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二日游】之二 明孝陵
3月5日,起了個大早。
因為明孝陵景區公園對早起的南京人免票,所以我們也享受一次南京人的國民待遇。
因為起得早,剛進公園啥東西都模模糊糊的,更添几絲神秘。
明孝陵位於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東毗中山陵,南臨梅花山,位於鐘山風景名勝區內,是明太祖朱元璋與其皇后的合葬陵寢。因皇后馬氏謚號「孝慈高皇后」,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其佔地面積達170餘萬平方米,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
第一部分是蜿蜒曲折的陵墓神道。自下馬坊至孝陵正門(文武方門),包括下馬坊、神烈山碑、大金門、神功聖德碑及碑亭(俗稱四方城)、神道石刻和御河橋。
石望柱之後是東西相對而立的翁仲,有武將、文臣各2對,共8尊,高各為3.18米,石人石獸的體型都很巨大,是明代石刻的藝術珍品。
神道向北18米的盡頭為欞星門,存石柱礎6個,已重新修復。從遺迹看,欞星門應是三開間的建築。過欞星門折向東北275米,即到御河橋,也稱金水橋。
大金門位於下馬坊西北750餘米處,是孝陵的第一道正南大門。大金門原為黃色琉璃瓦重檐式建築,現存磚石砌築的牆壁,下部為石造須彌座,面闊26.66米,進深8.09米,牆壁辟有3個券門洞,中門較高為5.05米,左右兩門高4.25米。
因為天黑,下馬坊和神烈山碑沒注意就過去了。
下馬坊是一座二間柱的石牌坊,面闊4.94米、高7.85米,坊額上刻「諸司官員下馬」6個楷書字,告示進入明孝陵的官員必須下馬步行,以示對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尊敬。
神烈山碑位於下馬坊東邊36米處,是明嘉靖十年(1531年)立,正面陰文雙鉤淺刻「神烈山」3字,原有碑亭,現已不存在,僅存四角石柱礎。神烈山碑是明嘉靖十年改鐘山為神烈山時而立。再向東17米處有一塊卧碑,為「禁約碑」,是明崇楨十四年(1641年)立,碑文刻禁止損壞孝陵及謁陵的有關9條禁約。
明樓在方城之上,為重檐歇山頂,上覆黃色琉璃瓦,東西長39.45米,南北寬18.47米,南面開3個拱門,其餘三面各開1個拱門,每扇門上面的門釘為9行,每行9顆,以顯示九五之尊。方城明樓以北為直經400米左右的崇丘即是寶頂,也稱寶城,為朱元璋和馬皇后的寢宮所在地。
文武方門是孝陵的正門,原為5個門洞,3大2小,中間3個為拱形門洞,兩邊2個為長方形門洞。廡殿頂上蓋黃色琉璃瓦。清朝同治年間改建為一個門洞,上嵌清石門額,陰刻楷書「明孝陵」3字。1999年重新進行修復,恢復了明代時大門的原貌。現為五門,黃瓦、朱門、紅牆,正門上方懸挂長方形門額,豎書「文武方門」4個鎏金大字。正門東側立有一塊「特別告示」碑,此碑是清宣統元年(1909)所立,以六國文字書寫,警示保護孝陵的注意事項。碑亭后原建有兩御亭,西邊叫宰牲亭,東邊的稱具服殿。
孝陵的主要建築孝陵殿,即享殿,位於碑殿之後。原明代孝陵殿毀於戰火,尚存三層漢白玉須彌座台基,通高3.03米,台基上有大型柱礎64個。台基四角有石雕螭首,大殿前後各有3道踏垛,尚存6塊浮雕雲龍山水大陛石。大殿基長57.30米、寬26.6米,可見當時該建築之宏大。原殿中供奉朱元璋及馬皇后神位。
現存地表建築為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兩次重建的三小間享殿,現殿內是「明孝陵史料陳列室」。享殿後是一片縱深100餘米、寬數十米的空地,是當年露天祭祀的場所,中間有甬道,兩邊林木茂盛。甬道盡頭有石橋,稱大石橋,又稱升仙橋,意思是過了此橋即為「仙界」。橋北是一座寬75米、高16米、進深31米的城堡式建築,稱方城。
治隆唐宋,為清代對明太祖朱元璋統治時期國家綜合國力的評價,清朝沿襲明朝制度,與李唐、趙宋時期相較社會更加繁榮。即幅員遼闊,遠邁漢唐;繁榮似錦,治隆唐宋。
