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驢友遊記 >motto的空間

【武漢訪友之五】逸夫博物館看生命起源與進化

2024-12-23 11:03:10 motto 閱讀:2530 積分:2000

    進入生命起源與進化展廳。

    遊記相冊 @motto

    生命究竟是怎樣起源的?這個問題存在著多種臆測和假說,並有很多爭議,是現代自然科學正在努力解決的重大問題。現在學術界普遍接受的是由《物種起源》和米勒實驗為理論基礎的化學起源說 。隨著認識的不斷深入和各種不同的證據的發現,人們對生命起源的問題將會有更深入的研究。

    遊記相冊 @motto

    生命起源學說主要流行以下幾種觀點:創造論(或神造說);宇宙生命論(或生命外來論);自然發生論,又稱「自生論」或「無生源論」;化學起源說等。迄今為止,生命的起源可以描述成:在40億年前的地球上,由無機分子合成的有機小分子,聚集在熱泉口或者火山口附近的熱水中,通過聚合反應,形成了生物的大分子,這些大分子進行自我複製,自我選擇,進而通過分子的自我組織,並複製和變異,從而形成核酸和活性蛋白質,同時分隔結構同步產生,最後在基因控制下的代謝反應,為基因的複製和蛋白質的合成提供能量,這樣一個由生物膜包裹著的具有能自我複製的原始細胞,就在地球上產生了。這個原始細胞可能是異養的,或者是化學自養的,可能類似於現代生物在熱泉附近的嗜熱古細菌。這個短短的描述,就把生命起源的過程基本上描述了。

    遊記相冊 @motto

    生命起源之後,就是漫長的進化過程。

    生物進化是指一切生命形態發生、發展的演變過程。1762年,瑞士學者邦尼特最先將此詞應用於生物學中。後來,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理論也是基於這一理論而誕生。

    遊記相冊 @motto

    地球上的生命,從最原始的無細胞結構狀態進化為有細胞結構的原核生物,從原核生物進化為真核單細胞生物,然後按照不同方向發展,出現了真菌界、植物界和動物界。植物界從藻類到裸蕨植物再到蕨類植物、裸子植物,最後出現了被子植物。動物界從原始鞭毛蟲到多細胞動物,從原始多細胞動物到出現脊索動物,進而演化出高等脊索動物──脊椎動物。脊椎動物中的魚類又演化到兩棲類再到爬行類,從中分化出哺乳類和鳥類,哺乳類中的一支進一步發展為高等智慧生物,這就是人。

    遊記相冊 @motto

    下面一起走進亦真亦幻的時空隧道,通過一件件化石的碎片,來感受生命起源之神奇,生物進化之悲壯。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鎮館之寶:如花似畫的海百合化石。

    遊記相冊 @motto

    海百合化石因其外形似「百合花」而得名。但它不是植物,而是棘皮動物大家庭中的一員。一個理想的海百合由根、莖和冠三個部分組成,但大多數化石不完整。地大逸夫博物館的海百合化石產自貴州關嶺,距今2.3億年,特徵清晰,保存完整,面積達15平方米,為世界之最。而且整個造型如花似畫,令人嘆為觀止。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鎮館之寶:恐龍化石珍品。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體長10.5米、體高6.1米的恐龍化石珍品——黑龍江滿洲龍化石。

    遊記相冊 @motto

    博物館在展覽內容上將地學的科學性、知識性、通俗性、趣味性有機融合,展陳技術上採用聲光電技術、高科技手段、模擬及模擬技術,設計製作典型的地質景觀和互動技術,寓教於樂。社會各界特別是廣大青少年通過博物館開展的各種科普教育活動,加深了對保護環境、珍惜資源、抵禦災害的認識,加深了對樹立科學態度、弘揚科學精神的領悟,加深了對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理解,是公認的「地質世界之窗」。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鸚鵡嘴龍又譯鸚鵡龍,在希臘文意為「鸚鵡蜥蜴」,是角龍下目鸚鵡嘴龍科的一屬,生存早白堊紀的亞洲,約1億2320萬年前到1億1000萬年前。鸚鵡嘴龍和原角龍、三角龍等恐龍都具有一張類似鸚鵡一般帶勾的鳥嘴,科學家由它的體形及生存年代來推斷,認為鸚鵡嘴龍可能是大部分角龍類恐龍的祖先。

    遊記相冊 @motto

    長度和完整程度在世界上位居第一的魚龍化石之王——梁氏關嶺魚龍化石。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鎮館之寶:恐龍蛋化石。

