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驢友遊記 >NIT鐵蛋的空間

2015.10 甘青川高原旅修(六)——雪域高原太陽部落

2024-02-19 10:50:41 NIT鐵蛋 閱讀:3863 積分:2021

    竹慶鄔堅禪林

    從德格縣城出來,雀兒山交通管制,未能按計劃當天到達石渠縣城,夜宿竹慶鎮藏族人家。飯後在鎮上走走,遇見兩位藏族小伙。閑聊幾句,說道大寶法王,雙方信任加深。他們告訴我,後面有個很好的寺廟。

    竹慶寺 @NIT鐵蛋

    這裡雖然地處甘孜至石渠之間,與德格縣城隔著高高的雀兒山,但卻是德格的領地。德格家族曾稱雄千年,後來歸順西藏政府,民國時期為川軍控制,後來隨同劉文輝放棄了武力對抗紅色漢軍。德格土司乃是藏地四大土司之首,整個家族歷千年數十世而不衰,乾隆年間,曾協助中央政府平定大小金川之亂,統轄十萬平方公里領地。千年傳承,決不僅是草根屁民們眼中的權力、財富,而是見識與格局、信仰與事業的合體!

    竹慶寺 @NIT鐵蛋

    次日晨起,經指點,尋得鎮南大寺~竹慶寺,又稱「佐欽寺」,全名「竹慶鄔堅禪林」,漢語意為「大圓滿寺」。創建於1685年,是藏傳佛教寧瑪派(紅教)六大傳承寺院之一,是藏傳密宗大圓滿法的教授傳承發源地。德格鄉裡面有一道不高的山樑,像個山門把竹慶寺掩在後面的溝谷中。在藏區,有雪山就有神靈在護衛,遠處高高的雪山正罩在竹慶寺上方。雪山下面,就是竹慶寺,山巒包圍,主寺靠近溝口,中間是平坦的草壩,地形非常好。

    竹慶寺 @NIT鐵蛋

    竹慶寺被山巒包圍,據說這裡極具加持力。順著山谷路前尋,入口至山谷的盡頭足足有三公里深,竹慶佛學院的閉關中心就位於最裡面。

    竹慶寺 @NIT鐵蛋

    整個建築成方城狀,外牆顏色是非常莊重沉穩的棕紅色,牆頭頂著一排聖潔的白塔;白塔之上,是幾方耀眼的金頂。

    竹慶寺 @NIT鐵蛋

    據說,在300多年的歷史中,出現過十三位虹化(修行者死後出現一道虹光,身體僅剩下頭髮與指甲,其餘的都虹化了)大成就者以及許多修成正果的通人證士。

    竹慶寺 @NIT鐵蛋

    靠近溝底還在擴建的「佐欽熙日森五明佛學院」及佛學院的閉關中心,直抵雪山腳下,附近草場茵茵,溪流蜿蜒,山坡森林植被茂盛,頭頂雪山冰川,遠遠望去,如仙境一般。

    竹慶寺 @NIT鐵蛋

    雪坡上有一大片凸起的岩石,狀如一朵巨大的朝著藍天昂首開放的聖潔的雪蓮花,雪山上厚厚的積雪順著山坡下瀉形成壯觀的冰川,朝陽初照,使這一片天地充滿金山般的神聖氛圍。竹慶寺定期舉行大規模的法會,會來六七千人,寺外的平地上臨時搭起了很多帳篷。

    竹慶寺 @NIT鐵蛋

    歷代德格土司都將寺廟封為家廟。竹慶寺轄有分寺100餘座,分佈在德格、白玉、理塘、新龍、道孚、康定及青海玉樹等地區以及海外,清咸豐年間(1851年)第四代活佛聘任不丹國國師,不丹亦派遣喇嘛留學,僧侶往返不絕。