另有康熙御題治隆唐宋碑。康熙南巡,六次遣官拜祭南京明孝陵,五次親往謁陵;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帝南下金陵時,在耳聞目睹南京城的盛況后對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明朝由衷的讚歎之詞,該碑位於今南京鐘山南麓明孝陵內。
乾隆六次南巡,更是次次至明孝陵「拈香奠酒」。且二人祭拜時均行三跪九叩之大參禮,可謂優渥有加。為「禮文隆渥,逾於常祀,是乃千古盛德之舉」。
康乾二帝此舉,不僅包含對前朝的評價,也包含有籠絡廣大漢族地主階級和知識分子人心的目的,這樣做有利於少數民族對漢民族的統治的鞏固和加強。
方城是孝陵寶頂前面的一座巨大建築,外部均用巨型條石建成,東西長75.26米,南北寬30.94米、前高16.25米、后高8.13米,底部為須彌座。方城正中為一拱門,中通圓拱形隧道。由54級台階而上出隧道,迎面便是寶頂南牆,用13層條石砌築。沿方城左右兩側步道即可登上明樓。
從1997年開始,文物工作者利用精密磁測等高科技手段對明孝陵進行了長達6年的考古勘探,地宮經探測被認定位於明孝陵圓形寶頂下面,地宮建築面積根據探測結果竟達4000多平方米,幾乎是已發掘的定陵地宮面積的3倍。明孝陵地宮的具體形制還不能清楚知道,但從明孝陵現存建築、明故宮建築遺存上大量使用石料作為建築基座的現象,以及已經發掘的定陵地宮全部用石材構築的實例可以推斷,孝陵地宮應該也是全部用石材構築的大型殿宇式地下建築。
文史專家大膽猜測了地宮殿堂的設計,參照生人居住的宮殿,因此一般應有主次之分,大跨度條石起券的拱券門作為明孝陵建築的主要特徵在地宮中也許會繼續使用,主大殿應布置成廳堂的樣式,擺放一些祭祀用品,並設一大缸,缸內盛香油,點長明燈。後殿作為地宮的主要部分,按照慣例應是擺放皇帝、皇后棺槨及各種隨葬品的地方,朱元璋與馬皇后的靈柩就停放在後殿的棺床上。
對於一位開國皇帝而言,地宮裡隨葬各種金銀玉器、龍袍錦緞、儀仗用具及生活冥器應該是毋庸置疑的。當然所有的推測都只是猜想,真正的地宮謎底,只有待日後的發掘才能知曉。
明孝陵地宮歷史上沒有一次能夠盜掘成功。之所以至今保存完好,是明孝陵的特殊防盜措施、歷史機緣以及地理位置共同決定的。
經過勘探,明孝陵所在的獨龍阜原本是一座堅固的石頭山。有些皇陵是從上往下扒開一個深穴,建好后再封起來,但明孝陵卻是橫向鑿入山體,從內部掏空建玄宮。這種橫穴式的方法雖然工程浩大,但十分堅固。在沒有炸藥的情況下,古代盜墓賊從頂部向下打盜洞根本行不通。橫穴式設計使墓道成為盜墓賊的唯一通道。為了隱藏好墓道,修建明孝陵的工匠也是費盡心機。通過精密磁測,考古人員探測到,墓道並不是人們想象中在正中間,而是偏在一邊,這種反常規的設計讓許多盜墓賊無功而返。
除了橫穴和側墓道,考古人員還在明孝陵寶頂高高的封土堆下發現了厚厚一層圓潤的鵝卵石。鵝卵石本來應當出現在低洼的山澗中,它們出現在獨龍阜的山頭上只有一個原因——這是人們背上來有意鋪設的,不僅便於雨水迅速滲透到寶頂排水設施中流出去,更為重要的是防盜。這類似於古代一種流沙防盜法,當盜墓賊挖開一個洞時,鵝卵石就會從四面八方滾落下來把洞填滿,這也是現在連盜掘的痕迹都很難找到的原因。
雖然明孝陵採用了三大有效的盜墓措施,但是如果遇上像東陵大盜孫殿英那樣握有重兵和炸藥的軍閥,也難逃一劫,幸運的是,歷史機緣卻讓明孝陵逃脫了這些大賊的魔爪。雖然明代以後南京城屢經戰火,但每個新政權無一例外地對明孝陵加以保護。清朝建立后,通過保護明孝陵,有效消除了江南地區的抗清思想。甚至康、乾二帝每次下江南必定要來明孝陵祭拜,康熙還在陵前立了「治隆唐宋」的石碑。洪秀全、孫中山在南京成立政權后的第一件事也是祭拜明孝陵,以示推翻滿清、恢復中華的決心。
明孝陵躲過賊手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離南京城太近了,只要一有風吹草動,城裡立即會知道,這讓盜掘活動不可能延續太長時間,只有無功而返。
明孝陵是現存建築規模最大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其陵寢制度既繼承了唐宋及之前帝陵「依山為陵」的制度,又通過改方墳為圜丘,開創了陵寢建築「前方后圓」的基本格局。明孝陵的帝陵建設規制,一直規範著明清兩代500餘年20多座帝陵的建築格局,在中國帝陵發展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所以,明孝陵堪稱明清皇家第一陵。這座已有600多年歷史的明代皇家陵墓以其墓主顯赫、規模宏大、形制獨特、背依鐘山環境優美而著名於世,是中國現存最大的陵墓之一。
