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驢友遊記 >NIT鐵蛋的空間

鐘山游祭(上)

2023-12-14 15:54:43 NIT鐵蛋 閱讀:3626 積分:2226
    相關景區的詳細攻略:


    金陵夢

    南京是中國古代四大古都之一,其址能控扼長江,統御江南,憑高據深,易守難攻,理論上不錯。但在南京建都的王朝卻都是短命的。人稱稱南京是:"鍾阜龍蟠,石城虎踞",絕對是在扯淡,城東的鐘山是城西的石頭山的幾十倍。六朝時代都以小得可憐的雞籠山為玄武靠山,後面又有個玄武湖,悲哉。根基不夠雄厚安穩,怎麼可能長久。

    紫霞湖 @NIT鐵蛋

    南朝的六朝的歷史確實給南京打了一波不太好的廣告,然而卻並沒有影響南京的魅力。


    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的軍師劉伯溫,算看出南朝宮城這個位置的是個坑爹的地方!定都之後就把皇城遷移到了鐘山龍首富貴山下,如此一來,明宮城四象俱全了。

    南京鐘山和中山陵風景區 @NIT鐵蛋

    朱元璋建都南京后便下令開始修建自己的皇陵,劉伯溫幾經勘查把陵墓修建在鐘山。鐘山是典型的華蓋峰,三峰並峙,中高旁低,山體略呈圓弧形,且背椅大江,立於平原之上,根據中國風水理論,這是龍脈所在,墓地安在這的話,可保江山永固,基業長青。

    南京明孝陵 @NIT鐵蛋

    明孝陵的神道蜿蜒曲折,跟以往朝代皇陵的神道筆直大氣截然不同,整個皇陵的布局是北斗七星!東吳大帝孫權墓被保留在神道門口看門,「下馬坊」、「大金門」、「望柱」、「欞星門」、「五龍橋」、「享殿」、「寶城」分別構成了北斗七星的「勺頭」、「勺身」和「勺柄」。

    南京明孝陵 @NIT鐵蛋

    朱元璋深信「魂歸北斗」、「天人合一」,他死後仍想乘坐「北斗」這一「天帝之車」關照大明江山。傳說朱元璋下葬時,十三城門同時出棺。南京過去有個民謠:「南京有三怪,龍潭的姑娘像老太,蘿蔔當作小菜賣,十三個城門抬棺材。」 明孝陵地宮沒有被盜過,考古工作者,直到2000年左右才發現墓道入口所在。

    石像路 @NIT鐵蛋

    作為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壯觀宏偉,代表了明初建築和石刻藝術的最高成就,直接影響了明清兩代500多年帝王陵寢的形制。
    南京明孝陵 @NIT鐵蛋

    康熙帝南巡至金陵,親往明孝陵拜祭。三跪九叩,態度恭敬,禮數周全,南京「父老從者數萬人,皆感泣」。


    孫中山

    鐘山作為風水寶地,人盡皆知,但當一位帝王厚葬於此,鐘山就不再是一般人能輕易入葬之地,至少也要留給級別相當的人了。中山陵無需多言,有關記載論述無數。

    紫霞湖 @NIT鐵蛋

    在清朝最後一個皇帝傅儀退位后,孫中山做了一件很鄭重的事,就是前往鐘山拜謁明孝陵,並發表《祭明陵文》,告訴明太祖朱元璋:托你的福,我輩又把江山奪回來了。

    紫霞湖 @NIT鐵蛋

    孫中山和朱元璋有著太多相似的層面。朱元璋佔領南京后,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拯生民於塗炭,復漢官之威儀」為討元北伐檄文。孫中山建立中國革命同盟會,提出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十六字政治綱領。本質上兩者的意義是不同的,但在驅除外族統治、漢民族復興這一點上,又是完全一致的。

    南京鐘山和中山陵風景區 @NIT鐵蛋

    中山陵32歲的建築師呂彥直,拖著病體全程參與了中山陵的建造,就在工程即將竣工準備迎接他來驗收之時,他卻悄然離世。承建中山陵第一部分的姚新記營造廠,虧錢還要做這個工程。
    南京鐘山和中山陵風景區 @NIT鐵蛋

