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東北自駕游之廿四:行走在美麗的長白山脈
我們一直行走在長白山麓,窗外的美景真能亮瞎眼睛。
特別是那種濃濃的綠,從墨綠,到深綠,再到淺綠、青綠、鵝黃綠,一大片,一大片,隨著山峰和谷地的起伏,幻燈片似的不停地變換著搭配。
過官地鎮。
官地鎮位於吉林省敦化市,幅員面積623.11平方公里,其中鎮內行政區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現有耕地14065公頃,常住人口近3.3萬人,下轄45個行政村。
官地鎮東鄰201國道和鶴大高速公路,牡丹江在轄區西側自南而北穿過,牡丹江支流官地河經過該地區取名為官地鎮。
長白山脈位於吉林省白山市東南部,是鴨綠江、松花江和圖們江的發源地,是中國滿族的發祥地和滿族文化聖山。長白山脈的「長白」二字還有一個美好的寓意,即為長相守,到白頭,代表著人們對忠貞與美滿愛情的嚮往與歌頌。
長白山最早見於中國4000多年前的文字記載中,《山海經》稱「不咸山」,北魏稱「徒太山」,唐稱「太白山」,金始稱「長白山」。
廣義的長白山是指長白山脈,是中國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東部山地以及俄羅斯遠東和朝鮮半島諸多餘脈的總稱。
狹義的長白山是指位於白山市東南部地區,東經127°40`-128°16`,北緯41°35`-42°25`之間的地帶,是中朝兩國界山。
長白山脈區域總面積1964平方千米,核心區758平方千米,長白山系的最高峰是朝鮮境內的將軍峰,海拔2749米。
中國境內最高峰白雲峰,海拔2691米,是中國東北的最高峰。
長白山脈由多列東北—西南向平行褶皺斷層山脈和盆、谷地組成。面積約28萬平方千米。
最西列為吉林省境內的大黑山和向北延至黑龍江省境內的大青山;中列北起張廣才嶺,至吉林省境內分為兩支:西支老爺嶺、吉林哈達嶺,東支威虎嶺、龍崗山脈,向南伸延至千山山脈;東列完達山、老爺嶺和長白山主脈。
長白山是一座休眠火山,是巨型複式火山,外圍熔岩高原略呈不規則橢圓形,長軸約140千米,呈北東向延伸,短軸約120千米,經白堊紀末、中新世、上新世末到更新世初三次大的玄武岩噴溢堆疊形成高原、山地。
早期噴溢的原始形態已遭破壞,中期噴溢的則構成寬廣高原主體,晚期噴溢除長白山外,大部埋於河谷。三期噴溢總厚度約500~600米,總面積4500平方千米。
據記載,長白山曾於1597年、1668年和1702年噴發過。山頂寬闊的環形火山口積水為湖,即天池。
由於長白山獨特的地質結構形成不同於其他山脈的奇妙景觀,光海拔在25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16座,主峰海拔2750米。
在億萬年以來的地質歷史上,長白山地區經歷了滄海桑田的變遷。
最初,這裡被海水淹沒,到處是一片汪洋大海,後來由於地殼的上升,海水退出,地表重新露出水面,在陽光、雨水和氣候變化等外力作用下,地面岩石遭受風化和破壞,最後長白山還經歷了火山爆發和冰川的雕塑,形成今天的地貌景觀。
長白山是中國名山,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神聖領土,因其諸多主峰多白色浮石與積雪而得名。
1949年以前全部屬於中國。在金日成欲「建立朝鮮革命聖地」的多次懇請下,1962年中朝鮮政府重新劃定邊界,中國國界線在天池地段後退30千米,此處長白山由中國獨有變為中朝界山,天池成為界湖。
在1957年的中國地圖上尚可以清楚看到長白山天池完全在中國境內。
歷史上天池被塗上層層神秘的色彩。有的史書記載,天池中有百里可聞的「龍宮演操」有如鳴金戛玉的「宮中鼓樂」,歷史上和今天都有人發現天池中有「神獸」。