明孝陵建設在朱元璋死前進行十幾年,朱元璋對其極為用心,耗費的人力物力都是驚人的。這一切既是為了馬皇后,當然也是為了自己。他對馬皇后感情至深,在她去世后再沒冊立皇后,朱元璋一定會與其合葬。
朱棣繼位后還特意為父親在明孝陵豎立「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此後,每年年底皇帝都要到孝陵祭掃,皇族中有人犯事還被罰到孝陵守陵悔過。後來的明朝皇帝一直以南京的紫金山為明朝龍脈所在,對其甚為關注,嘉靖皇帝曾將紫金山改名為『神烈山』,崇禎皇帝還豎立禁止在紫金山採伐、動土的『禁約碑』。
明孝陵代表著明初皇家建築的藝術成就,是中國陵墓建築和陵墓文化的縮影。明孝陵從起點下馬坊至地宮所在地的寶頂,縱深達2600多米,沿途分佈著30多處不同風格、用途各異的建築物和石雕藝術品,整體布局宏大有序,單體建築厚重雄偉,細部裝飾工藝精湛,凝聚了當時政治家、藝術家和建築師們的才智。
明孝陵的開創性地位還體現在其依山勢地形蜿蜒曲折的陵墓神道。明孝陵的神道石刻是中國帝王陵中唯一不呈直線,而是環繞建有三國時代孫權墓的梅花山形成一個彎曲的形狀,形似北斗七星。由衛崗的下馬坊至文武方門的神道長達2400米左右。
明孝陵首開了第一代皇帝陵寢的神道作為後世子孫陵寢共用神道的制度。神道兩邊分佈的12對石像生和4對石人,石刻風格多樣,造型厚重簡樸,融整體宏大與局部精細為一體,也代表了中國明初石雕藝術的最高水平。」
明孝陵改變了唐宋帝陵方上、陵台、方垣、上下宮制度和十字軸線的陵墓布局,首次按皇宮布局建立「前朝後寢」三進院落制,開創了陵寢建築平面呈「前方后圓」的基本格局,並一直規範著此後明清兩朝500多年20多座帝陵的建設規制。特別是明孝陵的「前朝後寢」和前後三進院落的陵寢制,反映的是禮制,但突出的是皇權和政治。
明清易代被稱之為「天崩地坼」的大事,之所以如此,絕不僅是因為政權的嬗替。中國歷史上的朝代更替,可能只有宋元之際和明清鼎革相類似,兩者的共同點就是異族的入主中原。正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王夫之說:「可禪,可繼,可革,而不可使夷類間之」;「夷狄者,殲之不為不仁,奪之不為不義,誘之不為不信,非我族類,不入我論。」從中人們不難讀出其對入主中原的清朝統治者的切齒之恨。清初的「薙髮令」以及「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一系列暴政,更是激起了江南士民的強烈反抗。在這樣的歷史大背景下,清帝在全國局勢基本穩定之後,到士風最為濃厚、遺民最為集中的江南拜謁孝陵,其謀求滿漢認同、消弭民族矛盾的訴求,就不言自明了。「夫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非南北中外所得私。舜東夷,文王西夷,豈可以東西別之乎?」
乾隆就曾在其《歷代帝王廟禮成恭紀》中,憤憤不平地辯解道。消弭民族矛盾,首先就要消除文化隔閡,相對於強勢的中原儒家傳統文化,清朝統治者所能做的主要就是接納並吸收儒家文化。康熙二十三年十一月,康熙南巡歸途中經過山東曲阜,親詣孔廟參謁。《清史稿》記之甚詳:「戊寅,上次曲阜。己卯,上詣先師廟,人大成門,行九叩禮。至詩禮堂,講易經。上大成殿,瞻先聖像,觀禮器。至聖跡殿,覽圖書。至杏壇,觀植檜。入承聖門,汲孔井水嘗之。顧問魯壁遺迹,博士孔毓圻占對甚詳,賜官助教。詣孔林墓前酹酒。書『萬世師表』額。留曲柄黃蓋。賜衍聖公孔毓埏以次日講諸經各一。免曲阜明年租賦。」孔廟的「九叩禮」,讓人不由聯想到半個月前康熙在明孝陵前的「三跪九叩」,由此亦可見康熙皇帝的良苦用心。論及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與影響,明太祖可能無法與孔子相提並論。但康熙帝在南巡途中對二者的拜祭,相似的決不僅是形式上的「三跪九叩」,更是實質上的對滿漢文化認同的訴求。一個是「萬世師表」的孔聖人,代表著對千年儒家文化的傳承;一個是開創有明一代基業的明太祖,代表著對前朝君主的優渥;正所謂殊途而同歸。
