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11.11購物節,至高11111元等你領
最新驢友遊記 >motto的空間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四之三)大昭寺

2024-05-26 11:35:43 motto 閱讀:2083 積分:2089
    相關景區的詳細攻略:

    讓我們再看一眼。

    拉薩大昭寺 @motto


    拉薩大昭寺 @motto


    拉薩大昭寺 @motto

    下個目標,我們將步行去看大昭寺。

    拉薩大昭寺 @motto

    大昭寺西門不遠,一小廣場,氂牛是主題。

    拉薩大昭寺 @motto


    拉薩大昭寺 @motto


    拉薩大昭寺 @motto

    大路邊,虔誠的信徒,面對大昭寺,行著最尊貴的禮。

    拉薩大昭寺 @motto

    大昭寺門口留個影。

    拉薩大昭寺 @motto

    國外遊客。

    拉薩大昭寺 @motto


    拉薩大昭寺 @motto

    因為已超過買票時間,也是為了省點錢,沒有購買門票。

    在寺外看看。

    拉薩大昭寺 @motto

    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覺康"(藏語意為佛殿),位於拉薩老城區中心,是一座藏傳佛教寺院,是藏王松贊干布建造,拉薩之所以有"聖地"之譽, 與這座佛像有關。寺廟最初稱"惹薩",後來惹薩又成為這座城市的名稱,並演化成當下的"拉薩"。大昭寺建成后,經過元、明、清歷朝屢加修改擴建,才形成了現今的規模。

    拉薩大昭寺 @motto

    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在藏傳佛教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大昭寺是西藏現存最輝煌的吐蕃時期的建築,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結構建築,並且開創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廟市局規式。

    環大昭寺內中心的釋迦牟尼佛殿一圈稱為"囊廓",環大昭寺外牆一圈稱為"八廓",大昭寺外輻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以大昭寺為中心,將布達拉宮、藥王山、小昭寺包括進來的一大圈稱為"林廓"。這從內到外的三個環型,便是藏民們行轉經儀式的路線。

    拉薩大昭寺 @motto

    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爾、印度的建築風格,成為藏式宗教建築的千古典範。

    寺前終日香火繚繞,信徒們虔誠的叩拜在門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長頭的深深印痕。萬盞酥油燈長明,留下了歲月和朝聖者的痕迹。

    拉薩大昭寺 @motto

    公元1409年,黃教開山鼻祖宗喀巴在大昭寺創立傳昭大法會,並將之確立為藏傳佛教界最大的法事活動,從此黃教聲名鵲起.法會期間各大寺廟的僧人云集此院,觀看被寺廟推選出的傑出僧人進行激烈的答辯。院落東側有數排酥油燈,白天也總是長明不滅。由這裡各個家庭的人負責加酥油。

    拉薩大昭寺 @motto

    在拉薩,藏族人也喜歡將以大昭寺為主的八角街一帶稱為"拉薩",藏文意思是佛地,你還可以看到朝拜者在大昭寺門口磕長頭,場面感人,可見大昭寺在拉薩人的心目中的地位之高,還有更多的人每天圍繞著大昭寺轉經,很多僧人也在大昭寺附近擺開架勢,向過路的人唱經化緣。

    拉薩大昭寺 @motto


    拉薩大昭寺 @motto


    拉薩大昭寺 @motto


    拉薩大昭寺 @motto

    大昭寺建造時曾以山羊馱土,因而最初的佛殿曾被命名為"羊土神變寺"。

    1409年,格魯教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為歌頌釋迦牟尼的功德,召集藏傳佛教各派僧眾,在寺院舉行了傳昭大法會,后寺院改名為大昭寺。也有觀點認為早在9世紀時已改稱大昭寺。清朝時,大昭寺曾被稱為"伊克昭廟"。