古老的傳說和新近的發現交織在一起,使長白山天池更引人人勝。天池的美麗風光吸引著更多的遊客來遊覽、觀光、考查。
遠古時期,水神共工與火神祝融爭戰,共工兵敗,氣急之下用頭怒撞不周山的撐天之柱。
天柱崩潰導致天庭塌陷,天河水從天豁峰處灌入人間導致洪水泛濫,女媧娘娘為民福祉,在大荒之中不咸山無稽崖下烈焰衝天、岩漿翻滾的巨大火山口中,煉出練成了高經12丈、方經24丈的頑石36501塊。媧皇氏用了36500塊五色石,堵住了缺口,只單單剩了一塊未用,留了個小小的豁口,叫天庭之水緩緩地流下沃灌人間,形成了通天乘槎河,又斬下龜足把倒塌的天邊支撐起來。
那無用之石便遺棄在青埂峰下,就是今天的補天石,後世演繹了一場悲金悼玉的紅樓夢傳奇。
為了更好地保護和開發長白山,吉林省人民政府早在1960年就劃定了長白山自然保護區,成立長白山保護區管理局。
長白山是地球上同緯度地帶原始狀況保存最好,物種最豐富,生態系統最完整的自然保護區。域內不僅有原始狀態的森林,還有苔原、草甸、湖泊、河流、沼澤等,是亞歐大陸北半部山地生態系統的典型代表。
作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長白山擁有完好的大片原始森林,植物種類繁多,植被的垂直分佈十分明顯,依次是落葉闊葉林、針葉闊葉混交林、針葉林、苔原,展示了地球表面植被水平分佈的縮影。
海拔1800m以上的高山苔原,是歐亞大陸山地苔原的南端——中國獨一無二的高山苔原。
由於地位位置、地質、氣伸展等生態環境因子的變化,使長白山的植物區系和植物群落與我國其他山區以及北美洲相比,有明顯的特點。
森林,莊稼,草地,剛剛剛被雨水浸潤透徹,在溫柔陽光的照耀下,綠得清純,綠得醉人。
大概知道我們要回去,蒼天也戀戀不捨。天一反往日陰沉沉的表情,發亮了,晴朗了,太陽出來了。
它們也知道,既然無法挽留,那就笑臉相送吧!
西崴子水庫是市級主要水利工程之一,位於牡丹江幹流,是牡丹江梯級開發的第二個梯級。
不知不覺中敦化市區亦從左側溜走,遠處六鼎山的金佛告訴了我們它的存在。
沒去看,搜張圖片看看。
六鼎山文化旅遊區位於敦化市南郊3公里處牡丹江南岸,規劃面積52平方公里,由中國旅遊設計院規劃設計。重點開發佛教文化、清始祖文化、渤海文化等人文旅遊項目。
六鼎山文化旅遊區為國家5A級景區,省級旅遊開發區,景區內集渤海文化、佛教文化和清始祖文化於一體。
問老於,老於說這些花花綠綠的是蘑菇棚。
來東北不認識幾樣蘑菇,說不過去。
榛蘑,東北最為出名的野生蘑菇之一。榛蘑呈傘形,淡土黃色,老后棕褐色。榛蘑78月生長在針闊葉樹的干基部、代根、倒木及埋在土中的枝條上,多生於灌木之中,或柞樹林中。主要分佈在長白山山區林區淺山區的榛柴崗上。被人們稱為「山珍」、「東北第四寶」。
鮮品和干品都可食用,有人大量收購。榛蘑滑嫩爽口、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被一些發達國家列為一類食品。一般晾乾后保存,水發后燉雞。小雞燉榛蘑為東北八大燉之一,味道鮮美,風味獨具。
大腿蘑,也稱粗腿蘑,學名美味牛肝菌。該菌菌體較大,大型的傘蓋直徑足有20厘米、厚度足有5厘米,傘蓋內側菌褶為海綿狀,菌柄粗壯、較硬,食味香甜可口,營養豐富,是一種世界性著名食用菌。多生於朝陽山坡上,個體為東北野生食用菌類的「大哥大」。
鮮品和干品都可食用,有人大量收購。在晾曬時,鮮香撲鼻,放在陽台上,滿室生香。一般也是晾乾后食用,和肉類一起燉,味道特別鮮香,口感綿軟,營養豐富。西歐各國也有廣泛食用白牛肝菌的習慣。
白香菇,野生香菇之一,俗稱為白花臉。一般子實體較小,菌蓋直徑3-7.5cm,扁半球形至平展,有時中部稍下凹,薄,濕潤時半透明狀或水浸狀,紫色,邊緣內卷。菌褶淡藍紫色,稍稀,直生或彎生,有時稍延生,不等長。菌柄長3-6.5cm,粗0.2-1cm,同菌蓋色,靠近基部常彎曲,內實。