在清帝歷次謁陵的祭文中,不厭其煩的闡述其「繼統」而非奪位的身份。順治元年,攝政王多爾袞遣大學士馮銓祭告孝陵的祭文中,就說道「茲者流寇李自成,顛覆明室,國祚已終。予驅除逆寇,定鼎燕都。惟明乘一代之運以有天下,曆數轉移,如四時遞禪,非獨有明為然,乃天地之定數也。」首先,強調明代的滅亡是「國祚已終」、氣數已盡;其次,申明清軍入關擊敗李自成的農民軍,是「驅除逆寇」,既為明代報了深仇大恨,又維護了國家的統一。由此推之,則明清易代是理所當然、合情合理的了。康熙帝在其謁陵后所作《過金陵論》中說:「闖賊以烏合之眾,唾手燕京,宗社不守。馬阮以囂偽之徒,託名恢復,僅快私仇,使有明艱難創造之基業,未三百年而為丘墟。」不僅再次強調農民軍才是導致明朝滅亡的罪魁禍首,而且強調南明政權的無能與非法。因此清代才會「受天眷命,紹纘丕基」。乾隆帝在其拜謁明孝陵時所作的詩中,說得更為直接:「嬗謝都關天運乘,攘除非自本朝興。代為翦逆當方革,豈是困危致允升。」一言以蔽之,闡述清朝的正統與繼承的合法,是清帝謁陵的一項重要內容。這個時候,祭文已經成為一種政治宣講書;而明孝陵,則成為一個絕佳的宣傳平台。而事實也證明,這種委婉而巧妙的政治表述,比之前的軍事殺戮更行之有效。
對於清初那批數量龐大的明代遺民來說,明孝陵確實有著異乎尋常的象徵意義。對孝陵的拜祭,其實就代表了對故國的追思。所以,在清初,自然會有那麼的人前去「哭陵」。所謂「孤忠遺老,於社稷淪胥之後,既倮然亡奈何矣。獨往往歌哭陵上,攄其志士之悲。」順治八年,顧炎武初謁孝陵,從此寓居在鐘山之下,自名「蔣山佣」,表明了自己要做明太祖守陵人的心志。此後的十餘年間,顧炎武一共七謁孝陵。「薄海哀思結,遺臣涕淚稠」,其謁陵時心境之悲涼,是後人難以真正體會的。在當時有相似心境的,又豈止顧亭林一人,他代表了那一整代的明遺民。「孤臣二十餘年淚,忍到今秋灑孝陵」,孝陵已經成為那一代人寄託哀思和發泄情感的場所,也是已經滅亡的大明王朝的最後象徵。
在這樣的前提下,再來審視清帝的謁陵,就會發現其行為本身的針對性是相當強的,其所指向的,正是那些謁陵的遺民們。清帝的謁陵,尤其是前期康熙帝的祭拜,據說上至「垂白之叟」,下至「含哺之氓」,「父老從者數萬人」,觀者如堵,聲勢浩大;而其恭敬謙卑的做法,更被譽為「足超軼百代」。由此,不難想象清帝謁陵在江南社會起到的轟動效果。於是在熱鬧喧囂的背後,一些事情似乎已經無聲無息地發生了轉變。那些明遺民會發現,他們那片最後的「精神家園」似乎也不復存在了,因為它已經成為了新朝君主禮賢前代的場所。謁陵的主角也不再是他們這些「歌哭陵上」的「孤忠遺老」,而變成了前呼後擁、風光無限的新朝君主。不經意間,人們似乎已將自己的注意力由孝陵本身轉移到了謁陵的人身上。而對孝陵的拜謁,似乎也沒有了那種「長歌當哭」的悲情氛圍。「涕泗遺民在,悲歌隔世同」,明遺民的心境,在當時的人們看來似乎已經很遙遠了。
2009年2月,明孝陵博物館正式對公眾免費開放,是關於明太祖朱元璋、世界文化遺產明孝陵和南京明文化的專題展館,新館外觀採用了明清時期江南地區的建築風格,白牆、灰瓦、雕花木門、坡頂屋面、馬頭牆、花格窗等典型元素的運用,使得整體建築與周邊明孝陵遺存的大金門、四方城等文化遺址和草木蔥鬱的自然環境相協調,這也與600多年前明孝陵「天人合一」的建造理念不謀而合。
2012年5月,四方城,即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亭,修繕加頂工程開工。2013年7月,四方城加頂保護工程完工。2018年6月8日,明孝陵入選「十大最受歡迎中國世界遺產景區」。2019年7月,明孝陵大數據監測預警平台正式啟動建設,建成后將對明孝陵內的「國寶」本體進行全天候監測,所有監測數據與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監測預警總平台數據對接。
在這裡第一次見到狗牙臘梅花,已經敗了。
