的特徵,還可以從幾個特里同用以報警的喇叭在這裡變成了噴泉的出水口這一點上可以看出來。可惜這羅馬土生土長的鴿子不大賣藝術家的帳,在火熱的天氣尋找涼爽的地方,他們要麼飛到特里同的頭頂上,要麼飛到喇叭上面;這還不算,最糟糕的是它們拉出的污垢物直接污染了美倫美奐的雕像,讓參觀的人不無遺憾又無可奈何。

         我們剛從廣場的東北角走進來,除了能夠看到廣場上的三個噴泉、1652年竣工的由貝爾尼尼的競爭對手波洛米尼為教宗依諾謙十世設計的聖阿妮絲教堂以及廣場西南端的巴西駐義大利的大使館外,我們還能看見圍繞四河噴泉周圍的許多賣畫或賣工藝品的攤位。我出於禮貌,不好意思近距離將他們拍攝下來。加之聽導遊說,今天在廣場上賣畫的畫家,說不定隔幾年出了名,他的畫的價值就會上漲百倍千倍甚至上萬倍。他們不喜歡別人將他們的尚未成名的作品拍照,因為涉及到版權。因此,我只好委屈我的讀者,你只能從這張遠距離的照片中,粗略了解一下稱為「畫家廣場」的納沃納廣場這方面的盛況了。

          我們來到拿佛那廣場已經是下午1點時分,是正午最熱的時候,一些街頭表演藝術家午休去了,堅持下來的為數很少。下面這張圖顯示一個大理石廣告牌,它甚至嵌入了牆體。表示這裡有納沃納比薩餅供應。廣場周圍露天餐廳還在營業,為了讓顧客稍微涼爽一點,我們還能看到一台落地電扇的影子。在圖中有位婦女在尋找躲避太陽的地方,還有三位遊客大概已經找到了一處牆角作為臨時休息的簡陋場所。這裡還可以看到一個小販,他在撐開的有三角架連接著的遮陽傘旁邊休息,那遮陽傘下懸挂著他販賣的銀首飾或者紀念品。

          這篇小遊記結束之前,我想用我的鏡頭,帶著大家從廣場的東面的露天小吃排檔看起,從東至東南面,這裡有我沒有搞清的小教堂;到正南,這裡就是摩爾人的噴泉,還有我不知名的建築物,以後我搞清楚了會補上去的,如果我的遊記有印刷發表的機會的話;至西南,這裡有巴西駐義大利的大使館,飄揚著巴西的國旗;至廣場西面,這就是聖阿尼絲教堂;再到西北角,再往正北,如果我是站在廣場的南端,則會看見四河噴泉,如果我是站在廣場的北邊,再往北看,則看到的是海神噴泉。請我親愛的讀者,跟著我的相機這麼向廣場的四周轉一圈吧。

         首先從東側開始:  我是站在廣場的南邊中央,將相機舉向東邊和東北方向。這裡是露天咖啡廳像我國的街頭大排檔。   

         其次,我請大家隨著我的相機轉向廣場的東南方向,這裡是我暫時沒有搞清楚的廣場東南方的小教堂。

        第三:我們轉向正南方,我這時是站在四河噴泉旁邊,將相機鏡頭對著南邊拍攝的。這裡正南面是摩爾人噴泉。左邊是東方的不知名小教堂,右邊是西方的巴西駐義大利大使館。正南方向還有兩幢巴洛克風格的建築物,我暫時還沒有搞清建築物的名字。

         第四,我們稍微轉向西南方一點,將這大使館看清楚一下,還有巴西的國旗,因為沒有風,綠色與白色相間的旗子沒有展開。

         第五:(從遠處看廣場的西邊,實際上從左到右,我們從遠處將廣場的西北面和廣場的東北面都看到了,只是難以看清楚) 因我手裡沒有正西方向的圖片,只能用這個站在摩爾人噴泉旁照的正北方圖片替代,按照地理位置,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圖的左邊,也就是正西方向,我們看到的1652年竣工的由貝爾尼尼的競爭對手波洛米尼為教宗依諾謙十世設計的聖阿妮絲教堂。正北面當然就是大名鼎鼎的四河噴泉,圖的右邊有我們剛才在正東面看排檔時,眼神還夠不到的東北角,我們的團隊就是從那個方向走進這個納沃納廣場的。

           第六:我請讀者從近處看廣場的西北角。這裡可以見到一位坐在摺疊椅子上的藝人,他的白襯衣包著他的頭,這時我們看到他的帽子和帽子下面的眼鏡都是由一根細鐵絲懸挂著的,猛一看,你會奇怪,為什麼這裡沒有地心吸引力?帽子和眼鏡怎麼不會掉下來?藝人也會時不時地動一下,會嚇你一跳。

          第七:我請讀者看廣場的西側,我現在站在廣場的東北側,向西略偏北方向取景看廣場的正西面,自然是四河噴泉和它後面的的聖阿妮絲教堂。對於四河噴泉群雕來說,它現在展現給我們的應該是它的東北面,它的西面我們只能看到代表歐洲多瑙河巨人的後腦勺、後背和他抬起來的一隻手的背面。從這裡我們能看到群雕東邊代表亞洲恆河的巨人的正面,和群雕北邊代表非洲尼羅河巨人側面。

         第八:最後要看廣場的北面了,剛才我們從遠處看廣場的正北面,現在我們或許走近些看看。可惜,我還沒有站在四河噴泉與海神噴泉之間拍攝一張廣場正北方向的照片。這張是正北方向,但是顯得遠了些,正北方嚮應該是海神噴泉的圖片的,這裡被巨大的四河噴泉遮攔了。我們從這個角度正好看到四河噴泉群雕的正南面。只是遠了些,看不清楚了。好,我算是馬馬虎虎地帶著大家朝納沃納廣場四周轉了一圈。還留下了不少遺憾。

           納沃納廣場海神噴泉後面加上去的拿著三叉戟的海神是誰的傑作,我一時真還沒有找到資料。廣場東南角還有一處教堂,規模較小,也沒有找到它的來歷。還有就是摩爾人噴泉,有些資料上甚至還說貝爾尼尼加上去的不是摩爾人,而是非洲人,當然非洲人中就有相當一部分摩爾人,到底是怎麼回事尚是個迷。還有就是有關兩位大師級建築藝術家之間藝人相輕的軼事,說四河噴泉中代表非洲的尼羅河巨人蒙頭掩面,是不忍心看波洛米尼設計的檔次太低的教堂,甚至還說那教堂是「慘不忍睹」;還說代表美洲的拉普拉塔河巨人用手指向天空,是指向對面教堂的頂端,譏諷教堂可能會要倒塌。民間也傳說波洛米尼也不放讓,針鋒相對地在教堂正面立了一尊聖阿尼絲的雕像。好像是在向貝爾尼尼喊話:「你拉倒吧,教堂很穩固的。」 經過考證,知道教堂是在噴泉完工後一年才開始興建的。既然這樣,這些個無稽之談怎麼還流傳至今,而且還越傳越神呢?這是不是人們有意在進行旅遊點的商業炒作呢?!

          我帶著這些個疑問,也帶著我那尷尬的近乎苦澀的微笑,珊珊地隨著團隊離開了這令人流連忘返的納沃納廣場。




    微信訂閱:相約久久,贈送9000景點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