多生長在低濕灌木林中腐葉上,或成堆,或成線分佈。通體白色,菌褶細密,有濃郁的氣味。應採集后晾乾備食。一般和肉類燉食,味道特別香,口感特別好。與它同類,比它更好的是粉紫香菇,俗稱紫花臉,白中透著紫色,形態及生長習性和白香菇類似。
雞油蘑,真菌植物門真菌雞油菌的子實體。子實體肉質,喇叭形,杏黃色至蛋黃色,菌蓋寬3—9 厘米,最出扁平,後下凹。菌肉蛋黃色,味美傘蓋杏黃色,菌桿白色,手感細膩,似凝固的雞油,故此得名。
一般生長在山坡上的砂石褶皺間。最好是食用鮮品,焯過後,與禽類肉塊一起燉,味道美不勝收。干品不好燉爛,口感較柴,但越嚼越香。
雞蛋黃蘑,又稱黃羅傘、黃鵝蛋菌,學名橙蓋鵝膏菌。據說凱撒大帝最喜歡吃這種蘑菇,所以又稱凱撒大帝蘑。
原產於歐洲南部及北非,是東北野生最為美麗迷人的菌類,艷美得讓人不忍採集。生長在喬木或灌木(不十分密)林中。初期卵圓形至鐘形,后漸平展,中間稍凸起,鮮橙黃色至桔紅色,光滑,稍粘,邊緣有明顯條紋。菌肉白色,菌褶黃色,較厚。菌柄淡黃色,具橙黃色花紋或鱗片,內部鬆軟至空心。一般食用鮮品,味鮮,焯后炒食、制餡均可。
白粘蘑,學名白環粘奧德蘑,闊葉樹木腐朽菌的一種。
多成片生長在低濕的腐葉上,個體較小,通體白色,傘面的圓心處略呈深色。有黏稠分泌物,有類似香精一樣的味道,感到不像可食用的菌類。
大興安嶺地區稱此蘑菇是上等食用野生菌,最好是用鮮品煲湯,味道極鮮。
松樹蘑,又名松毛菌,鉚釘菇,松針菇。江西人稱瓊毛菇,鉚釘菇屬;湖南、湖北人稱松樹菇(叢樹菇)、黃絲菌(湖北孝昌),中國各地對松樹菌的叫法頗多。
生長在長青松樹林中,較常見。傘蓋老紅色,傘褶黃色,海綿狀,傘柱黃色。表面有黏液,弄到手上不易洗去。食用時應去掉傘蓋上的皮和傘褶的海綿部分,最好晾乾后食用。食用鮮品時,如胃腸不好,會導致腹瀉,但無大礙,干品則無此不適。
喇叭蘑,呈金黃色至老金黃色,像喇叭花。生長在灌木林中的腐葉上,略呈木質,較有韌性,通體單薄,菌柱中空。因傘蓋向上呈喇叭狀而得名。
一般食用鮮品,味道鮮美,最大的特色是有濃郁的水果香氣。滋味鮮咸微甜,層次豐富, 具有開胃健脾,止咳化氣和治療神經衰弱等功效。
掃帚蘑,子實體呈珊瑚狀、掃帚狀,以形似掃把得名掃把菇、珊瑚菌,顏色艷麗,有紅、黃、白等色,被稱為野生菌之花、紅掃把、金掃把。生長在針闊混交林中,一般成片分佈。因其形狀像掃帚而得名。
掃帚蘑被稱為野生菌之花,鮮甜爽囗,含有亮氨酸、異亮氨酸等15種氨基酸,其中有6種人體必需氨基酸,還可以用藥,具有和胃現氣、祛風、破血緩中、防癌抗癌等作用。
掃帚蘑口感香脆,可以與各種葷素食品原料相搭配。長大后,根部中空,整體分量較輕,質地脆嫩、不宜晾曬,食用鮮品味道好。掃帚蘑是別具風味的食用菌,是我國野生食菌資源中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我國東北、西南、東南地區都有分佈。
猴頭菇,因形狀像猴子的腦袋而得名。生長在柞樹上,死掉的枝杈的傷疤處,一般為對生,或生在一起,或樹間相望。菌傘表面長有毛茸狀肉刺,長約1~3厘米,它的子實體圓而厚,新鮮時白色,干後由淺黃至淺褐色,基部狹窄或略有短柄,上部膨大,直徑3.5~10厘米,遠遠望去似金絲猴頭,故稱「猴頭菇」,又像刺蝟,故又有「刺蝟菌」之稱。
猴頭菇是珍貴的野生食用菌,位列四大名菜猴頭、熊掌、燕窩、魚翅之首,是中國傳統的名貴菜肴,肉嫩、味香、鮮美可口。現在餐桌上見到的猴頭菇大多都是人工培植的,野生的屬於珍品中的珍品。
作為食用菌王國的珍品 , 猴頭菇屬於葯食兩用真菌 , 尤其是其醫藥方面的藥用價值,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具有健脾養胃、安神、抗癌的功效 , 對體虛乏力、消化不良、失眠、胃與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消化道腫瘤等症有特效。
東北野生食用菌類還有很多,如雷窩子菇、粉紫香菇、元蘑、青蘑、榆黃蘑、灰蓋蘑等。