明孝陵神道的最大特點在於建築與地形地勢的完美結合。其不同於歷代帝陵神道成直線形,而是完全依地形山勢建造為蜿蜒曲折的布局。而且在每一段落的節點處安放石像生來控制空間,形成一派肅穆氣氛。石像生下鋪墊有完整的六朝磚,使其600年來沒有下沉。神道由東向西北延伸,兩旁依次排列著獅子、獬豸、駱駝、象、麒麟、馬6種石獸,每種2對,共12對24件,每種兩跪兩立,夾道迎侍。
這些石獸體現了皇家陵寢的禮儀要求,各有寓意:獅為百獸之王,顯示帝王的威嚴,它既是皇權的象徵,又起到鎮魔辟邪的作用;獬豸是一種神獸,獨角、獅身、青毛,秉性忠直,明辨是非,它能用角抵觸有罪的人;駱駝是沙漠與熱帶的象徵,它表示大明疆域遼闊,皇帝威鎮四方;大象是獸中巨物,它四腿粗壯有力,堅如磐石,表示國家江山的穩固;麒麟是傳說中的「四靈」即麟、龜、龍、鳳之首,它是披鱗甲、不履生草、不食生物的仁獸,雄的叫麒,雌的叫麟,象徵「仁義之君」和吉祥、光明;馬,在古代是帝王南征北戰、統一江山的重要坐騎。
明孝陵神道的6種石獸中,以象為最大,重達80噸,當時為了將這些石獸運抵明孝陵,冬季時,在路面上洒水結成冰,再用粗大的竹、木作滾軸,一路上用人力推滾的辦法來完成運輸任務。這段神道現俗稱為石像路,全長615米。石獸的盡頭,神道折向正北,至欞星門,長250米。這段神道置石望柱和石人,2根望柱呈六稜柱形,高6.6米,其上雕刻雲龍紋。通常望柱均置於神道的最前面,而明孝陵的望柱則置於神道中間,這也是朱元璋的獨特之處。
御河橋為石砌橋,原為5孔,現存3孔,橋基和河兩邊駁岸的石構件均是明代原物。通過御河橋向北,順緩坡而上,便是陵寢的主體建築。
下一個項目是遊覽梅花山,詳情看另一篇美篇。
結束梅花山,又去了雨花台烈士紀念塔,沒有細看。
雨花台革命烈士紀念碑於1989年建成,兀立在海拔61米、佔地面積5010平方米的雨花台主峰廣場上,佔地面積 1萬平方米。紀念碑高42.3米,碑體方型,寬7米,厚5米。正面鐫刻鄧小平手書「雨花台烈士紀念碑」 8個金字。碑前立有烈士銅像,高 5.5米,題為「寧死不屈」。底層平台兩側立有向革命先烈肅立致敬的群眾石刻雕像。由東南大學齊康教授設計。
雨花台是一個約100米高、約3500米長的山崗,原名石子崗,相傳在南朝梁代,有一個叫雲光的法師在此講經,感動了佛祖,霎時間天降落花如雨,從此改名為「雨花台」。
- 2004西域行記1--初遇河西走廊.探行北疆沙漠
- 鐘山游祭(上)
- 【南京二日游】之二 明孝陵
motto的遊記:
- 1 參加慈溪市山東(菏澤)商會成立慶典 78P
- 2 蘇州博物館 76P
- 3 走訪泰安市菏澤商會 68P
- 4 【日照學黨建之八】莒縣沭河濕地公園 52P
- 5 【日照學黨建之七】莒縣博物館 96P
- 6 【日照學黨建之六】凱達物流,瀚森園林,莒國古城展廳 54P
- 7 【日照學黨建之五】莒縣龍山鎮嗡嗡樂園,城陽街道岳家村公心文化 45P
- 8 【日照學黨建之四】陳疃鎮黨性教育基地,1971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59P
- 9 【日照學黨建之三】不老山生態文化村,鳳凰錯藝術鄉村 50P
- 10 【日照學黨建之二】東港供銷社黨委,江豪國際家居館 34P
- 11 【日照學黨建之一】石臼街道銀海社區,國際財富中心 51P
- 12 【走馬觀花】滕州荊河公園、龍泉廣場 57P
- 13 【走馬觀花】驩城更名廣場、薛城奚仲廣場 41P
- 14 【走馬觀花】中捷產業園、愛旅房車公司、滄州鐵獅子 58P
- 15 【走馬觀花】安徽碭山看梨花 36P
- 16 【走馬觀花】毛遂墓、薛國故城、孟嘗君陵園 46P
- 17 【走馬觀花】水泊梁山走一走 99P
- 18 【走馬觀花】徐州珠山「好人園」 50P
- 19 【武漢訪友之十】大別山——西九華山掠影 67P
- 20 【武漢訪友之九】西九華山——留夢河谷 49P
- 21 【武漢訪友之八】湖北麻城烈士陵園 64P
- 22 【武漢訪友之七】中國地質大學裡面轉一轉 76P
- 23 【武漢訪友之六】逸夫博物館看地球滄海桑田 89P
- 24 【武漢訪友之五】逸夫博物館看生命起源與進化 97P
- 25.【武漢訪友之四】中國地大特色礦物精品展 91P
- 26 【武漢訪友之三】黃鶴樓 87P
- 27 【武漢訪友之二】隨州博物館 77P
- 28.【武漢訪友之一】隨州曾侯乙墓 55P