    拉薩大昭寺 @motto


    拉薩大昭寺 @motto


    拉薩大昭寺 @motto

    普及點藏族服飾知識。

    看看藏族婦女的服裝。

    幫典即圍裙,是藏族特有的裝束,是已婚婦女必備的裝飾品,幫典顏色,或艷麗強烈,或素雅嫻靜。

    藏帽式樣繁多,質地不一。有金花帽、氆氌帽等一二十種.藏靴是藏族服飾的重要特徵之一,常見的有「松巴拉木」花靴,靴底是棉線皮革做的。

    頭飾佩飾在藏裝中佔有重要位置,佩飾以腰部的佩褂最有特色,飾品多與古代生息生產有關.講究的還鑲以金銀珠寶、頭飾的質地有銅、銀、金質雕鏤器物和玉、珊瑚、珍珠等珍寶。

    拉薩大昭寺 @motto

    藏袍是藏族的主要服裝款式,種類很多,從衣服質地上可分錦緞、皮面、氆氌、素布等、藏袍花紋裝飾很講究,過去僧官不同品級,嚴格區分紋飾。

    藏袍較長,一般都比身高還長,穿時要把下部上提,下擺離腳面有三、四十公分高、紮上腰帶。

    藏袍可分牧區皮袍、色袖袍、農區為氆氌袍,式樣可分長袖皮袍,工布寬肩無袖、無袖女長袍和加珞花領氆氌袍,男女穿的襯衫有大襟和對襟兩種,男襯衫高領女式多翻領,女衫的袖子要比其他衣袖長40公分左右。跳舞時放下袖子,袖子在空中翩翩起舞,非常優美。

    拉薩大昭寺 @motto

    藏族人民有一個"先有大昭寺,後有拉薩城"的說法,大昭寺在拉薩市具有中心地位,不僅是地理位置上的,也是社會生活層面的。

    傳說一:傳說大昭寺寺址最早是一片湖,松贊干布曾在此湖邊向尺尊公主許諾,隨戒指所落之處修建佛殿,孰料戒指恰好落人湖內,湖面頓時遍布光網,光網之中顯現出一座九級白塔。於是,一場以千隻白山羊馱土建寺的浩蕩工程開始了。

    拉薩大昭寺 @motto

    傳說二:兩位公主各自帶來了一尊珍貴的釋迦牟尼的佛像。作為最貴重的陪嫁,尼泊爾公主帶來的是釋迦牟尼八歲時的等身像;文成公主從內地的長安請來的是另一尊十二歲的釋迦牟尼等身佛像。藏民公認這兩尊佛像是最早進入雪域高原的佛像,然後為了供養這麼神聖的佛像,松贊干布就開始修建西藏佛教歷史上最早的佛教建築物。便是大昭寺和小昭寺了。

    拉薩大昭寺 @motto

    傳說三:相傳建大昭寺時,幾次均遭水淹。文成公主解釋說,整個青藏高原是個仰卧的羅剎女。這個魔女呈人形,頭朝東,腿朝西仰卧臂,大昭寺所在的湖泊原來正好是羅剎女的心臟,湖水乃其血液。所以文成公主說大昭寺必須填湖建寺,首先把魔女的心臟給鎮住。然後文成公主還同時推薦了另外十二個小寺院在邊遠地區,鎮住魔女的四肢和各個關節,共建了十三座寺院。

    拉薩大昭寺 @motto

    按照文成公主所選的位置,建寺首先要填湖。當時主要的運輸工具是依靠山羊背著裝著沙和土的袋子。就這樣把這個湖泊給填平了,給大昭寺奠定了基礎。其實拉薩這兩個字就是從大昭寺演變而來的。最早拉薩不叫LASA,古文書上都是RASA(即"惹薩"),RA是山羊,SA是土地,意思是山羊建的地方。後來因為修建了這樣神聖納佛殿,裡面供奉了佛祖的像,有佛經、佛塔,還有四面八方的信徒來這裡朝聖,大家都認為這個地方是佛地,所以又改稱拉薩--LA在藏語里是佛的意思,SA是地。