大蒲柴河鎮位於敦化市西南端,富爾河北岸。轄小蒲柴河、松江河、腰甸子、柳樹河、腰屯、富源、浪柴河、腰岔、松源9個行政村。201國道、102省道、森林鐵路過境。
大蒲柴河鎮為長白山支脈,有22個嶺,40條河流,最高海拔1182米,最低420米,平均801米。
因受長白山影響,該地區屬濕潤寒帶季風氣候,四季交替明顯,冬季漫長寒冷,秋夏季短而多雨,年平均溫度25℃,年平均降雨量768毫米,無霜期110-120天。
物產資源十分豐富,野山參、党參、黃芪、貝母、五味子、細辛、山葡萄、園棗子、元蘑、薇菜、大葉芹、山菠菜、刺嫩芽、木耳、蕨菜、刺五加、廣東菜等。野生動物有黑熊、馬鹿、紫貂、野豬、狍子、長白林蛙、山雞等近千種,是名副其實的百寶之鄉。
美麗的松江河村,隸屬於大蒲柴河鎮,村邊就是二道松花江。
二道松花江,即西流松花江,1988年2月25日,吉林省人民政府決定廢止名稱,恢復松花江原稱。「第二松花江」的名稱,是俄、日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產物。
西流松花江在魏時稱速末水。隋唐時稱粟末水。遼時稱鴨子河,后改為混同江。金時稱宋瓦江。元時稱松阿里河、宋阿江和混同江。明初時稱松花河,明宣德時稱松花江。清稱松阿里烏拉、松嘎里烏拉。中華民國以後仍稱松花江。
1902年至1904年,沙皇俄國為了攫取在中國東北地區的航運權,責成俄羅斯帝國交通部派出技術人員,在其武裝部隊的護衛下,勘測了松花江河道。提出嫩江匯流處(三岔口)以上的河段改稱第二松花江,三岔口以下的河段改稱第一松花江。對此,當時的清朝府沒有給予肯定。
1931年「9.18」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實現了「把中國東北變為日本直接殖民地」的多年夙願。
為了加強對殖民地的統治,偽滿府在1938年12月20日公布了《河川法》。1939年4月1日,偽交通部發布告《為布告事茲將河川法第一條之河川名稱及區間指定》。公布河流名稱時,把松花江的兩江口(二道江匯流處)至嫩江匯流處稱為「第二松花江」,把三岔河口以下河段稱松花江。
當時,偽交通部里日本人佔半數以上。實際上,是在日本人說了算的情況下,把我們一直叫了500多年的松花江上游,硬是改稱為「第二松花江」。
到達撫松服務區,短暫停留。
撫松服務區位於北崗鎮北面,在鶴大高速上這裡是距長白山天池直線距離最近的地方,也就60公里左右。
因為時間問題,我們幾個都要上班,也因為今年第9號颱風「利奇馬」的到來,擔心北上影響行程,長白山天池是真的去不成了。
據中國天氣網消息,今年第9號颱風「利奇馬」(超強颱風級)的中心已於今天凌晨1點45分前後在浙江省溫嶺市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6級(52米/秒)。早晨5點鐘「利奇馬」減弱為颱風級,其中心外圍最大風力有13級(40米/秒)。預計「利奇馬」將以每小時1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偏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減弱,穿過浙江、江蘇后,將於明天中午前後移入黃海西部海域,並將於明天傍晚到夜間在山東半島南部沿海再次登陸。
颱風會不會影響遼寧和北京,不得而知,下雨是一定的。
那就只好看看圖,留著再找機會了。
據老於講,長白山區因空氣濕度大,所以霧日數一般比平原地區多。山頂上霧日特多,全年竟達264.8天。再加上天池上空,氣候多變,風狂、雨暴,多雲、多霧、多雨、多雪,有時陰沉數日不晴,或乍陰乍晴,天池經常若隱若現,能一飽眼福見其真容,真的需要運氣。
看著遍地的拱棚,想想撫松服務區碩大的人蔘造型,隱隱約約感覺哪裡不對,老於說的大棚是養蘑菇的說法有點不可靠。
對啊,長白山盛產人蔘!
