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驢友遊記 >NIT鐵蛋的空間

冬旅宜居尋訪錄 • 21 • 中國李庄

2025-03-27 13:14:36 NIT鐵蛋 閱讀:77 積分:2001
    相關景區的詳細攻略:

    暮色降臨,回馬槍近李庄。

    宜賓李庄古鎮 @NIT鐵蛋

    察衛星圖判定,李庄中學北」天府堂街「尋到免費(無人值守)停車處,逆人流徑直入「石燕」老街。
    宜賓李庄古鎮 @NIT鐵蛋

    石板老街。
    宜賓李庄古鎮 @NIT鐵蛋

    民以食為天,刀工白肉,膽水豆花。
    宜賓李庄古鎮 @NIT鐵蛋

    雨後全冬裝的「吃貨」們。

    宜賓李庄古鎮 @NIT鐵蛋

    白肉本名「裹腳肉」,肉片薄而長,食用時需用一支筷子裹而食之。

    宜賓李庄古鎮 @NIT鐵蛋

    抗戰時,李庄來了很多」專家學者「,給「裹腳肉」另名雅號「李庄刀工蒜泥白肉」,成了李庄名片。

    宜賓李庄古鎮 @NIT鐵蛋

    白肉、白酒、白糕,李庄吃貨的「三絕」。

    宜賓李庄古鎮 @NIT鐵蛋

    旗服艷裝?明制漢服?

    宜賓李庄古鎮 @NIT鐵蛋

    古街區南北縱深不大。

    宜賓李庄古鎮 @NIT鐵蛋

    石燕街、正街加起來350米。

    宜賓李庄古鎮 @NIT鐵蛋

    天府堂街到江邊李庄碼頭,只有一里遠。

    宜賓李庄古鎮 @NIT鐵蛋

    慧光寺,正門朝北,面向長江,功奠山河。

    宜賓李庄古鎮 @NIT鐵蛋

    快到元宵節了,寺前掛滿了燈籠。

    宜賓李庄古鎮 @NIT鐵蛋

    川南名剎慧光寺,佔地九畝。

    宜賓李庄古鎮 @NIT鐵蛋

    慧光寺~禹王宮,抗戰時期曾竟然是同濟大學校本部所在地?!!哈哈,我師傅是同濟本部的。

    宜賓李庄古鎮 @NIT鐵蛋

    抗戰爆發,華北及沿海首先淪為前線。國府將部分政府機關、工廠、文化教育機構內遷大西南。1937~1938年形成規模空前的高校大遷移,有些學校一遷再遷,重慶、成都、昆明、貴陽、桂林為內遷高校集中城市。

    宜賓李庄古鎮 @NIT鐵蛋

    同濟大學歷經六次遷校,行程長達兩萬兩千里、中途甚至轉道越南,是抗戰期間搬遷次數最多行程最遠、過程最為曲折的大學之一。

    宜賓李庄古鎮 @NIT鐵蛋

    「八一三」事變,日機連在吳淞校園投下炸彈,同濟被迫搬遷到上租界。戰事日益激烈,二次遷校后輾轉遷徙到浙江金華、江西贛州、廣西賀縣八步、雲南昆明,1940年遷至宜賓李庄。

    宜賓李庄古鎮 @NIT鐵蛋

    同濟遷到昆明市,城區已過於擁擠。日軍佔領了河內后,軍機頻繁轟炸昆明……準備在昆明海埂建校的同濟欲整體遷移四川。

    宜賓李庄古鎮 @NIT鐵蛋


    校長發電報向四川校友求助,四川校友到處考察託人幫忙,宜賓李庄鄉紳致電同濟:「同大遷川,李庄歡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給。」

    宜賓李庄古鎮 @NIT鐵蛋

    同濟大學在抗戰時期歷經磨難,校名從未更改,報國之志不泯。

    宜賓李庄古鎮 @NIT鐵蛋

    最牛的是中央大學的西遷,當年的」亞洲第一大學「什麼動產都沒沒留給日軍。

    宜賓李庄古鎮 @NIT鐵蛋

    農學院的一千多頭良種牲畜家禽,是教職工趕著步行往」大後方「,歷時一年,一隻都沒有留給侵略者。

    宜賓李庄古鎮 @NIT鐵蛋

    抗戰時,有三千萬軍民追隨國府轉戰「大後方"。

    宜賓李庄古鎮 @NIT鐵蛋

    包括我家裹腳的外婆,帶著學齡前的我老媽,追隨當」稅警「的外公,輾轉幾千里,也到了巴蜀……

    宜賓李庄古鎮 @NIT鐵蛋

    抗戰時,國府最高學術科研機構中央研究院也遷至李庄。

    宜賓李庄古鎮 @NIT鐵蛋

    李庄古鎮位於四川省宜賓市東郊19公里處長江南岸李庄壩,距今已有1470年建置史。些遠道而來的」愛國者「受到當地人眾熱情迎接。

    宜賓李庄古鎮 @NIT鐵蛋

    同濟大學、金陵大學、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考古研究所、社會所、中央博物院、中國營造學社等十多家當時中國最有影響的文化教育機構的連續遷入。