    拉薩大昭寺 @motto


    拉薩大昭寺 @motto

    在這裡見得最多的是等身長頭。

    等身長頭是西藏佛教的一種拜佛儀式,以三步一扣的形式表達對佛祖的無上崇敬。在西藏隨處可見這樣的一道風景,許多人從家鄉出發,向著佛教聖地拉薩朝拜,請求佛祖實現自己的願望。

    拉薩大昭寺 @motto

    在西藏,不論是在通衢大道還是在山間小道上,我們偶爾會看到一些向著聖地拉薩叩等身長頭的身影,這些身影,在全國,乃至在全世界,也絕對稱得上是一道獨有的風景。叩等身長頭是在藏傳佛教盛行的地區信徒與教徒們一種虔誠的拜佛儀式。一般這些教徒或信徒們會在手、膝蓋上佩著護具,前身掛一毛皮衣物,不懼千辛萬苦,從家鄉出發,三步一叩地向聖地拉薩進發。

    拉薩大昭寺 @motto

    等身長頭是有一定的講究的,首先取立正姿勢,口中念念有詞,多為誦"唵嘛呢叭咪哄"這"六字真言",相當於漢族佛教徒常誦的"南無阿彌陀佛"這類的誦語,一邊雙手合十,高舉過頭,然後行一步;雙手繼續合十,移至面前,再行一步;雙手合十移至胸前,邁第三步時,雙手從胸前移開,與地面平行前伸,掌心朝下俯地,膝蓋先著地,然後全身匍匐著地,額頭輕叩地面。這樣,三步一叩的等身長頭的一個周期才算結束,然後再站起,以此往複,步步趨往心中的聖地拉薩。

    拉薩大昭寺 @motto

    據說,叩等身長頭的每一動作都是有其含意的。雙手合十,象徵領受了佛的旨意和教誨;雙手合十舉過頭頂和移至面前、移至胸前,表示心、口、意與佛和合為一。叩拜時,心發所願,口訴祈求,這樣才能實現心中的願望。

    拉薩大昭寺 @motto


    拉薩大昭寺 @motto

    叩等身長頭與現在嚮往聖地拉薩的旅遊者可不是一回事,為了表示對佛的極端虔誠,這些人一路上不得參加任何娛樂活動,有些更嚴厲些的,甚至一行人在路上不準互相講話,如果非講不可了,要先默誦經文以求贖罪后,才能開口。而且在叩拜的路上,絕對不允許有一絲的取巧的。據說,有一群叩拜者從青海到拉薩,在翻越一處雪山時,因雪深過膝蓋,無法叩拜,他們就拿繩子丈量過去,在拉薩每人補叩了同等長度的等身長頭。遇到河流等無法叩拜的地方,都要在拉薩補叩同等長度的距離,以示虔誠。

    拉薩大昭寺 @motto


    拉薩大昭寺 @motto


    拉薩大昭寺 @motto


    拉薩大昭寺 @motto


    拉薩大昭寺 @motto

    "轉山「是一種盛行於西藏等地區的莊嚴而又神聖的宗教活動儀式,在西藏許多地方都有轉山的習俗。轉山的習俗源自雍仲本教,也是古象雄時代所留傳下來的。

    拉薩大昭寺 @motto

    特別是每當藏曆馬年的時候,轉山就是個盛會,參加的人數相當的龐大。因為藏曆馬年轉山一圈,相當於其他年份的十三圈。所以一般信徒是不會錯過這個轉山機會。

    拉薩大昭寺 @motto

    雍仲本教徒轉山方向是沿逆時針方向轉。雍仲本教是西藏古代盛行的一種原始佛教,最初流行於阿里一帶,雍仲本教的興起,已經融入了大量來自象雄西部古代波斯文化的內容,其教義更為嚴密,體系更為完整,儀軌禮制更加趨於制度化。雍仲本教的出現,給象雄文化帶來了許多新的內容。雍仲本教從象雄擴散並佔領了整個藏區的宗教統治地位。

