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驢友遊記 >NIT鐵蛋的空間

環遊華夏天境•09•柔風不度雁門西陘

2023-12-12 13:19:44 NIT鐵蛋 閱讀:469 積分:2000
    相關景區的詳細攻略:

    自五台山下山,40公里到山北的繁峙縣砂河鎮。小鎮的火車站被命名為「五台山站」,有綠皮車,這裡是五台山景區最近的火車站。

    東台頂 @NIT鐵蛋

    我們離開「清涼牌坊」,到達鎮上,天還未黑透。次日沿著滹沱河谷向西,前往雁門關方向。

    代縣古城 @NIT鐵蛋

    沒走高速公路,先是沿國道108到了縣城,進城買點水果。之後行走於滹沱河南岸的鄉村公路,品察晉北的「美麗鄉景」。
    代縣古城 @NIT鐵蛋

    繁峙與代縣之間,隱秘的鄉間寺廟:選仁村仁安寺。相傳廟名是小廟雍正皇帝起的,他的一位寵妃選自村上。這裡距離西台步道距離只有六十公里。

    代縣古城 @NIT鐵蛋

    寺廟是鄉賢宋先生投資恢復建設的,一座完整的大寺院,布局嚴謹有致,群體壯觀。
    代縣古城 @NIT鐵蛋

    反向流淌滹沱河,發源於五台山北、平型關西側。

    代縣古城 @NIT鐵蛋

    滹沱河在晉北谷底很溫順,先是一路向西南,之後環繞五台山向東,切開太行匯入海河。流淌於帶狀盆地中忻定盆地土沃水肥 ,宋遼時期就修築一些引洪淤灌工程,沿用至今。

    代縣古城 @NIT鐵蛋

    代縣位於山西中北部,兩山夾一川,北部屬恆山系,南部屬太行山系,中間滹沱河自東向西橫貫全境。滹沱河濕地公園湖光山色、繁花似錦。

    代縣古城 @NIT鐵蛋

    代縣歷史悠久,古稱「雁門郡」,春秋晉國邊城,戰國歸趙,是農耕文明與游牧文化的混合部,民族交融的前沿區域,是「胡服騎射」的實踐地。

    代縣古城 @NIT鐵蛋

    胡服騎射改革,開放務實,提升國力。

    代縣古城 @NIT鐵蛋

    阿育王塔,始建於隋,蒙元重修,現存磚塔為康熙年間復建的。歷經劫難涅磐后,木製漢塔變為喇嘛磚塔,回歸塔的本來面目「卒堵波」。

    代縣古城 @NIT鐵蛋

    國寶塔藏身於政府大院圓果寺,普通訪客只能望見個塔尖尖。
    代縣古城 @NIT鐵蛋

    史上有稱代州為漢室要塞,大宋楊家將在此駐防。

    代縣古城 @NIT鐵蛋

    小小的城池文廟、武廟雙全。

    代縣古城 @NIT鐵蛋

    邊靖城在城中央,這裡最宏偉的建築啦。

    代縣古城 @NIT鐵蛋

    代州古城是一座計劃得很好的城市」,這裡區位優越,歷為華夏通往漠北的要道,有「旱碼頭」之稱。

    代縣古城 @NIT鐵蛋

    代縣境內208國道、108國道縱橫交叉,京原鐵路貫穿全境,大運高速、靈河高速繞城而行,近年多條旅遊公路修建。

    代縣古城 @NIT鐵蛋

    邊靖樓又名譙樓、鼓樓,縣縣城十字街心,古代州的最高點,登頂可北望雁門,南腑濾沱。
    代縣古城 @NIT鐵蛋

    邊靖樓主體為明代遺構,現是國保單位。
    代縣古城 @NIT鐵蛋

    基台南北向正中辟券門洞,青磚包砌。
    代縣古城 @NIT鐵蛋

    擂起戰鼓是代郡傳統,當年楊門女將就是這樣聞鼓而進,奮勇殺敵。
    代縣古城 @NIT鐵蛋

    代州北山上有個重要的關口,千百年裡,中原王朝與北方牧族為爭奪生存空間,在這一帶戰事無數。趙國名將李牧、秦朝大將蒙恬曾戍守在此,於制高點戍卒駐防。唐初,這一要塞得名「雁門關」,薛仁貴&李克用曾駐守雁門關。《唐書·地理志》描述這裡「東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盤旋崎嶇,絕頂置關,謂立西陘關,亦曰雁門關。」北宋年間,雁門關成為遼宋對峙的最前沿,楊家三代忠烈,世守邊關,精彩故事傳唱至今。
    山西雁門關 @NIT鐵蛋

    明朝為保京師,在外長城裡側,依山傍勢再起二道長城作為後備,這就是內長城。雁門關與寧武關、偏關合稱為「外三關」,雁門關以「險」著稱,山脈連綿橫亘東西,古道崎嶇溝通南北,雁門關就坐落在古道最高最險處,上下高差八百米。