    中山陵完工後,民國的革命烈士和功臣名將,在去世后也得以安葬在鐘山。如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抗日航空烈士公墓,還有廖仲愷、范鴻仙、譚延闓的墓地等。
    南京鐘山和中山陵風景區 @NIT鐵蛋

    中山陵,中國最後一個帝陵規制的墓葬。在這之後形式上的君王不在了。

    南京鐘山和中山陵風景區 @NIT鐵蛋

    篤信星座風水的人不與陵墓合影,不與老樹、老屋合影,以免被煞氣所沖。

    南京鐘山和中山陵風景區 @NIT鐵蛋

    但帝王陵有人祭拜,屬於神的系列。三十六年前,大學好友去爬山,下山後中山陵集結合影。瞧,坐在最前面的現在官級最高---現任工部侍郎。



    廖仲愷

    在南京紫金山西南麓,人稱龍脖子路。依山傍水,風景秀麗。

    廖仲愷墓 @NIT鐵蛋


    中山植物園的西側林海中,掩映著一座中山陵著名的附葬墓。

    廖仲愷墓 @NIT鐵蛋

    這就是廖仲愷、何香凝的合葬墓。

    廖仲愷墓 @NIT鐵蛋

    廖仲愷,祖籍廣東惠陽。廖仲愷1877年4月23日出生於美國舊金山 。出生公民權又稱落地公民權,於1868年作為第14修正案被寫入美國憲法。哈哈!1893年,廖父在舊金山病故,廖隨母親回到中國廣州。

    廖仲愷墓 @NIT鐵蛋

    何香凝,廣東南海人。1897年,廖仲愷、何香凝結婚。1903年,二人旅日留學,協助孫中山建立了中國同盟會。夫婦二人在東京的家,也成為孫中山等革命黨人的聯絡站和聚會場所。「二次革命」失敗后與孫中山等再次亡命日本。

    廖仲愷墓 @NIT鐵蛋

    兩人為國民黨左派核心。孫中山逝世后,1925年8月20日,在廣州國民黨中央黨部門前被刺遇難。 廖墓原在廣州黃花崗,1935年6月遷葬於此,與老友孫逸仙作伴。

    廖仲愷墓 @NIT鐵蛋


    何香凝解放后擔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1972年9月在北京逝世。終年95歲。依照她的「生同寢,死同穴」願望,將其遺體與廖仲愷合墓。墓前「前湖」,水聚天心。

    石像路 @NIT鐵蛋

    墳正對著紫金山的龍頭,墓地的背後就是紫金山天文台。從陵園門口,到陵墓還有一條長長地路,暫且稱為神道吧,坡度很大,但沒有修建台階,兩側是高大的松柏,和中山陵有比較相似的地方,但規模沒有中山陵那樣的大,與譚延凱墓、鄧演達墓都有相似的地方,或許民國時代的墓地修建都是這樣的風格吧。

    南京鐘山和中山陵風景區 @NIT鐵蛋

    廖在日本友人多多,早年革命是曾獲東瀛大力資助。其子廖承志後任中日友好協會會長,為發展中日兩國人民的友誼、促進中日邦交正常化作出了特殊貢獻。


    蔣介石

    蔣中正先生喜鐘山之勝、林壑之美,也這裡給自己選了一塊墓地,並在明孝陵與中山陵之間建了座正氣亭以為坐標。

    紫霞湖 @NIT鐵蛋

    紫霞湖畔的小山崗,墓址建在高於明孝陵上,低於中山陵。

    紫霞湖 @NIT鐵蛋

    在正氣亭后側,有孫科 手書《正氣亭記》。

    紫霞湖 @NIT鐵蛋

    三十四年秋九月日本投降,其明年晚春,國府還南京,主席蔣公既率X(不清)工祭告於我國父之陵暇,輒扶杖其間,以致其憂思。一日自紫霞洞 西,陟層岡遠眺天闕,喜其山川之勝林壑之美,屬(通「囑」)就嶺下伐石建亭,將與國人共游賞之。於是我僑居美東新英倫人士聞而起曰「是不可以稍緩,恐人先焉。」輸納金帛以集其事。公命名為正氣亭,夫正氣者所以立天地成萬物者也,廣而通之,則齊家治國之道;激而揚焉,則義夫烈士之行。自清政窳敗,國父 以革命天下、倡海內之士景然 從之,斷脰捐軀前仆後繼,數十年來慷慨赴義者何可勝言,豈有他哉?正氣之所以激也。今公驅強虜,建大業,宵旰勤勞,未有稍逸,主張正氣,最勉國人。為治之道,豈有外乎?游斯亭者,願勿忘公之教焉。是為記,中山孫科。中華民國三十六年 四月。