- 29.我要去內蒙之十:天下第一關——山海關 43P
- 30 我要去內蒙之九: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71P
- 31.我要去內蒙之八:瀋陽故宮博物院(2) 73P
- 32.我要去內蒙之七:瀋陽故宮博物院(1) 76P
- 33 我要去內蒙之六:劉老根大舞台 43P
- 34 我要去內蒙之五:塔敏查干沙漠 50P
- 35.我要去內蒙之四:通遼大青溝景區 51P
- 36 我要去內蒙之三:阿魯科爾沁旗吃午飯 40P
- 37 我要去內蒙之二:七鍋山地質公園 90P
- 38 我要去內蒙之一:過赤峰市巴林右旗 58P
- 39.宿遷項王故里一游 82P
- 40 參觀江蘇洋河酒業集團 79P
- 41.遊覽洪澤湖濕地公園 73P
- 42 到雙溝酒廠參觀學習 79P
- 43.【曲阜一日游】游孟府 82P
- 44.【曲阜一日游】游孟廟 98P
- 45 【太行山二日游】紅豆峽 99P
- 46 【太行山二日游】八泉峽 99P
- 47 【亳州一日游】中藥材市場、青瓷潭酒廠 33P
- 48 【亳州一日游】曹操地下運兵道 50P
- 49 【亳州一日游】華祖庵(華佗紀念館) 45P
- 50 【亳州一日游】廟會廣場(老錢莊) 21P
- 51 【亳州一日游】花戲樓(大關帝廟) 64P
- 52 【菏澤漫遊】菏澤帝堯陵 32P
- 53 【菏澤漫遊】趙王河公園 29P
- 54 【菏澤漫遊】鄆城水滸好漢城 80P
- 55 【菏澤漫遊】鄆城唐塔 11P
- 56 【菏澤漫遊】鄆城黨校的五天幸福生活 87P
- 57 【菏澤漫遊】巨野去看農民畫(昌邑故城、付氏民居) 76P
- 58 【菏澤漫遊】巨野博物館 95P
- 59 【菏澤漫遊】巨野花冠酒業 60P
- 60 【菏澤漫遊】巨野金山公園 67P
- 61 【菏澤漫遊】單縣呂后廟 27P
- 62 【菏澤漫遊】湖西「小延安」——張寨 45P
- 63 【菏澤漫遊】單縣湖西革命歷史紀念館 36P
- 64 【菏澤漫遊】單縣牌坊廣場 63P
- 65 【菏澤漫遊】單縣浮龍湖 90P
- 66 【菏澤漫遊】定陶成海看牆繪 51P
- 67 【菏澤漫遊】定陶仿山堌堆 17P
- 68 【菏澤漫遊】定陶七股栢林 14P
- 69 【菏澤漫遊】定陶法源寺 32P
- 70 【菏澤漫遊】定陶黃店看玫瑰 60P
- 71 【菏澤看牡丹】中國牡丹園 68P
- 72 【菏澤看牡丹】曹州牡丹園 57P
- 73 【菏澤看牡丹】曹州百花園 67P
- 74 【冠縣一游】 武訓先生紀念館 48P
- 75 【冠縣一游】 中華第一梨園 52P
- 76 【徐州一日游】 賈汪區馬庄 33P
- 77 【徐州一日游】 潘安水鎮 63P
- 78 【徐州一日游】 墨上集民俗文化園 83P
- 79 【徐州一日游】 豐縣漢皇祖陵 34P
- 80 【南京二日游】之四 古秦淮 68P
- 81.【南京二日游】之三 梅花山 89P
- 82. 【南京二日游】之二 明孝陵 50P
- 83.【南京二日游】之一 玄武湖 78P
- 84 中達海南之旅(十二)海南島返程 46P
- 85 中達海南之旅(十一)興隆熱帶植物園 63P
- 86 中達海南之旅(十)興隆咖啡文化博覽園 55P
- 87 中達海南之旅(九)萬寧首創奧特萊斯 42P
- 88 中達海南之旅(八)興隆銀湖酒店 63P
- 89 中達海南之旅(七)天涯海角、聖旨博物館 91P
- 90 中達海南之旅(六)鰲山壽谷 52P
- 91 中達海南之旅(五)南山文化旅遊區 93P
- 92 中達海南之旅(四)日月灣、興隆華僑橡膠博物館 55P
- 93 中達海南之旅(三)分界洲島 90P
- 94 中達海南之旅(二)博鰲亞洲論壇、玉帶灘 71P
- 95 中達海南之旅(一)鄭州飛海口 62P
- 96 大東北自駕游之卅一:我不想說再見 84P
- 97 大東北自駕游之三十:世博園四 87P
- 98 大東北自駕游之廿九:世博園三 66P
- 99 大東北自駕游之廿八:世博園二 82P
- 100 大東北自駕游之廿七:世博園一 84P
- 101 大東北自駕游之廿六:夜驅奈曼旗尋找沙漠 79P
- 102 大東北自駕游之廿五:楊靖宇將軍殉國地 75P