    山西雁門關 @NIT鐵蛋

    大清以後,民族統一,長城作用盡失,雁門雄關也隨之荒廢,如今軍事防禦體系歷史遺產作為景區被開發為文化旅遊目的地。

    山西雁門關 @NIT鐵蛋

    雁門關景區很大,有南北兩個入口。雁門關景區規劃面積30平方公里,吃、住、行、游、購、娛一體。

    山西雁門關 @NIT鐵蛋

    雁門關山口南下滹沱河谷,800米高差;南面經前腰鋪上來,要多費事費力費錢財。我走的是關北,由后腰鋪驛站進入,通達性好。

    山西雁門關 @NIT鐵蛋



    三晉咽喉,中原鎖鑰,北面是南軍迎敵面,三關衝要無雙地,九寨尊崇第一關。



    山西雁門關 @NIT鐵蛋

    現在的雁門關,是2009年以後,政府投資了N個億,原址新修復起來的。

    山西雁門關 @NIT鐵蛋

    修復了天險門、地利門、翁城門,復建了瓮城長城,建起了官署衙門和雁塔。
    山西雁門關 @NIT鐵蛋

    雁門古道也清理出來,兩側進行了生態綠化,復建了鎮邊祠,建起了邊貿街,開設了商號、店鋪和手工作坊……

    山西雁門關 @NIT鐵蛋

    已榮升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山西雁門關 @NIT鐵蛋

    以前的雁門關是個苦地方。
    山西雁門關 @NIT鐵蛋

    雁門關外野人家,不種桑榆不種麻;百里並無梨棗樹,三春哪得杏桃花。
    山西雁門關 @NIT鐵蛋

    六月雨遇山頭雪,狂風遍地起黃沙;說與江南人不信,早穿皮襖午穿紗。
    山西雁門關 @NIT鐵蛋

    這裡海拔在1500米以上。

    山西雁門關 @NIT鐵蛋

    雁門關之名據說也與這地形有關,東西高峰對峙,其形如門,南遷北歸的大雁穿行其間,好似通關而過,故名雁門關。

    山西雁門關 @NIT鐵蛋

    以前去朔州公幹,曾途訪雁門關,記憶中就是那殘缺的城樓,不平整的土石子路,長城殘垣破壁,蒼涼蕭索。

    代縣古城 @NIT鐵蛋

    這是千年古戰場留給人的真實感覺,看到這些,你的腦海中會浮現當年冷兵器時期兩軍交接,刀光劍影,血雨腥風的場景。
    代縣古城 @NIT鐵蛋

    經過了大的修復,百姓老房子拆了,雖說煥然一新,很高大氣派,真正的物質文化遺存卻不知去向。

    山西雁門關 @NIT鐵蛋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寒雲帶飛雪,日暮雁門關」。

    山西雁門關 @NIT鐵蛋

    懷念那些個原汁原味的東西。
    山西雁門關 @NIT鐵蛋


    雁門關從古到今一直是一座純粹的軍事要塞,險峻是它的第一特徵。


    山西雁門關 @NIT鐵蛋

    山勢崎嶇,高低不平,關城周長5公里多,遊覽雁門關也需要一定的體力。

    山西雁門關 @NIT鐵蛋

    谷底有一城門向南,石匾刻字「人傑」(人傑)。

    山西雁門關 @NIT鐵蛋

    通往中土方向的關城門洞,上方石匾樣刻著武女皇獨創的文字「䒶險」(天險)。

    山西雁門關 @NIT鐵蛋

    門洞內青石板依然為明代原物,五百多年的深深轍印,連接古今。

    山西雁門關 @NIT鐵蛋

    天險門外,是於明正德六年(1506年)為紀念雁門關第一位守關將軍,戰國軍神李牧而建的武安君廟。

    山西雁門關 @NIT鐵蛋

    復建后,改名「鎮邊祠」,供奉周武王弟弟姬幸、漢將李廣、唐將李靖、宋將楊業、潘美等歷代守關名將。

    山西雁門關 @NIT鐵蛋

    雁門關周邊還有許多古代軍事遺迹,也開發成了旅遊景區。

    山西廣武風景名勝區 @NIT鐵蛋

    國道208自后腰鋪下到山底,兩翼有十公里完整的明長城遺存~廣武明長城,從山腳沿著山脊修到山頂,氣勢磅礴,恢宏壯觀。

    山西廣武風景名勝區 @NIT鐵蛋


    廣武段長城位於山陰縣境,全程黃土夯實,青磚包牆壘砌。

    山西廣武風景名勝區 @NIT鐵蛋

    廣武明長城被當地宣傳為「原汁原味的古長城」,然而廣武長城的標誌性景觀「月亮門」前幾年坍塌了……多年以來,晉北山民有從長城上扒磚蓋房子的習慣,長城磚質量好,明代大國工匠燒出來的磚頭歷經數百年仍堅固如鐵。

    山西廣武風景名勝區 @NIT鐵蛋


    日久天長,長城的牆磚被人們沿山腳扒到山頭,硬生生地把青磚長城扒成了黃土長城,艱苦奮鬥的精神令世人震撼。

    馬蘭關之威寧堡 @NIT鐵蛋

    共和國時期,為了防止北方的「戰鬥民族」南侵,ZF也加入,營造「地下長城」。

    馬蘭關之威寧堡 @NIT鐵蛋

    旅遊經濟大熱,長城旅遊開發,真不知道過些年「長城一號旅遊公路」大熱后,又是一番森魔景象。

    景區的其他遊記
    NIT鐵蛋的遊記:
    微信訂閱:相約久久,贈送9000景點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