    紫霞湖 @NIT鐵蛋

    蔣1949年就去了台灣,在1975年去世后,沒有下葬,其靈柩暫厝在桃園縣大溪鎮的慈湖陵寢,以待時機,歸葬故鄉。蔣氏是中國浙江奉化人。根據江浙一帶的習俗,人死在異鄉而又暫時未能歸葬老家的話,就先予浮厝方式處理。

    忠烈祠 @NIT鐵蛋

    今年清明前夕,我去山北的航空烈士墓祭拜,之後翻越鐘山至南坡,恰巧途徑山亭,聽到亭中誦經聲,前往問路,按和尚指引方向下山,途徑紫霞湖。

    紫霞湖 @NIT鐵蛋

    沒想到,佛門弟子依然在為蔣先生守衛陵地。蔣臨別時口授遺囑,自己死後棺木暫時安放在慈湖,將來安葬於南京紫金山麓中山陵旁。


    將士墓

    南朝出了一位寶志和尚,據傳料事如神,連梁武帝也口口聲聲喊他師父。有人考證寶志和尚就是人們耳熟能詳的「濟公」的原型。

    靈谷寺西區 @NIT鐵蛋

    他跟梁武帝在鐘山溜達時一眼看中獨龍阜,差不多是鐘山位置最好的地方。寶志圓寂后,梁武帝就在鐘山獨龍阜為他修了一座寶公塔,造了開善寺。朱元璋後來覬覦此寶地,於是他採取了一個很乾脆的措施——給寶志和尚遷墓。

    靈谷寺西區 @NIT鐵蛋

    然後就有了後來的靈谷禪寺。

    鄧演達墓 @NIT鐵蛋

    國民黨定都南京后,為了安葬歷次戰爭中陣亡的將士,「藉以彰革命之功勛而慰先烈之幽靈」,「乃擬搜集陣亡將士骸骨,建築公墓,安慰忠魂」。經蔣介石多次實地勘察公墓墓址,建築陣亡將士公墓籌委會於1929年9月召開第五次會議議決,以靈谷寺舊址作為公墓墓址,以便與明孝陵東西對峙,與中山陵、明孝陵鼎立而三,共同構成中山陵園的主要景觀。聘請美國建築師墨菲擔任公墓建築師。

    鄧演達墓 @NIT鐵蛋

    1930年,又聘請劉夢錫為監工工程師,梁鼎銘為藝術專員。自公墓墓址選定后,籌委會由中央黨部遷到靈谷寺內辦公。

    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 @NIT鐵蛋

    遊人習慣於稱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為靈谷寺,可能是地圖上標註此塔為靈谷塔的原因。靈谷塔的原名叫陣亡將士紀念塔 ,始建於1931年是陣亡將士公墓 建築群中一個重要的組織部分。共有九層,在塔頂可以看到紫金山,景色甚美。

    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 @NIT鐵蛋

    公墓由墓門、牌坊、祭堂、紀念館、紀念塔、第一公墓、第二公墓和第三公墓組成。其中葬有1029名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多數為北伐及淞滬會戰中犧牲的將士。牌坊上書「大仁大義」,中間嵌以「青天白日徽」。這大概是全國除總統府外敢這麼大搖大擺地使用這個徽章的地方吧。牌坊前有一對石獅子,是第五軍捐的。祭堂即是無梁殿,現在闢為辛亥革命蠟像館,殿內牆壁上刻著陣亡將士的名字。無梁殿現在作為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的附屬建築,一同列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過了無梁殿即是革命烈士公墓了,第一公墓在正中,第二、第三分別位於兩側。