    遊記相冊 @motto

    恐龍是卵生動物,靠生蛋孵化繁殖後代。在地大逸夫博物館的生命起源與進化展廳,有一窩非常奇特的長形恐龍蛋化石,產於我國江西,距今約7000萬年。蛋化石數量達20枚,分為3層,放射狀排列,真實地反映了恐龍下蛋的特點,這在世界上也極為罕見。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世界海龍之王——黃果樹安順龍。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古無脊椎動物。腕足綱的一屬。殼瓣大而隆凸,近於圓形。腹殼的殼喙彎曲如鉤,形似鴞喙。殼面平滑,無飾紋。生存於中泥盆世。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無盾龜,古龜類的一屬,屬隱頸龜類,甲殼上角質盾片常退化,有緣板,腹甲後葉縮小,生活於淡水中。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中華角石, 外型如同寶塔一樣,所以還有寶塔石、直角石、竹筍石、太極石、塔影石。該石為古生物化石,外形呈圓錐形,一頭尖,一頭寬,表面發育有節、豎紋等,將它倒置有如一座寶塔,其石面有二三十節環狀圈紋突起,亦猶似竹筍,如果剖面是橫向,則似一幅太極圖。角石經過鑿磨,倩影外露,景緻高貴典雅,光彩照人,極具觀賞性。

    中華震旦角石是一種非常兇猛的肉食動物,殼長可達二米以上,多數在幾十公分至一米之間。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蝙蝠蟲俗名蝙蝠石。完整蟲體長3~8cm,其中以尾甲形態最具鑒別意義,尾部具一對強大的前肋刺,對稱生於左右兩側,其間為鋸齒狀小刺。當尾甲完整呈清晰的立體狀保存而且大小相間,形似群鳥飛翔。蝙蝠蟲多保存在質地細緻的泥灰岩和鈣質頁岩中,利用其加工製作的硯台,被稱為「多蝠硯」。主產華北區,尤以魯西最盛,湘西及雲南中越交界處也有產出。時代屬晚寒武世。

    2010年,著名山東化石獵人(網名:32℃野鴿子)發現完整蝙蝠蟲整蟲,並在化石網公布,從而打破了自蝙蝠蟲發現至今110餘年的蝙蝠蟲化石無整蟲的論述,為蝙蝠蟲的研究提供了最直接的證據。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克魯斯跡又稱為二葉石,遺迹化石的一種。外觀為形成於岩層表面的縱向伸延的二葉型潛穴化石,是一種淺的內外肢爬掘凹痕(從上層岩石底面看是凸痕),兩排肋形斜脊,近V字形斜交,常被中脊分開,偶有外邊緣光滑或頰刺划痕。

    克魯斯跡被認為是三葉蟲在鬆軟沉積中活動的爬痕,屬於遺迹化石,因此其結構通常不規則,沒有微細生物結構,主要保存在砂岩、泥岩等岩層的層面上。分佈於全世界的古生代海相地層中,與三葉蟲同現同滅,晚前寒武紀——二疊紀。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樹化石講解請看【武漢訪友之七】中國地質大學裡面轉一轉。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薄氏遼寧枝,松柏綱,松柏類帶葉的長枝和短枝。是熱河生物群的重要植物之一。此種化石多以脫落的帶葉小枝廣泛分於遼西的晚侏羅世湖泊沉積中,可能生長於湖岸的斜坡上。葉體厚革質狀,表皮細胞及副衛細胞強角質化,氣孔深陷,可能適應半乾旱氣候。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錐葉蕨,為真蕨目蚌殼蕨科的化石植物。早侏羅世開始出現,至中侏羅世則廣泛分佈,在早白堊世潮濕的暖溫帶植物群中也起一定的作用,到早白堊世晚期衰退。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永順湘西蟲生存年代為早奧陶世,產自湖南。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滿洲龜是1995年在中國遼寧省北票地區發現的一種滿洲龜化石。大約生活在1億5000萬年-1億4500萬年的晚侏羅紀-早白堊紀時期。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王冠蟲是古無脊椎動物,三葉蟲綱的一屬。頭部邊緣有一列突起的小瘤,狀似王冠,因此而得名。尾部中軸分節較兩旁肋葉分節數目多,完整蟲長3-6cm。王冠蟲的生存時代屬中志留紀。我國南部最多,主產川南、黔北、鄂西,皖南也有產出,日本也有發現。王冠蟲生活於淺海海域。

    中國王冠蟲化石是早古生代的重要化石之一,是劃分和對比寒武紀地層的重要依據。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凌源潛龍化石發現於遼寧省凌源市,為熱河生物群的一份子,化石以產地凌源命名。凌源潛龍是長頸雙弓類水生爬行動物中的一種,生活在距今1.25億前的晚侏羅紀—早白堊紀。根據生物形態,古生物學家指出:凌源潛龍的長頸,反映該動物適應湖泊環境,以食魚蝦等動物為生。同時,凌源潛龍也是中國發現的第一個來自中生代湖泊沉積中的長頸水生爬行動物。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狼鰭魚是原始的真骨魚類,種類很多,為中生代後期、東亞地區的特有魚類。據相關資料介紹現已絕滅。多數種類牙齒較小,可能以浮游生物為食,但中華狼鰭魚,甘肅狼鰭魚和室井氏狼鰭魚的牙齒略大,可以捕食小昆蟲和昆蟲卵。狼鰭魚主要分佈於我國北部。是我國遼西,北票市數量最多,是我國分佈最廣的魚類之一,狼鰭魚一般保存完好,屬靜水環境下的原地埋藏。從化石埋藏的密集情況看,該魚似有群游的習性。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篇幅所限,下篇繼續逸夫博物館看地球滄海桑田。


    motto的遊記:
    微信訂閱:相約久久,贈送9000景點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