大棚人蔘。
【延伸閱讀】延吉市大棚里種人蔘,這事是不是有點過分了? 2017-06-26 16:19
日前看到一則報道,我州大棚人蔘種植獲得成功,據說此項技術使人蔘種植突破地域和季節條件限制,相比露天種植人蔘產量提高1到4倍。由於人蔘質量好,北京同仁堂、201等醫院多次前來洽談訂單收購業務。說實話,看到這裡我實在是看不下去了。
在我的認知里,人蔘都是長在深山老林里,吸收天地靈氣日月精華,吃一顆具有起死回生延年益壽的功效。可現實卻是拿到大棚里,像種白菜一樣種植人蔘,而且還大肆宣揚,我怎麼覺得這是在砸長白山人蔘的招牌。這樣的人蔘還是我們所理解的意義上的人蔘嗎?這樣的人蔘還有它的藥用價值嗎?難道在北京同仁堂買到的人蔘都是大棚里出來的?
抱著種種疑問,小編上網開始查找資料,結論是小編之前的認知看來是有誤區了,相信也有很多讀者跟小編的想法是一樣的。接下來就讓小編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新觀點吧。
人蔘根部所含皂苷是其有效成分,具有大補元氣,固脫生津,安神等作用,用於愈后恢復、增強體力、調節荷爾蒙、降低血糖和控制血壓、控制肝指數和肝功能保健等。所以看人蔘的好壞要看它的皂苷含量,據說採用最新技術種植的大棚人蔘,人蔘皂苷含量達到6.43mg/kg,遠遠超過國家標準2.5 mg/kg。
而且真正的野山參是非常少見的,非常珍貴,我們能夠買到的人蔘主要是在深山老林里人工種植的人蔘。主要作為一種保健藥物及食材使用,比如南方人就喜歡用人蔘煲湯喝。人蔘在我國每年的消耗量是非常大的,試想一下如果我們吃的都是野山參,估計長白山的人蔘早就被我們吃光了。所以相對露天種植的人蔘來說,大棚種植人蔘不但產量高,而且皂苷含量高,農藥殘留低,因此受到各大藥店和醫院的歡迎。
所以我們大家要正確認識人蔘,目前人蔘已經作為一種高級的食材進入到我們千家萬戶了,做菜煲湯是放上幾片人蔘,經常食用可以增強我們的體質,提高免疫力,具有預防感冒的功效。
將到萬良鎮,畫風突然一變。
萬良鎮隸屬於吉林省白山市撫松縣,位於長白山腹地,松花江畔。常住人口2萬多人,幅員面積212.55平方公里,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均海拔高度為512.2米,土壤結構為腐植土和白漿土兩種,無霜期為115天至120天左右,屬北溫帶大陸性氣候。
萬良鎮由駐地而得名。傳說,早先萬良河上游年產砂金萬兩,故稱萬兩河。萬兩河流域土地肥沃,年產萬石糧。
萬良鎮是中國參鄉撫松的明珠,鎮內有亞洲第一、全國最大的人蔘專業市場——萬良長白山人蔘市場。人蔘製品遠銷8個國家和全國36個省市。
鎮內其他林下資源也特別豐富,不但有山芹菜,猴桃、原蘑等綠色食品,有五味子、天麻等珍貴滋補品,也有梅花鹿、林蛙等野生經濟動物。是全國小城建設500個試點鎮之一, 2004年被評為省級「環境優美鎮。」
這是什麼情況?向日葵!