    竹慶寺 @NIT鐵蛋

    寬展的山間草場,神鹿向我們問候。

    竹慶寺 @NIT鐵蛋

    寺院大興土木,佛殿在建,山間的成了混凝土預製場。

    竹慶寺 @NIT鐵蛋

    竹慶寺這裡也有個佛學院,叫做熙日森五明佛學院。

    竹慶寺 @NIT鐵蛋

    五明佛學院,是指以五明學說為基礎的佛學院,而不是名字叫「五明」的佛學院。

    竹慶寺 @NIT鐵蛋

    我想起來我們這一路上已經看到過好幾個五明佛學院了,亞青寺也五明佛學院。

    雀兒山、新路海 @NIT鐵蛋

    離開,告別主寺。2015年10月2日7:33,海拔3850米。2℃。

    竹慶寺 @NIT鐵蛋

    扎溪卡大草原

    下圖是雀兒山下竹慶全景,朋友在217省道上拍的。我們離開竹慶,上大路時,太陽剛剛升起,光線欠佳。

    竹慶寺 @NIT鐵蛋

    上了S217,前行不遠,路邊有一溜新的非常漂亮、色彩明艷的佛塔和嘛呢牆。

    竹慶寺 @NIT鐵蛋

    牆身五彩唐卡裝飾圖案,擺放著許多色彩鮮艷刻有六字箴言的石板,遠遠就能望到。藏族人走過聖跡永遠是順時針,他們尚佛的信念已成為本能。

    竹慶寺 @NIT鐵蛋

    白塔、亭子左右各有一個,瑪尼堆、嘛呢牆長達百米。

    竹慶寺 @NIT鐵蛋

    這裡能全覽雀兒山及竹慶全景。相傳這裡曾是格薩爾王往返於此祭祀天神的地方,至今經幡飄舞不絕。
    竹慶寺 @NIT鐵蛋

    有位朋友在我們之前拍的,夏季上午。白塔 高聳在藍天下,明媚的陽光灑在布滿精美圖紋的塔身上。
    竹慶寺 @NIT鐵蛋

    前行沒多遠,雀兒山下蜿蜒的水流大片的草場,再次纏住了我們的車輪。

    雀兒山、新路海 @NIT鐵蛋

    這裡屬於扎溪卡大草原的一部分了。扎溪卡是四川最大的草原,「扎溪卡」是石渠的藏語別稱,意為「雅礱江邊」。扎溪卡也有了另一個名字———太陽部落。它的地理位置在四川省西北端的川、青、藏三省區交界處,地處巴顏喀拉山南麓,境內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面積25000多平方公里(草地約佔90%),是四川省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一個縣,其縣城石渠海拔4200米,是名副其實的「世界高城」。

    雀兒山、新路海 @NIT鐵蛋

    扎溪卡大草原是嶺·格薩爾王出生成長並征戰一生的主要地區,是嶺·格薩爾王的誕生地。格薩爾王出生於公元1038年,逝於1119年。格薩爾自幼家貧,與母親相依為命,以放牧為生,16歲賽馬稱王。他雄才大略,智勇雙全,一生除暴安良,扶貧濟弱,統一了大小150多個部落,進駐位於阿須草原西北部俄支鄉境內的故都「森周達則宗」,鞏固並壯大了嶺國。在阿須草原乃至整個德格,隨處都有格薩爾王的印跡,併流傳著許多格薩爾王膾炙人口的傳奇故事。英雄史詩《格薩爾王傳》就誕生在阿須草原這片人傑地靈的土地上,並廣為傳唱。《格薩爾王傳》是迄今世界上最長的史詩,約有七百多部,兩千多萬詩行。
    雀兒山、新路海 @NIT鐵蛋

    在扎溪卡草原,你會被它那氣勢磅礴不事雕琢的自然美深深打動,它的原始、純凈、蒼茫與悠遠,有一種大美不言的深沉韻味。

    雀兒山、新路海 @NIT鐵蛋

    石渠是四川省最西北的地方,川藏青交界,長江與黃河上源之間。縣城海拔4250m,年平均氣溫在-7℃,最冷的時-45℃,無霜期只有四十多天。當地保持了很古樸的原始風貌和濃厚的宗教氛圍,當地的人也非常樸實,普通話基本不懂,基本上沒受外界的影響。石渠縣一共有兩個「瑪尼」,---巴格瑪尼石經牆---松格瑪尼石經城。相對於巴格瑪尼石經牆,去觀賞松格瑪尼石經城路要遠多了,也比較難走,神秘的石經城隱秘在繁花簇擁的高山草原深處。