    拉薩大昭寺 @motto

    轉山,山原指的是神山,佛經上說居於世界最高的山,即須彌山。須彌山在佛教中被稱為世界的中心,據說是佛祖釋迦牟尼的道場,在印度教中它又是濕婆大神的殿堂,人們多以為它只不過是一處虛幻的所在,一座概念的山,殊不知,它竟是一座現實的山。《大藏經·俱舍論》記載:從印度往北走過九座山,有座"大雪山",這就是綿延千里的岡底斯山脈的主峰崗仁布欽。崗仁布欽,藏語意為"雪山之寶"。相傳佛祖釋迦牟尼尚在人間時,守護十方之神、諸菩薩、天神、人、阿修羅( 古印度神話中的一種惡神)和天界樂師等都雲集在神山周圍,時值馬年,因此,馬年便成為崗仁布欽的本命年。

    拉薩大昭寺 @motto

    據說朝聖者來此轉山一圈,可洗盡一生罪孽;轉山十圈可在五百輪迴中免下地獄之苦;轉山百圈可在今生成佛升天;而在釋迦牟尼誕生的馬年轉山一圈,則可增加一輪十二倍的功德,相當於常年的十三圈。

    轉山人需在57公里長,海拔4800米至5723米處的轉山路上行走或叩頭,快者日夜兼程當天可轉完,而一般人則2到3天時間轉一圈。神山周圍有扎布熱寺、確古寺、哲熱寺和祖珠寺4個小寺,寺雖小,但每個寺廟都有許多的故事和傳說,轉山一定要拜這些小寺,這是轉山的一部分。

    拉薩大昭寺 @motto

    信徒們之所以如此虔誠,是因為他們相信人要承受六道輪迴之苦。只有兩個辦法可以免除,其一修成活佛,這很困難。另外的辦法就是轉山,他們相信繞神山轉可以洗清一生罪孽,可以在輪迴中免遭墮入無間地獄,甚至脫離六道輪迴來世成佛。

    如果在轉山中死去,被認為是一種造化,因此轉山朝聖者總是年年不斷。

    拉薩大昭寺 @motto


    拉薩大昭寺 @motto


    拉薩大昭寺 @motto


    拉薩大昭寺 @motto

    寺院周圍,很多店鋪。看著絡繹不斷的轉山人,在一家店裡,老於、老張各給自家小子買了一個牛頭,400多;老周、老聶、老謝零星的買了一些手鐲、原石、天珠、藏香。

    拉薩大昭寺 @motto

    很幸運,老謝無意把身份證掉在了店門口,當一對小戀人似的年輕人把身份證直接送達他手裡的時候,我們都呆住了:

    My God!Why?

    要知道,在西藏沒有身份證,寸步難行!

    謝謝小夥子!謝謝大昭寺!

    拉薩大昭寺 @motto


    拉薩大昭寺 @motto

    這裡,也來了一場說下就下的雪雨。雪團像毛絨絨的膠狀物,大片大片地落在地上,很快就化了。轉山的人們毫無反應,依然若無其事地走著自己的路。

    那一刻,我們連心跳都靜止了。

    拉薩大昭寺 @motto

    回賓館的路上從小昭寺門口經過,沒有停留,留點未知的記憶吧。

    拉薩大昭寺 @motto

    林廓北路。

    拉薩大昭寺 @motto


    拉薩大昭寺 @motto


    拉薩大昭寺 @motto

    晚上在哪裡吃的飯,忘記了。

    遊記相冊 @motto

    用了點當地啤酒。

    拉薩大昭寺 @motto

    飯後,水源碰巧遇到一位菏澤老鄉在賓館附近開的特產店,一起集體採購。

    拉薩大昭寺 @motto

    店主小夫婦很熱情,一個是菏澤的,一個是開封的,交流沒有障礙,親近了很多。

    店主還留下了微信號,大家如需要購買西藏特產,可以聯繫我們,一定告知。不是做廣告,價錢很合適。

    已經深夜,打點行裝,明天繼續北上。

    景區的其他遊記
    motto的遊記:
    微信訂閱:相約久久,贈送9000景點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