漫山遍野,金黃一片,離遠看真的和油菜花傻傻分不清。
我們在撫松縣境內。
此段路程,地形多變,峽谷,河流,隧道,高架,不斷出現。僅從撫松鎮到花園口鎮25公里的路程,我們就9次跨過頭道松花江。
撫松近些年努力打造旅遊環境,已形成幾片花海,芬芳了撫松的春夏和秋。
春天開始,與牡丹媲美的芍藥,便綻放在長白山下的撫松新城,這抹長白山下的芍藥紅,粉醉了賞花人的心。然後,滿含山野情懷的優雅百合,潔白的天女花,燦爛的太陽花,馨香的六月梅,金色的向日葵,挺拔俊逸的美人蕉,傲霜的秋菊,次第開放,讓每一位親臨撫松的遊客都圓一次花仙子的美夢。
現在我們行走在向日葵的花海里,隨著頭道松花江蜿蜒身影,峰迴路轉,美麗花海,餘味悠長。驚喜不斷。
矮向日葵是一個新興的觀賞花卉品種,進行人工栽培的歷史較短,但發展速度很快, 現在已經成為花卉家族的新寵兒,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倍受青睞。
矮向日葵為一年生草本,株高 50 - 70厘米,單葉互生,金黃亮的花著生在頭狀花序上,花盤直徑 5 厘米,全盤皆花。喜陽光充足和溫熱環境,不耐陰,不耐寒。開花時間比普通向日葵提前一個月,花期持續到9月份,花落果實成熟。
矮向日葵具有耐鹽鹼、耐痔薄的特點,對土壤要求不嚴,除低洼易撈、積水地塊外,從輕砂到重粘土,從偏酸性到偏鹼性的土壤和砂沱子地均可以種植。
下一站,靖宇縣。
motto的遊記:
- 1 參加慈溪市山東(菏澤)商會成立慶典 78P
- 2 蘇州博物館 76P
- 3 走訪泰安市菏澤商會 68P
- 4 【日照學黨建之八】莒縣沭河濕地公園 52P
- 5 【日照學黨建之七】莒縣博物館 96P
- 6 【日照學黨建之六】凱達物流,瀚森園林,莒國古城展廳 54P
- 7 【日照學黨建之五】莒縣龍山鎮嗡嗡樂園,城陽街道岳家村公心文化 45P
- 8 【日照學黨建之四】陳疃鎮黨性教育基地,1971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59P
- 9 【日照學黨建之三】不老山生態文化村,鳳凰錯藝術鄉村 50P
- 10 【日照學黨建之二】東港供銷社黨委,江豪國際家居館 34P
- 11 【日照學黨建之一】石臼街道銀海社區,國際財富中心 51P
- 12 【走馬觀花】滕州荊河公園、龍泉廣場 57P
- 13 【走馬觀花】驩城更名廣場、薛城奚仲廣場 41P
- 14 【走馬觀花】中捷產業園、愛旅房車公司、滄州鐵獅子 58P
- 15 【走馬觀花】安徽碭山看梨花 36P
- 16 【走馬觀花】毛遂墓、薛國故城、孟嘗君陵園 46P
- 17 【走馬觀花】水泊梁山走一走 99P
- 18 【走馬觀花】徐州珠山「好人園」 50P
- 19 【武漢訪友之十】大別山——西九華山掠影 67P
- 20 【武漢訪友之九】西九華山——留夢河谷 49P
- 21 【武漢訪友之八】湖北麻城烈士陵園 64P
- 22 【武漢訪友之七】中國地質大學裡面轉一轉 76P
- 23 【武漢訪友之六】逸夫博物館看地球滄海桑田 89P
- 24 【武漢訪友之五】逸夫博物館看生命起源與進化 97P
- 25.【武漢訪友之四】中國地大特色礦物精品展 91P
- 26 【武漢訪友之三】黃鶴樓 87P
- 27 【武漢訪友之二】隨州博物館 77P
- 28.【武漢訪友之一】隨州曾侯乙墓 55P
- 29.我要去內蒙之十:天下第一關——山海關 43P
- 30 我要去內蒙之九: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71P
- 31.我要去內蒙之八:瀋陽故宮博物院(2) 73P
- 32.我要去內蒙之七:瀋陽故宮博物院(1) 76P
- 33 我要去內蒙之六:劉老根大舞台 43P
- 34 我要去內蒙之五:塔敏查干沙漠 50P
- 35.我要去內蒙之四:通遼大青溝景區 51P
- 36 我要去內蒙之三:阿魯科爾沁旗吃午飯 40P
- 37 我要去內蒙之二:七鍋山地質公園 90P
- 38 我要去內蒙之一:過赤峰市巴林右旗 58P
- 39.宿遷項王故里一游 82P
- 40 參觀江蘇洋河酒業集團 79P
- 41.遊覽洪澤湖濕地公園 73P
- 42 到雙溝酒廠參觀學習 79P
- 43.【曲阜一日游】游孟府 82P
- 44.【曲阜一日游】游孟廟 98P
- 45 【太行山二日游】紅豆峽 99P
- 46 【太行山二日游】八泉峽 99P
- 47 【亳州一日游】中藥材市場、青瓷潭酒廠 33P
- 48 【亳州一日游】曹操地下運兵道 50P
- 49 【亳州一日游】華祖庵(華佗紀念館) 45P
- 50 【亳州一日游】廟會廣場(老錢莊) 21P
- 51 【亳州一日游】花戲樓(大關帝廟) 64P
- 52 【菏澤漫遊】菏澤帝堯陵 32P
- 53 【菏澤漫遊】趙王河公園 29P
- 54 【菏澤漫遊】鄆城水滸好漢城 80P
- 55 【菏澤漫遊】鄆城唐塔 11P
- 56 【菏澤漫遊】鄆城黨校的五天幸福生活 87P
- 57 【菏澤漫遊】巨野去看農民畫(昌邑故城、付氏民居) 76P
- 58 【菏澤漫遊】巨野博物館 95P
- 59 【菏澤漫遊】巨野花冠酒業 60P
- 60 【菏澤漫遊】巨野金山公園 67P
- 61 【菏澤漫遊】單縣呂后廟 27P
- 62 【菏澤漫遊】湖西「小延安」——張寨 45P