    松格瑪尼石經城 @NIT鐵蛋

    我們的下一個目的地是松格瑪尼石經城。行前查了半天地圖,最後大家得出的結論是這個石經城應該在石渠的阿日扎鄉。在這裡,導航至今是廢物。

    松格瑪尼石經城 @NIT鐵蛋

    通往阿日扎鄉有兩條道路,一條是從南邊的蝦扎鄉經長沙干馬鄉過去,一條是從北邊的新榮鄉附近過去。走南線總路程會短一點,但北線可以更多地利用省道。雖說省道也是土路,但想來總應該比地圖上顯示為灰色細線的道路要靠譜一點吧。

    松格瑪尼石經城 @NIT鐵蛋

    我們選擇了北線。向石渠方向走,沿S217到了新榮鄉南,過了「宜牛貢巴」以後,路的右側水庫之前,向東北下217省道。當時沒在意,這裡是雅礱江。過雅礱江,宜牛鄉,砂石土路往阿日扎鄉方向。顛顛簸簸的30公里后,阿日扎鄉。

    松格瑪尼石經城 @NIT鐵蛋

    我們到了阿日扎鄉,阿日扎五明佛學院紅色的大殿和僧房。松格瑪尼石經城還在二十多公里以外。

    松格瑪尼石經城 @NIT鐵蛋

    一位藏胞告訴我們,大概要走一個小時,順著河谷,前面有岔路,要走下面。

    扎溪卡大草原 @NIT鐵蛋

    躲不開了。他們也不躲你,馱著木材聽聽框框擠過去。

    松格瑪尼石經城 @NIT鐵蛋

    我的車漆啊,還好,拉出一些紅漆划痕,氂牛駝的木頭外上了漆。

    松格瑪尼石經城 @NIT鐵蛋

    沿著溪流,一路美景,我只顧極其小心開車。一條布滿了尖銳碎石的路,隨時可能扎胎。

    松格瑪尼石經城 @NIT鐵蛋

    許總不無幸災樂禍的口氣:「外面太漂亮了,你只顧開車,虧了。回頭我開。」

    松格瑪尼石經城 @NIT鐵蛋


    神奇石經壇城

    沿著往北河邊的土路,開出去25公里后,車的左前方一片空曠的開闊地上出現一大片白色帳篷群和板房,這樣的深地怎麼會聚集著這麼多的牧民?車往左拐了個彎,遠處的雲影中,一個熟悉的影子~松格瑪尼城終於出現了。來之前做功課,看過它的圖片。還列印在路書上。前面問路時,牧人不太懂漢語,但給他們看圖片后都明白我們要去哪裡。當年在藏區,佛爺上師的圖片是溝通的神器。大寶法王的照片在新一代藏族同胞中極受尊崇。

    松格瑪尼石經城 @NIT鐵蛋

    松格瑪尼石經城有著一千多年歷史。據傳格薩爾王時期,將士們為了替戰死疆場的士兵超度靈魂,在此壘了一個瑪尼堆,後來老百姓因為緬懷格薩爾王的功績,紛紛來此朝覲,瑪尼堆越來越大,越壘越長,最後形成了瑪尼城。

    松格瑪尼石經城 @NIT鐵蛋

    好大一片草場。沒有任何路,在草場上努力辯出車轍印跡順行,減少破壞,方向瑪尼石城。草場中有一個祭祀台,祭祀台前面對就是神山。
    松格瑪尼石經城 @NIT鐵蛋

    天地極其廣闊,這座孤獨的城堡不顯高大雄偉,但是千多年的歲月,高原的人們,憑著對美善的追求,你一塊我一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堆砌,竟然就被整整齊齊地壘成了一座城堡。