    紫霞湖 @NIT鐵蛋

    第一公墓,它建在靈谷寺五方殿遺址上原分列大、中、小各式墓穴1642座,每一座墓穴下用磚砌,上面用水泥蓋板,設有小石碑一塊。墓地北側墓牆東西兩端,各立有一個紀念碑,分別是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和第五軍淞滬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碑上文字在抗戰時期被日偽磨去,僅存碑柱。第一公墓現改為花壇和草坪。

    紫霞湖 @NIT鐵蛋

    第二、第三公墓分別在無梁殿東西各約一千米的山凹中,它們與第一公墓共同構成一個鈍角三角形。第二、第三公墓與第一公墓形式、面積相近。第二公墓在50年代改建為鄧演達墓;第三公墓原有墓穴2268個,現已荒廢。


    譚延闓

    譚延闓可是民國的名人啊,做過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長,曾代理國民黨中央黨部主席。據說,譚差點成為中國科舉的最後一名狀元,老佛爺在圈點時,看見他的名字想起了亂臣賊子譚嗣同,就圈了劉春霖……老譚確實參加了清末最後一次殿試,並賜進士出身……蔣介石和宋美齡結婚,老譚是介紹人。1930年,譚延闓去世,國民政府撥地300餘畝建墓地。墓地入口處在靈谷寺東北側,贔屓馱一石碑,這塊碑是老譚的墓碑,上面原有蔣介石題書的譚公延闓之墓的字樣,現在碑上刻的是「靈谷深松」。

    鄧演達墓 @NIT鐵蛋

    譚延闓在靈谷寺東北林深處。墓地內還有幾塊墓碑,原來刻有國名當黨旗黨徽,後來都被磨平了。

    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 @NIT鐵蛋

    沿山路上行,有一未完成建築,這是湖南省政府修建的譚墓待祭堂,因抗日戰爭爆發停建,現在只剩下房屋框架坐落在雜草之中,這大概是史上時間最長的「爛尾樓」了。

    靈谷寺東區 @NIT鐵蛋

    祭堂,重檐歇山頂 ,上覆琉璃瓦。祭堂內的天花、梁、椽、檐、牆壁均貼金粉繪,工筆畫 彩,富麗堂煌。

    譚延闓墓 @NIT鐵蛋

    過了祭堂,就看見譚延闓墓牡丹花壇了,這花壇石料精緻,雕刻精美,經專家考證,此花壇石雕風格與圓明園石器風格相近,用的很可能是圓明園的漢白玉石料。再往前走,看見一個漢白玉的紀念牌坊,牌坊柱上刻有楹聯一副:鳳翙鷹揚一代羽儀尊上國;龍蟠虎踞千秋陵墓傍中山。

    靈谷寺東區 @NIT鐵蛋

    南京這地界應該不出漢白玉,原來這是用清咸豐朝重臣肅順墓的石料改建的。

    靈谷寺東區 @NIT鐵蛋

    譚延闓墓前有漢白玉華表、石獅、花盆各一對。

    譚延闓墓 @NIT鐵蛋

    老物件,均為肅順墓前的遺物,民國初年被一古董商收購,後來被官方機構截留,奉獻於老譚的墓前。

    靈谷寺東區 @NIT鐵蛋

    譚延闓墓前的石獅、石花盆。

    譚延闓墓 @NIT鐵蛋


    靈谷寺東區 @NIT鐵蛋

    據說香爐也來自肅順墓前。

    譚延闓墓 @NIT鐵蛋

    原墓在「文革」中被毀。

    譚延闓墓 @NIT鐵蛋

    1981年國家撥款按歷史原貌重新修葺,墓內葬有譚延闓的骨灰罐 。墓包前的漢白玉石祭桌,也是當年譚墓的原物。

    譚延闓墓 @NIT鐵蛋

    生平石碑上的字無影蹤了。

    譚延闓墓 @NIT鐵蛋

    有人賦詩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老譚墓前亂了魂,雜草伴著爛尾樓,肅順守望譚大人。


    景區的其他遊記
    NIT鐵蛋的遊記:
    微信訂閱:相約久久,贈送9000景點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