- 63 【菏澤漫遊】單縣湖西革命歷史紀念館 36P
- 64 【菏澤漫遊】單縣牌坊廣場 63P
- 65 【菏澤漫遊】單縣浮龍湖 90P
- 66 【菏澤漫遊】定陶成海看牆繪 51P
- 67 【菏澤漫遊】定陶仿山堌堆 17P
- 68 【菏澤漫遊】定陶七股栢林 14P
- 69 【菏澤漫遊】定陶法源寺 32P
- 70 【菏澤漫遊】定陶黃店看玫瑰 60P
- 71 【菏澤看牡丹】中國牡丹園 68P
- 72 【菏澤看牡丹】曹州牡丹園 57P
- 73 【菏澤看牡丹】曹州百花園 67P
- 74 【冠縣一游】 武訓先生紀念館 48P
- 75 【冠縣一游】 中華第一梨園 52P
- 76 【徐州一日游】 賈汪區馬庄 33P
- 77 【徐州一日游】 潘安水鎮 63P
- 78 【徐州一日游】 墨上集民俗文化園 83P
- 79 【徐州一日游】 豐縣漢皇祖陵 34P
- 80 【南京二日游】之四 古秦淮 68P
- 81.【南京二日游】之三 梅花山 89P
- 82.【南京二日游】之二 明孝陵 50P
- 83.【南京二日游】之一 玄武湖 78P
- 84 中達海南之旅(十二)海南島返程 46P
- 85 中達海南之旅(十一)興隆熱帶植物園 63P
- 86 中達海南之旅(十)興隆咖啡文化博覽園 55P
- 87 中達海南之旅(九)萬寧首創奧特萊斯 42P
- 88 中達海南之旅(八)興隆銀湖酒店 63P
- 89 中達海南之旅(七)天涯海角、聖旨博物館 91P
- 90 中達海南之旅(六)鰲山壽谷 52P
- 91 中達海南之旅(五)南山文化旅遊區 93P
- 92 中達海南之旅(四)日月灣、興隆華僑橡膠博物館 55P
- 93 中達海南之旅(三)分界洲島 90P
- 94 中達海南之旅(二)博鰲亞洲論壇、玉帶灘 71P
- 95 中達海南之旅(一)鄭州飛海口 62P
- 96 大東北自駕游之卅一:我不想說再見 84P
- 97 大東北自駕游之三十:世博園四 87P
- 98 大東北自駕游之廿九:世博園三 66P
- 99 大東北自駕游之廿八:世博園二 82P
- 100 大東北自駕游之廿七:世博園一 84P
- 101 大東北自駕游之廿六:夜驅奈曼旗尋找沙漠 79P
- 102 大東北自駕游之廿五:楊靖宇將軍殉國地 75P
- 103. 大東北自駕游之廿四:行走在美麗的長白山脈 79P
- 104.大東北自駕游之廿三:過鏡泊湖進入吉林省 76P
- 105 大東北自駕游之廿二:興凱湖訪友到農家 74P
- 106.大東北自駕游之廿一:虎頭要塞 76P
- 107.大東北自駕游之二十:中國東極黑瞎子島 79P
- 108 大東北自駕游之十九:三江平原看北大荒 79P
- 109.大東北自駕游之十八:沿小興安嶺去伊春 83P
- 110 大東北自駕游之十七:五大連池看火山 76P
- 111 大東北自駕游之十六:神秘大興安嶺 84P
- 112.大東北自駕游之十五:神州北極后看白樺林 83P
- 113 大東北自駕游之十四:漠河北極村 86P
- 114 大東北自駕游之十三:中國冷極根河 78P
- 115 大東北自駕游之十二:額爾古納到根河 72P
- 116 大東北自駕游之十一:再進大興安嶺 61P
- 117.大東北自駕游之十:美麗的海拉爾河谷 76P
- 118 大東北自駕游之九:滿洲里看國門 71P
- 119 大東北自駕游之八:紅色滿洲里 76P
- 120 大東北自駕游之七:過諾門罕戰役遺址 77P
- 121 大東北自駕游之六:阿爾山中蒙口岸 71P
- 122 大東北自駕游之五:過烏蘭毛都草原 72P
- 123 大東北自駕游之四:桃木和蘇木草地打個滾 73P
- 124 大東北自駕游之三:錫林郭勒大草原 62P
- 125 大東北自駕游之二:過錫林浩特市 70P
- 126 大東北自駕游之一:北出張家口 70P
- 127 西藏自駕五人行(二十一)平遙古城、太行山 83P
- 128 西藏自駕五人行(二十)沙坡頭、再見黃河 69P
- 129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九之二)張掖丹霞地貌 85P
- 130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九之一)河西走廊、嘉峪關 67P
- 131.西藏自駕五人行(十八之三)敦煌莫高窟、玉門 81P
- 132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八之二)大草灘、阿克塞 55P
- 133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八之一)柴達木盆地、當金山 62P
- 134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七之二)崑崙河谷、無極龍鳳宮 63P
- 135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七之一)昆崙山 62P
- 136.西藏自駕五人行(十六之二)可可西里 74P
- 137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六之一)唐古拉山口 69P