    松格瑪尼石經城 @NIT鐵蛋

    遠遠地,鐵絲網圍護起來,只可步行接近。恩德爾紅山腳下,這裡天地間眾生平等。

    松格瑪尼石經城 @NIT鐵蛋

    城堡高約三丈,長寬有近百步見方。

    松格瑪尼石經城 @NIT鐵蛋

    此處海拔4200多公尺,在百度地圖上這個點東面有個叫「當塊」的地方,能搜索到,但是沒有路的顯示。轉到谷歌衛星地球可以看到一個方形的建築物,就是松格瑪尼石經城。

    松格瑪尼石經城 @NIT鐵蛋

    有很多當藏人在繞著石經城轉經,附近已經搭起了一片板房帳篷村,已是初具規模的居民點了,那裡就應該是「當快」,距離不到一公里。

    松格瑪尼石經城 @NIT鐵蛋

    漫長的時間歷程,每片石頭各個面都刻滿經文,小小的石塊聚攏成一座承載了滿滿信仰的城堡。

    松格瑪尼石經城 @NIT鐵蛋

    這裡沒有其他遊人來到。遇到一位懂得漢語的老哥,是青海過來的,非常熱情地引領我們進入城堡內。

    松格瑪尼石經城 @NIT鐵蛋

    他用拐杖撩開幕布,後面神像顯現。他用最簡單的漢語說:這裡最好!後來查閱,說是古老的蓮花生大師雕像。當時我們沒太明白神像的含義,只記得「很好」。今天,回憶這在這殊勝之地,我記起曾學會的金剛上師咒——蓮花生大士咒:「嗡啊吽,班扎爾咕嚕,唄馬悉地吽」。蓮花生大士咒是梵文寫的。念誦蓮花生大士心咒 ,你就是在凈化環境、凈化你自己和其他一切眾生 。念誦此神有助於修行和覺悟。念誦蓮花生大士心咒 取的圓滿證悟境界的話,就能有利益自己和一切眾生 。有佛的心咒,念蓮師心咒等於念誦財神、本尊、空行、護法的所有心咒,利益無邊。

    扎溪卡大草原 @NIT鐵蛋

    蓮花生大師,印度佛教史上最偉大的大成就者之一, 是藏傳佛教的開宗祖師,被譽為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觀音菩薩的總集化身。公元八世紀 ,應藏王赤松德贊迎請入藏弘法,成功創立了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三寶齊全的佛教寺院——桑耶寺 。


    瑪尼城行者修

    松格瑪尼石經城 @NIT鐵蛋

    城牆上有一排排"窗口"擺放著諸神像。據有心人實地勘察,僅石經城外圍牆上就布有神龕383處,在城內同樣布滿了無數的神龕,均供奉著雕刻精美、神態萬千的石刻佛像。就神龕內彩繪石刻佛像的種類和精美程度而言,松格嘛呢石經城堪稱是一座草原上的石刻藝術博物院。有極其古老的轉經筒。信關公與財神的光頭二子入鄉隨俗地繞城。

    松格瑪尼石經城 @NIT鐵蛋

    修行不必只追求外在型與為,追求真善無需對立佛道主。蓮師蓄髮、蓄鬍須,示現在家相;昭示在家行持密法者,如果如法精進,也會得到大成就。

    扎溪卡大草原 @NIT鐵蛋

    朋友拍的比我們更有情調。

    扎溪卡大草原 @NIT鐵蛋

    正面有一道"城門"可以進出。我們到的時候,門沒開,遺憾,據說裡面如同迷宮般。

    松格瑪尼石經城 @NIT鐵蛋

    有師傅現場雕刻經文石,一錘一鑿,六字箴言和佛教經文赫然石上。有了這樣的文字的石塊,便成為了瑪尼石。有了瑪尼石,便有了將吉祥願望寄託的對象。當時不懂得,遊客也可以捐刻留存。
    松格瑪尼石經城 @NIT鐵蛋

    信眾繞著瑪尼城轉經,要繞著轉至少三圈。很多虔誠的藏人千里迢迢來到這裡,日復一日轉經 磕頭 頌佛。

    扎溪卡大草原 @NIT鐵蛋

    附近的帳篷村落,便是各地前來專門轉經人們的家。

    松格瑪尼石經城 @NIT鐵蛋

    我們好像也繞了三圈,記不清了。

    松格瑪尼石經城 @NIT鐵蛋

    有了準確松格瑪尼城數據,東西長73米,南北寬47米,城的外牆高度約為9米,中心主體經幢部分最高點為14.5米。在城中偏東位置,有一座用嘛呢石砌成的經幢佛塔,塔高約5-6米。