- 103 大東北自駕游之廿四:行走在美麗的長白山脈 79P
- 104.大東北自駕游之廿三:過鏡泊湖進入吉林省 76P
- 105 大東北自駕游之廿二:興凱湖訪友到農家 74P
- 106.大東北自駕游之廿一:虎頭要塞 76P
- 107.大東北自駕游之二十:中國東極黑瞎子島 79P
- 108 大東北自駕游之十九:三江平原看北大荒 79P
- 109.大東北自駕游之十八:沿小興安嶺去伊春 83P
- 110 大東北自駕游之十七:五大連池看火山 76P
- 111 大東北自駕游之十六:神秘大興安嶺 84P
- 112.大東北自駕游之十五:神州北極后看白樺林 83P
- 113 大東北自駕游之十四:漠河北極村 86P
- 114 大東北自駕游之十三:中國冷極根河 78P
- 115 大東北自駕游之十二:額爾古納到根河 72P
- 116 大東北自駕游之十一:再進大興安嶺 61P
- 117.大東北自駕游之十:美麗的海拉爾河谷 76P
- 118 大東北自駕游之九:滿洲里看國門 71P
- 119 大東北自駕游之八:紅色滿洲里 76P
- 120 大東北自駕游之七:過諾門罕戰役遺址 77P
- 121 大東北自駕游之六:阿爾山中蒙口岸 71P
- 122 大東北自駕游之五:過烏蘭毛都草原 72P
- 123 大東北自駕游之四:桃木和蘇木草地打個滾 73P
- 124 大東北自駕游之三:錫林郭勒大草原 62P
- 125 大東北自駕游之二:過錫林浩特市 70P
- 126 大東北自駕游之一:北出張家口 70P
- 127 西藏自駕五人行(二十一)平遙古城、太行山 83P
- 128 西藏自駕五人行(二十)沙坡頭、再見黃河 69P
- 129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九之二)張掖丹霞地貌 85P
- 130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九之一)河西走廊、嘉峪關 67P
- 131.西藏自駕五人行(十八之三)敦煌莫高窟、玉門 81P
- 132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八之二)大草灘、阿克塞 55P
- 133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八之一)柴達木盆地、當金山 62P
- 134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七之二)崑崙河谷、無極龍鳳宮 63P
- 135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七之一)昆崙山 62P
- 136.西藏自駕五人行(十六之二)可可西里 74P
- 137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六之一)唐古拉山口 69P
- 138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五之四)念青唐古拉山、那曲 72P
- 139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五之三)納木錯 59P
- 140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五之二)那根拉山口 47P
- 141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五之一)天路,羊八井 51P
- 142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四之三)大昭寺 60P
- 143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四之二)布達拉宮 73P
- 144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四之一)藏文化遊覽 72P