- 138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五之四)念青唐古拉山、那曲 72P
- 139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五之三)納木錯 59P
- 140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五之二)那根拉山口 47P
- 141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五之一)天路,羊八井 51P
- 142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四之三)大昭寺 60P
- 143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四之二)布達拉宮 73P
- 144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四之一)藏文化遊覽 72P
- 145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三之三)布達拉宮夜景 52P
- 146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三之二)拉薩河、墨竹工卡 51P
- 147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三之一)林拉公路、米拉山口 56P
- 148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二之四)雅魯藏布江大峽谷 68P
- 149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二之三)過林芝回遊雅魯藏布江 63P
- 150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二之二)色季拉山 61P
- 151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二之一)魯朗林海 68P
- 152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一之五)波密縣、通麥天險 68P
- 153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一之四)松宗鎮看盔甲山 66P
- 154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一之三)帕龍江看冰川 58P
- 155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一之二)然烏湖 55P
- 156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一之一)安久拉山 56P
- 157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之六)怒江大峽谷 60P
- 158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之五)怒江七十二拐 54P
- 159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之四)業拉山 59P
- 160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之三)東達山 65P
- 161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之二)瀾滄江 59P
- 162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之一)拉烏山 65P
- 163 西藏自駕五人行(九之四)靈芝河、芒康縣 58P
- 164 西藏自駕五人行(九之三)巴塘縣、金沙江 52P
- 165 西藏自駕五人行(九之二)挖蟲草、海子山 52P
- 166 西藏自駕五人行(九之一)理塘感受高反 52P
- 167 西藏自駕五人行(八之三)茶馬古道、卡子拉山口 68P
- 168 西藏自駕五人行(八之二)木雅聖地、新都橋 57P
- 169 西藏自駕五人行(八之一)再上折多山 67P
- 170 西藏自駕五人行(七)跑馬山 70P
- 171 西藏自駕五人行(六)康定縣 29P
- 172 西藏自駕五人行(五之三)受困折多山 48P
- 173 西藏自駕五人行(五之二)大渡河、瀘定橋 39P
- 174 西藏自駕五人行(五之一)過二郎山 45P
- 175 西藏自駕五人行(四之二)汶川地震遺址 48P
- 176 西藏自駕五人行(四之一)都江堰 68P
- 177 西藏自駕五人行(三)重慶朝天門、渣滓洞 52P
- 178.西藏自駕五人行(二)三峽大壩 61P
- 179 西藏自駕五人行(一)過襄陽至宜昌 2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