    松格瑪尼石經城 @NIT鐵蛋

    如此之多的石頭之間沒有用任何黏合劑,就只是這樣簡單地堆疊在一起,形成了一座城堡。

    松格瑪尼石經城 @NIT鐵蛋

    藏傳佛教噶舉派和寧瑪派的許多開派主師,如都松欽巴(噶瑪噶舉派祖師)、仁欽貝(止貢噶舉派祖師)、帕木竹巴(帕木噶舉派祖師),寧瑪派的噶當巴德西(噶拖寺的始建者)等高僧大德都出自石渠、德格、白玉一帶的金沙江兩岸地區。以此背景而論,梵文在石渠一帶使用的時間可能較早,可能達到后宏期初期即11—12世紀。石經城牆基下的梵文石刻,大概說明石經城的始建年代可能上溯到11-12世紀。而這一時期恰好也是格薩爾之原型嶺氏家族勢力活躍的時期。這就意味著,有關松格嘛呢石經城始建時代,格薩爾傳說與梵文石經所提供的年代線索能夠大體吻合。

    松格瑪尼石經城 @NIT鐵蛋

    松格嘛呢石經城已歷經千年,每一塊石板都是這座城歷史的見證。如今又不少民眾慕名而來,其中不少人都手捧帶有刻字的石板壘砌在城牆周圍,在當地人看來,疊加其上的不僅是一份對於這座石經城的尊重,更是一份真誠的深深的信仰。松格瑪尼石經城附近的帳篷賓館是可以租住的。
    松格瑪尼石經城 @NIT鐵蛋

    松格嘛呢石經城是一座「活」著的城,自它存在以來其建造就從未停止過,每年都有無數新的嘛呢石刻不斷往上壘砌,即便「文革」中也未曾中斷。它不斷壘砌但又永遠「長」不高。這裡鄰近河灘濕地,石頭的增多使這座城堡不斷地下陷,地下的高度跟地面的高度相當。石渠縣文物部門曾在松格嘛呢石經城牆基處向下挖過一條小探方,發現下面嘛呢石刻上所刻經文多為梵文。梵文在藏地主要盛行於佛教前宏期即吐蕃王朝時期,公元842年朗達瑪滅佛使佛教徒由衛藏向康區等邊地轉移,在經過100多年即到10世紀後期興起了佛教由康區向衛藏傳播的下路宏法,而當時包括石渠和德格、白玉等縣的金沙江兩岸一帶乃是下路宏法的核心地區。文物部門科考隊希望能夠挖開測量一下到底有多深,當地人反對抗議,這一舉動影響一個了當地的宗教信仰,他們認為這不太吉利,所最後只是挖了幾米,一直看不到底就回填了。

    松格瑪尼石經城 @NIT鐵蛋

    嘛呢石刻是藏區一種獨特的民間文化,有著異常古老的起源,它與藏地先民遠古時代對石的崇拜以及佛教傳入以前的苯教信仰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今天藏區嘛呢石刻雖與寺廟文化已有一定聯繫,但它主要屬於一種民間信仰系統,是生存環境較惡劣的藏區農牧民較自由地表達信仰的一種民間化的途徑與方式。特別在遼闊的草原牧區,因寺廟稀少且距離遙遠,嘛呢石刻往往成為牧區民眾表達和實現信仰的一種主要方式。嘛呢石刻文化在石渠縣及與之相鄰的青海玉樹、西藏昌都地區北部以及整個藏北牧區一線均極為發達。松格嘛呢石經城可能是目前整個青藏高原藏區所見惟一和最大的嘛呢石經城,是青藏高原嘛呢石刻文化的一個頂峰和極致,是一個舉世無雙的文化奇觀。它在宗教、藝術、建築乃至民俗文化方面的價值不言而喻。從某種意義說,它是一座具有世界意義與人類價值的「城」。

    松格瑪尼石經城 @NIT鐵蛋

    有這麼個故事:在1960s,政府決定拆除摧毀松格瑪尼石經城,在準備拆毀的那天,領導驅車前往松格瑪尼,半路突然發現手錶不見了,返回尋找,等找到了天色已晚,領導決定明天再去;當天夜裡,領導老婆突然自殺,領導只能把松格瑪尼的事情暫時放一放;等領導終於處理完家事後,又率眾驅車前往松格瑪尼準備拆毀,突然天降大雪,把路給斷了,折騰了一個星期怎麼也過不去,領導只好作罷......松格瑪尼就這樣保存了下來。