- 145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三之三)布達拉宮夜景 52P
- 146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三之二)拉薩河、墨竹工卡 51P
- 147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三之一)林拉公路、米拉山口 56P
- 148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二之四)雅魯藏布江大峽谷 68P
- 149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二之三)過林芝回遊雅魯藏布江 63P
- 150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二之二)色季拉山 61P
- 151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二之一)魯朗林海 68P
- 152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一之五)波密縣、通麥天險 68P
- 153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一之四)松宗鎮看盔甲山 66P
- 154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一之三)帕龍江看冰川 58P
- 155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一之二)然烏湖 55P
- 156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一之一)安久拉山 56P
- 157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之六)怒江大峽谷 60P
- 158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之五)怒江七十二拐 54P
- 159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之四)業拉山 59P
- 160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之三)東達山 65P
- 161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之二)瀾滄江 59P
- 162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之一)拉烏山 65P
- 163 西藏自駕五人行(九之四)靈芝河、芒康縣 58P
- 164 西藏自駕五人行(九之三)巴塘縣、金沙江 52P
- 165 西藏自駕五人行(九之二)挖蟲草、海子山 52P
- 166 西藏自駕五人行(九之一)理塘感受高反 52P
- 167 西藏自駕五人行(八之三)茶馬古道、卡子拉山口 68P
- 168 西藏自駕五人行(八之二)木雅聖地、新都橋 57P
- 169 西藏自駕五人行(八之一)再上折多山 67P
- 170 西藏自駕五人行(七)跑馬山 70P
- 171 西藏自駕五人行(六)康定縣 29P
- 172 西藏自駕五人行(五之三)受困折多山 48P
- 173 西藏自駕五人行(五之二)大渡河、瀘定橋 39P
- 174 西藏自駕五人行(五之一)過二郎山 45P
- 175 西藏自駕五人行(四之二)汶川地震遺址 48P
- 176 西藏自駕五人行(四之一)都江堰 68P
- 177 西藏自駕五人行(三)重慶朝天門、渣滓洞 52P
- 178.西藏自駕五人行(二)三峽大壩 61P
- 179 西藏自駕五人行(一)過襄陽至宜昌 2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