    宜賓李庄古鎮 @NIT鐵蛋

    使小小的李庄古鎮一下子從原有的三千人,陡增至一萬五千人。

    宜賓李庄古鎮 @NIT鐵蛋

    面積不到一平方公里的李庄,鎮上「九宮十八廟」和祠堂大院全部騰空,供大學和科研機構使用。

    宜賓李庄古鎮 @NIT鐵蛋

    中央博物院連同數千箱珍貴文物搬進了張家祠,祖師殿成了同濟大學醫學院的課堂,東嶽廟安置了同濟大學工學院,禹王宮面積最大,同濟本部……

    宜賓李庄古鎮 @NIT鐵蛋

    在這些外鄉人中不乏像傅斯年、李濟、董賓堂、梁思成、林徽音、梁思永、李桂方、勞干、陶孟和、吳定良等代表當時中國文科最高學術水準的優秀者。這也使李庄成為抗戰時期與重慶、成都、昆明齊名的大後方的四大文化中心,成為當時中國具有國際影響的學術重鎮。

    宜賓李庄古鎮 @NIT鐵蛋

    李庄成了中國的李庄,當年郵件只要寫上「中國李庄」就能準確寄達。

    宜賓李庄古鎮 @NIT鐵蛋

    感謝我的」大師「童鞋,讓我認識了「中國李庄」四個大字。

    宜賓李庄古鎮 @NIT鐵蛋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李庄人請神像、遷牌位、騰民房、勻口糧,以飽含民族情懷的大義之舉,保障了12000餘位大師、學子在這裡繼續科學和文化的研究。其中包括我的老系主任劉敦楨老先生。

    宜賓李庄古鎮 @NIT鐵蛋

    新中國的科學院院士中,有11人曾在李庄就讀。李庄也因此與重慶、成都、昆明成為抗戰時期中國「四大抗戰文化中心」之一,鑄就了李庄古鎮「萬里長江第一古鎮、大師學子第二故鄉」之美稱。

    宜賓李庄古鎮 @NIT鐵蛋

    抗日戰爭的勝利,駐在李庄的各個學校、學術機構陸續返回,李庄再一次恢復了往日的清幽。

    宜賓李庄古鎮 @NIT鐵蛋

    如今,李庄濃厚的救國、治學氣息依然蕩漾在古鎮的每一個角落。當年大師學者們留下的足跡,已成為我們今天研究李庄悠久文化,品鑒中國文化脈搏、中國建築藝術和遊覽觀光的好去處。
    宜賓李庄古鎮 @NIT鐵蛋

    李庄,四川江南,江導岷山,流通楚澤,峰排桂嶺,秀流仙源。
    宜賓李庄古鎮 @NIT鐵蛋

    1992年被命名為「四川省歷史文化名鎮」,1995年被列為國家、省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

    宜賓李庄古鎮 @NIT鐵蛋

    古鎮文化遺產眾多,古建築群規模宏大。

    宜賓李庄古鎮 @NIT鐵蛋

    明清古街巷,石板街道兩旁多為清代建築,風火山牆高聳,雕花門窗,古色古香。

    宜賓李庄古鎮 @NIT鐵蛋

    臨江碼頭,有石板階梯層層疊疊而上,具有濃厚的川南地方民族特色。

    宜賓李庄古鎮 @NIT鐵蛋

    傳承文化有功績。

    宜賓李庄古鎮 @NIT鐵蛋

    工藝四絕堪稱奇。

    宜賓李庄古鎮 @NIT鐵蛋

    樑柱結構之優,頗足傲於當世之作。
    宜賓李庄古鎮 @NIT鐵蛋

    梁思成的《中國建築史》這部扛鼎之作就誕生在李庄。

    宜賓李庄古鎮 @NIT鐵蛋

    大師「國難不廢研求,六載清苦成巨制;室陋也蘊才情,百年佳話系大師」……可以說李庄是一個民族精神的涵養地,傳統文化的折射點。

    宜賓李庄古鎮 @NIT鐵蛋

    如今,李庄擁有」國家歷史文化名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全國首批特色小鎮、全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民盟中央傳統教育基地、中國民族優秀建築之鄉、四川十大旅遊目的地、全省最美旅遊鄉鎮、等30多個中、省、市榮譽稱號。

    宜賓李庄古鎮 @NIT鐵蛋

    我本來是路過,差點錯過。

    宜賓李庄古鎮 @NIT鐵蛋

    稍稍用心,成了」職業再教育「外加」提高愛國主義情懷「。

    宜賓李庄古鎮 @NIT鐵蛋

    遊覽中國李庄,一天一夜最好。我只是一晚一早,沒能等到「中國李庄文化抗戰博物館」開門。

    宜賓李庄古鎮 @NIT鐵蛋

    別了李庄,借驢友小詩,感謝我那位華中的「建築設計大師」舍友。

    宜賓李庄古鎮 @NIT鐵蛋

    煙雲中我走了

    帶著許些落寞與感傷

    曾經的曾經為之希望

    見到的只是失望

    不變的只有時光

    宜賓李庄古鎮 @NIT鐵蛋

    雨霧中回望

    大師們的身影不敢淡忘

    帶著期望

    帶著不屈者的悲傷

    走向建築文化的陽光!


    宜賓李庄古鎮 @NIT鐵蛋


    遊覽中國李庄,一天一夜最好。我只是一晚一早,沒能等到「中國李庄文化抗戰博物館」開門。








    NIT鐵蛋的遊記:
    微信訂閱:相約久久,贈送9000景點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