    世外風景畫廊

    太高的海拔,我們的身體能堅持近一小時行走,知足了。石渠還有巴格瑪尼石經牆等著我們。

    松格瑪尼石經城 @NIT鐵蛋

    藏語「扎溪卡」,意思就是雅礱江的源頭,位於扎溪卡大草原的石渠縣。也被稱之為「太陽部落」,顧名思義是離太陽最近的地方。

    松格瑪尼石經城 @NIT鐵蛋

    這裡也是一個山巒疊繞的殊勝寂靜之地,它的寂靜讓天空湛藍白雲剔透,草地如毯河水清澈,這裡的一切盛顯吉祥與平和,讓內心安然而熨帖。多少年來,每一次行走在高原,看到策馬揚鞭的牧人,內心都會生出深深的感慨。

    松格瑪尼石經城 @NIT鐵蛋

    石渠擁有中國最稀有、最美麗的高寒濕地群,在雅礱江支流洛曲河和山巒之間,五彩的草灘山野峽谷。。。這裡如此的接近太陽,所以才那麼純凈而美麗。

    松格瑪尼石經城 @NIT鐵蛋

    回程,老徐同志開車,估計是為美景吸引,眼睛經常離開路面。這不,車子聲音不對勁了。停下來,我們的左後胎扎壓后已成拖布狀。折騰40分鐘,換上輪胎。老徐深感愧疚……這條路剛修建了沒幾年,通行車輛極少,鋒利石塊很多。開車要小心吽。

    松格瑪尼石經城 @NIT鐵蛋

    石渠縣位於四川省西北部,川、青、藏結合部,6萬人,面積25191平方公里,縣境內平均海拔4526米、縣城海拔4265米,是四川省面積最大和海拔最高的縣。縣城距成都1070公里,到邊遠鄉村下鄉騎馬來回需要15天以上,是四川省距成都最遠的縣。年平均氣溫-1.6℃以下,極端最低氣溫-46℃,空氣含氧量僅為成都平原的46%,每年零下25℃天數達183天,被稱為「生命禁區」,是四川省氣候最惡劣的縣。

    松格瑪尼石經城 @NIT鐵蛋

    這裡有不少的游牧部落,他們逐草而居,在25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自由遷徙,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雖然政府給他們劃出定居點,但違反了游牧民族自由的天性。在轉場的浩蕩大軍之中,一群僧人平日里勞作,做法事時便住進移動的帳篷寺廟,對信徒的佑護當也一樣。

    松格瑪尼石經城 @NIT鐵蛋

    回程五十幾公里砂石路,碎石遍布。沒有備胎了,這裡是川青藏最邊遠的地方,只能祈求佛祖護佑了。
    松格瑪尼石經城 @NIT鐵蛋


    回到平整的大路,扎胎警報降級。雅礱江上的大大的水庫有個好聽的名字-太陽湖。但是,太陽不見了。
    松格瑪尼石經城 @NIT鐵蛋

    水庫旁的新榮鄉,太陽部落視乎不太在意我們這幾位不速之客。

    松格瑪尼石經城 @NIT鐵蛋

    偶爾給點藍天。

    松格瑪尼石經城 @NIT鐵蛋

    石渠縣城,不大,就那麼2條街,走上去,拐過去,就么了。縣城盡頭終於發現一家簡陋的輪胎店,找到一條雜牌同尺寸輪胎。漢人老闆,收了1000元,哎……這台在成都不會超過500。就當買了1000元臨時保險了,但願永遠不用這條胎。遇到另外一位補胎的當地人,懂漢語,閑聊中,我們真誠的讚揚藏民族。他說:我們藏族也有壞人……他們是banchan的人。無語。冷,沒有陽光。

    巴格瑪尼石經牆 @NIT鐵蛋


    巴格瑪尼石牆

    路過雪域名剎色須寺,其位於石渠縣城西約30公里處,是康巴地區唯一有資格授予「格西」學位(相當於佛學博士)的格魯派寺廟。創建於1760年,也是甘孜州最大的寺廟群,由一百多個寺廟組成。天色太暗,同行人這些天天天看寺廟,情感疲勞了,未做停頓。網上尋張照片。

    色須寺 @NIT鐵蛋

    色須寺前面岔路口,沿河道依西山北上,約17公里。
    色須寺 @NIT鐵蛋

    扎嘉神山下的大草原和河灘海拔4200米,這裡有一座長1.6公里的瑪尼石牆,它呈直線由東向西延伸,這就是巴格瑪尼石牆,它是全藏區乃至世界上最長的瑪尼石牆。在

    巴格瑪尼石經牆 @NIT鐵蛋

    巴格瑪尼石經牆」,如同拉薩 大昭寺 、阿里 崗仁波齊,是藏人朝拜的中心。

    巴格瑪尼石經牆 @NIT鐵蛋

    與世界上最長的的巴格嘛呢石經牆相見,需要一生足夠有幸。

    巴格瑪尼石經牆 @NIT鐵蛋

    驅車繞牆三周,足足二十里。 烏雲下心如明鏡。
    巴格瑪尼石經牆 @NIT鐵蛋

    帳篷,修行者住所。

    巴格瑪尼石經牆 @NIT鐵蛋

    藏族人認為有瑪尼石的地方,就等同一尊菩薩在那裡恆行利生,有著不可思議的加持力。瑪尼石經牆。石經牆始建於1604年,由第一世巴格喇嘛桑美彭措修建。最初的興建乃至後來的擴建,融入幾代信眾強大的願力和智慧。

    巴格瑪尼石經牆 @NIT鐵蛋

    現存石經牆寬9米,高3米。牆體內有石刻佛像3000尊,刻有藏文《甘珠爾》、《丹珠爾》各兩部、《賢劫經》1000部、《解脫經》5000餘部,還有數以億計的大大小小瑪尼石和佛像。這是目前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瑪尼石經牆,己納入世界吉尼斯大全。

    巴格瑪尼石經牆 @NIT鐵蛋

    轉繞一圈有念誦一部大藏經和諸多經咒的功德。即使你不轉繞瑪尼牆,只要你經過此地,風吹到石頭上,你觸到此風,也不會墮三惡趣。

    巴格瑪尼石經牆 @NIT鐵蛋

    用泥塑的佛塔和佛像怕被雨水沖壞;用金和銅做的佛塔和佛像,人們會升起當作財物的貪心,又怕被偷竊;牆壁上畫佛菩薩的像,容易脫落壞掉;修建大殿害怕漏水;印刷的經書哪怕校對九遍也難免有錯字。而瑪尼心咒刻在石板上,夏天不怕曬,冬天不怕凍,不需要僱人照看,無有財物的貪心,字少不易出現錯字……做其他功德猶如抓住樹枝一般,刻瑪尼則像抓住主幹一樣,就算整個地域遍滿強盜和蠻兵,瑪尼石也不會受到損害,會一代代流傳下來。這座石經牆,歷經數百年的風霜還在不斷的增高,增長。

    巴格瑪尼石經牆 @NIT鐵蛋

    下午六點三刻了,雲層越來越低,今天夕陽不會相見了。離開吧,色須寺旁,找到唯一的旅館,老電影里才能見到的房子,公共衛生間 ,每間房一壺開水。 夜晚落雪……網上看到陽光下的巴格嘛呢牆。

    巴格瑪尼石經牆 @NIT鐵蛋

    也許有一天,再來拜訪。

    巴格瑪尼石經牆 @NIT鐵蛋

    但願那一天,已經領悟了佛陀真諦。

    巴格瑪尼石經牆 @NIT鐵蛋

    喇嘛拉加素切。松格嘛呢石經城、巴格嘛呢牆成功申報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巴格瑪尼石經牆 @NIT鐵蛋

    明天回青海了。


    前一篇:2015.10 甘青川高原旅修(五)——金沙江畔雀兒山祭

    后一篇:2015.10 甘青川高原旅修(七)——黃河瑪多源頭聖湖


    NIT鐵蛋的遊記:
    微信訂閱:相約久久,贈送9000景點攻略。